盧林生,謝春梅,盧俊彥
(寧都縣人民醫院普外科,江西 贛州 341000)
--臨床研究--
采用經臍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慢性闌尾炎的效果
盧林生,謝春梅,盧俊彥
(寧都縣人民醫院普外科,江西 贛州 341000)
目的觀察經臍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慢性闌尾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86例慢性闌尾炎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3例,對照組患者實施開腹闌尾切除術進行治療,研究組患者實施經臍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的平均術中出血量明顯降低,平均肛門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縮短,術后VAS評分明顯降低,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8.60%,研究組為2.33%,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臍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是治療慢性闌尾炎的有效途徑,在減少患者出血量、縮短術后康復時間和降低并發癥方面都具有良好效果,臨床價值值得肯定。
慢性闌尾炎;經臍;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開腹
慢性闌尾炎多是急性闌尾炎患者治療不徹底而存在的炎癥病變,根據其病發原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這兩種,根據其癥狀可分為闌尾粘連、闌尾結構扭曲、管腔狹窄閉塞以及管壁纖維結締組織增生等。現階段,慢性闌尾炎治療仍是主要采用手術方法。本文特以慢性闌尾炎患者展開研究,對其施以經臍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進行治療,獲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在本院進行治療的86例慢性闌尾炎患者,收診時間為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次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納入標準:患者均經相關檢查確診為慢性闌尾炎;臨床資料均完整;符合闌尾切除術的手術適應證[1];了解本次研究,自愿參與,并與本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對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史者;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免疫功能障礙以及嚴重系統性病變者;不能很好的配合手術治療者。采用區組隨機化分組法,按照1∶1的比例將其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3例。對照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18~65歲,平均(45.01±11.23)歲,病程0.5~4年,平均(1.64±0.95)年。研究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19~64歲,平均(45.06±11.29)歲,病程1~3年,平均(1.59±0.86)年。兩組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兩組患者確診后均擇期行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實施開腹闌尾切除術進行治療,術前做好各項準備,排空膀胱,進入手術室后取膀胱截石位,麻醉方法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按照常規開腹方法進行切除操作。研究組患者實施經臍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進行治療,操作步驟為:取頭低腳高左側臥位,麻醉方法與對照組相同,在臍上緣做1個切口,置入氣腹針,建立氣腹,壓力在10~12 mmHg之間,然后將氣腹針撤出來,在切口中央位置放置1根0.5 cm套管,置入腹腔鏡,分別在切口的兩端各放置相同規格套管,探查腹腔情況,并定位闌尾病變,使用分離鉗在闌尾根部的系膜做1個分離孔,并夾閉系膜和血管,使用電凝刀離斷系膜,夾住闌尾根部并切除闌尾,通過套管去除切除的闌尾,觀察創面是否存在出血,如果沒有出血則清除腹腔內的膿性液體和積液,并常規留置引流管,對切口進行皮下縫合處理,使其恢復原有形態。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使用VAS疼痛視覺評分法評價患者的術后疼痛情況,評分越高則表示疼痛越嚴重[2]。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20.0版本軟件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研究對象手術治療效果對比 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且手術時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的平均術中出血量明顯降低,平均肛門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縮短,術后VAS評分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手術治療效果對比(±s)

表1 兩組研究對象手術治療效果對比(±s)
t值0.55712.0285.5678.6199.052項目手術時間(min)平均術中出血量(mL)平均肛門排氣時間(d)平均住院時間(d)術后VAS評分(分)研究組(n=43)41.68±7.1054.28±19.490.96±0.253.58±1.092.57±0.91對照組(n=43)42.42±7.41112.50±31.391.30±0.375.61±1.454.69±1.42 P值0.4710.0000.0000.0000.000
2.2 兩組研究對象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研究對象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慢性闌尾炎在臨床上比較常見,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飲食習慣的改變,慢性闌尾炎的發病率也隨之升高[3]。該疾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右下腹間歇性疼痛、存在明顯的腹部壓痛、以及胃腸道不適等,大多數患者都沒有比較典型的癥狀,因此在臨床上可能會由于誤診而導致疾病延誤治療。在臨床診斷中,需要結合患者病史,并通過檢查,進行全面的分析,如果是既往有急性闌尾炎病史,且沒有通過手術切除治療的患者,大多都是慢性闌尾炎,可結合X線鋇劑灌腸檢查和超聲檢查來對疾病予以準確的診斷[4]。現階段,對于慢性闌尾炎主要是采用手術切除方法進行治療,不過在手術方式的選擇中需要謹慎。慢性闌尾炎的手術治療可通過開腹闌尾切除術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其中前者為傳統方式,手術適應范圍較廣,且治療成本相對較低,主要在基層醫院中使用較多。然而實踐發現[5-6],開腹切除治療具有切口大、術后愈合慢、并發癥發生率較高等缺點,并且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外形美觀度。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腹腔鏡切除術作為微創手術,在臨床上應用逐漸廣泛,通過這一途徑進行手術治療有助于減小手術切口,減輕患者痛苦,降低手術創傷給患者造成的損傷,有利于減輕患者痛苦,促進術后切口愈合和機體的恢復[7]。經臍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不僅具有上述優勢,并且還可以減少手術操作穿刺孔數,術后切口可以隱藏在肚臍中,無瘢痕,降低切口對于外觀美容的影響[8]。本次研究結果也顯示,采用經臍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的研究組患者在手術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后VAS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這與其他相關文獻研究結果相符,再次證實經臍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慢性闌尾炎采用經臍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其展現出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1] 曾國祥,黃修仿,彭甫圣.自制單孔裝置在經臍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29):72-73.
[2] 趙春泉.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特殊類型闌尾炎的臨床探討[J].當代醫學,2016,22(14):56-57.
[3] 陳雷.經臍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慢性闌尾炎50例療效分析[J].大家健康,2016,10(10):93.
[4] 黃坤.經臍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對慢性闌尾炎的治療價值探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7):74-75.
[5] 曹成,趙寶波.經臍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12例報告[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2):133.
[6] 吳科偉,張洪華,佟平.腹腔鏡下免夾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闌尾聯合切除術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療,2013,32(10):34.
[7] 孟幾強,寧武,牛晉衛,等.經臍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慢性闌尾炎58例[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3,28(6):421-423.
[8] 王英飛,林永利,朱冰.采用經臍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慢性闌尾炎的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1):23-2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