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愛紅
(江西省上饒市人民醫院中醫康復科,江西 上饒 334000)
--護理研究--
中醫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實施
葉愛紅
(江西省上饒市人民醫院中醫康復科,江西 上饒 334000)
目的探討中醫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實施效果。方法將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組使用中醫護理,比較分析兩組患者SDS、SAS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SDS評分為(40.85±3.34)分、SAS評分為(42.72±4.87)分,對照組這兩項評分分別是(52.17±4.96)分、(54.91±5.82)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是53.33%(24/45),觀察組是91.11%(41/45),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實施效果較好,能有效提高患者護理質量,改善其生活質量及負面情緒,值得使用與推廣。
急性心肌梗死;中醫護理;生活質量;實施效果;探討
急性心肌梗死在中醫學上屬于胸痹、真心痛范疇,該病病情發展變化非???,發病急,也容易造成急性死亡,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應對其實施及時護理治療,相關研究顯示:中醫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臨床療效,改善其生活及護理質量。本次實驗研究將重點探討分析下中醫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實施效果,取得了良好療效,詳情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采用隨機法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男49例,女41例,年齡43~63歲,病程1~9年,學歷水平為高中及高中以上。一些患者合并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等,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護理內容主要是用藥護理、監測其生命體征及進行健康教育等等。觀察組使用中醫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中醫情志護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處于急性期時很容易有緊張、焦慮及抑郁等負面情緒心理,其會干擾患者心神,使得患者出現精神恍惚現象,病情不能較好地恢復。護理人員應積極學習應用中醫情志理論,采取播放患者喜愛音樂、做游戲、語言疏導及注意力轉移等形式,幫助患者釋放負性情緒,以此消除其顧慮與抑郁心理,告知患者治療疾病的重要性及影響預后因素,疏解其不良情緒,使其得到更有效的治療。②中醫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重視飲食護理,將其作為中醫護理干預重要內容,囑咐患者食用低脂、低鹽、清淡且熱量高的食物,指導其多食用膽固醇、飽和脂肪低的食物,最好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濃茶等,也不要多食用豆漿、牛奶及一些甜食,督促其堅持定量、定時進餐,吃飯不要過飽,以6~7成飽最好,堅持少食多餐原則,每天進食4~5次。叮囑患者多食用一些新鮮水果、蔬菜,如果患者出現便秘狀況,可以使用手法按摩形式緩解其便秘癥狀;指導患者沿著結腸走行方向進行輕輕揉壓,如果沒有效果則應適當使用緩泄劑進行治療。如果患者出現便秘現象,應給予其3 g番瀉葉代替茶飲用。護理人員還應使用補心養血藥物作為食材如大棗水、薏仁粥等。③中醫足底護理。中醫學認為足底是人體的全息胚,對此應使用祛瘀活血類中藥給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浴足。通常使用肉桂、川芍及羅布麻等作為中藥浴足原材料,浴足時溫度不能調太熱,最好設置溫度在38℃~45℃之間,在其適應溫度之后再逐漸調高溫度,控制浴足時間在20~30 min之間,防止血液循環過快,也能防止血液循環過快增加患者心臟負擔。④中醫按摩護理。對患者實施有效按摩能增加心血管患者心臟射血量,也能有效改善其心血管功能、加速血液循環。護理人員應依據全息胚及十四經脈理論對患者進行中醫按摩,按摩過程中應刺激其穴位,并采取捏、按、揉等各種手法,應用于患者心包經中的母經、子經及手少陰心經,按摩刺激患者一些有關經絡如心臟發射區及足部涌泉等,以此改善其血液循環狀況。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DS、SAS評分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此次實驗研究采用醫學軟件SPSS 18.0統計處理數據資料,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SDS、SAS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SDS評分和SA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SDS、SAS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SDS、SAS評分比較(±s)
P值<0.05<0.05項目SDS評分SAS評分對照組(n=45)52.17±4.9654.91±5.82觀察組(n=45)40.85±3.3442.72±4.87 t值9.5578.740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
觀察組(n=45)5.11±1.338.10±1.124.01±0.194.71±0.12項目癥狀體力限制社會限制情緒對照組(n=45)8.85±2.03a 13.78±2.69a 9.55±0.38a 10.11±2.18a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是53.33%(24/45),觀察組是91.11%(41/45),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冠心病的危重病例,該病患者會表現出動脈粥樣硬化,近幾年來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威脅著患者生命健康[2]?;颊咛幱谛募¢L期缺血狀況下,很容易出現心肌壞死,并發生心臟功能障礙,從中醫學角度分析,該病發病原因主要是患者心氣不足、心脈阻塞造成的心衰虛弱,促使疾病進一步發生發展[3]。多數心肌梗死患者會出現較顯著的負性心理情緒,對此應提升護理質量并改善其不良情緒。本次實驗研究中,對患者使用中醫護理,中醫情志護理能有效改善其緊張、抑郁心理情緒,促進疾病恢復;使用中醫飲食護理,則能確?;颊叩臓I養均衡,以此提升其治療效果;使用中藥足底護理,對其足底實施中醫按摩則具有滋陰益氣、化瘀消痰及活血化瘀的作用,促使患者病情更快更好地恢復[4]。中醫按摩過程中,按摩患者天樞、支溝、足三里等穴位能發揮生氣化血、調理脾胃等作用,按摩患者腹部則能加速患者腸道蠕動,防止患者發生便秘[5]。針對急性梗死合并便秘患者,應明確其癥狀與脾、胃、腎及肝等多個臟器關系密切,但是該癥狀的成因非常復雜,因此應結合患者病因機制與臨床表現,分清楚寒熱虛實,進行辯證分型護理,對患者實施個體化及個性化護理,不能機械地使用相同護理方法[6]。心肌梗死患者出現熱秘類型便秘時,這多數是因為腸胃積熱造成的,應采取清熱潤腸原則進行護理,必要時指導其飲用番瀉葉煎水代替茶飲,以此更好地泄熱通便,避免發生大便用力而誘發心痛。飲食上應叮囑其最好食用容易消化食物,不要吃辛辣、煙酒與一些肥甘厚膩的食品,防止病情加重,鼓勵其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等,若沒有心力衰竭者則應多喝水來潤腸通便,配合實施針刺合谷、曲池等穴位,食用瀉法進行清熱潤腸與通便。此次實驗研究中,觀察組患者SDS評分為(40.85±3.34)分、SAS評分為(42.72±4.87)分,對照組這兩項評分分別是(52.17±4.96)分、(54.91±5.82)分,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是53.33%(24/45),觀察組是91.11%(41/45),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實施效果較好,能有效提高患者護理質量,改善其生活質量及負面情緒,值得使用與推廣。
[1] 曹磊.急性心肌梗塞恢復期的中西醫結合護理體會[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4):961-962.
[2] 田麗梅,勾立新,井秀萍.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3,34(19):3920-3921.
[3] 王素鳳,郭愛香.急性心肌梗死的中西醫結合護理[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11):1890.
[4] 趙晨.急性心肌梗塞恢復期的中西醫結合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5,34(11):179-180.
[5] 耿文怡.急性心肌梗死的中西醫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急癥,2011(10):1716-1717.
[6] 范姣平.中西醫結合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中青年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6,22(6):129-13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4.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