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
(遼寧省營口市中醫院普外科,遼寧 營口 115000)
--護理研究--
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
宋明
(遼寧省營口市中醫院普外科,遼寧 營口 115000)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方法選擇134例老年心血管內科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納入67例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方法,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采用對比方法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在護理中,使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之外,對健康教育進行開展。護理后,就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等指標展開對比。結果觀察組患者,在護理之后的治療依從性為98.51%,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0.1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達到95.52%的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患者的79.10%相比,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老年人心血管內科護理,在常規治療及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健康教育;老年人;心血管內科;護理;應用
在醫院當中,心血管內科是一個重要的科室,收治的患者具有疾病種類復雜、病程綿長、遷延難愈等特點,因此患者往往都需要長期堅持治療及護理。常見的心血管內科疾病主要包括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壓、心絞痛等,嚴重時容易造成患者猝死,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有著較大的威脅。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老年心血管內科疾病的發病幾率正在逐年上升。在對老年人患者進行心血管內科護理的過程中,應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措施開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從而取得更好的臨床應用效果?;诖耍疚倪x擇老年心血管內科患者134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了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內科護理的效果。
1.1 臨床資料 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間,選擇到醫院就診的134例老年心血管內科患者,男82例,女52例。據入院先后順序、患者及其家屬的意愿,結合隨機數字表達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納入67例患者。其中,67例觀察組患者中,年齡62~85歲,平均年齡(71.3±2.2)歲,病程在1~8年,平均病程(4.7±2.3)年;對照組患者67例,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70.7±2.6)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5.1±1.8)年。所有患者經檢查,均符合老年心血管內科疾病的診斷標準,其中包括心肌梗死19例,心力衰竭23例,高血壓28例,心律失常30例,心絞痛34例。所選患者中,不包括合并其它嚴重心肺肝腎疾病的患者,不包括合并各類惡性腫瘤的患者。在臨床資料方面,兩組患者進行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在對照組患者護理中,對常規護理方法進行運用,包括環境、體位、用藥、病情、并發癥等護理。
1.2.2 觀察組 在觀察組患者護理中,基于常規護理,進行健康教育,主要是通過按照常規護理的模式進行健康教育。①向患者普及心血管內科疾病的相關知識及病理病因,讓患者對發病原因、護理治療、并發癥預防等知識產生更加詳細的認識,避免患者由于不了解疾病相關知識而產生不良的心理情緒。②在日常護理中,對患者進行充分的鼓勵和支持,與患者分享治療成功的真實案例,提高患者治療及護理的信心[1]。③與患者家屬建立互相理解與信任的良性關系。營造一個良好的醫護環境,讓患者能夠積極的配合臨床護理工作,耐心傾聽患者及家屬提出的訴求,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④對患者及家屬介紹良好的治療依從性對疾病治療的意義和價值,明確告知患者不遵醫囑用藥及行為的危害性,讓患者能夠主動服從日常治療及護理[2]。⑤對患者錯誤的生活習慣進行糾正,幫助患者保持正確的行為習慣,對疾病的治療及康復有著積極的意義。⑥對患者進行科學的飲食指導,同時讓患者了解正確飲食的作用和意義[3]。日常飲食注重低脂和低鹽,適當增加纖維素、維生素的攝入。⑦為患者提供合理的運動鍛煉指導,通過適量的運動,提高患者的身體機能,增強疾病免疫力和抵抗力[4]。根據患者情況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例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要注意避免劇烈運動。⑧保證患者日常充足的休息,在生活中避免過度勞累或熬夜,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注重勞逸結合。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治療依從性,同時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判斷,主要根據護理、治療、檢查的配合情況,日常遵醫囑用藥情況等進行判斷?;颊咦o理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問卷的方法進行調查。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處理得到的數據,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后的治療依從性對比 觀察組患者,在護理之后,達到了98.51%的治療依從性,與對照組患者的70.51%相比,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的治療依從性對比(n)
2.2 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在護理之后,達到了95.52%的護理滿意度,和對照組患者79.10%相比,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對比(n)
心血管內科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類型,具有容易復發、反復發作、發病快速、病程綿長等特點,常見的心血管內科疾病主要包括了心肌梗塞、心力衰竭、高血壓、心絞痛、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嚴重時還可能發生猝死等不良結局。在心血管內科疾病的發病當中,老年人是主要的發病群體,發病因素主要包括了生活環境、社會因素、生活習慣、心理因素等方面[5]。在老年心血管內科疾病的治療當中,目前主要采用藥物治療的方法,但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會對治療效果產生較大的影響。另外,很多老年患者在治療后容易出現病情反復發作的情況,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不正確,對疾病相關知識不夠了解,家屬的護理及照顧不當等。所以,在老年人心血管內科護理中,應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有效的措施開展健康教育,以取得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
健康教育是慢性疾病治療及護理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手段,在老年人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疾病知識講解、言語鼓勵、家屬指導、提高依從性、糾正生活習慣、科學飲食指導、合理運動指導、保證充足休息等[6]。通過疾病知識講解,讓老年患者對心血管內科疾病產生正確的認識;通過言語鼓勵,幫助患者對治療及護理建立良好的信心;通過家屬指導,讓患者家屬了解更多的疾病知識,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日常護理和照顧;通過提高依從性,讓患者了解較高的治療依從性對疾病治療的意義,從而積極的配合治療及護理;通過糾正生活習慣,幫助患者改正錯誤的生活習慣,保持正確、健康的日常行為,促進身體康復;通過科學合理的飲食及運動指導,讓患者能夠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提高身體素質,更好的應對疾??;同時保證患者充足的休息,讓患者能夠擁有良好的精力和精神[7-8]。通過本文研究,基于常規護理,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在護理之后,患者在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等方面,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老年人心血管內科護理中,開展健康教育,能夠取得理想的應用效果。
[1] 鄧雪蓮,陳曉燕,竇亞堅,等.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科學,2016,6(15):105-108.
[2] 黃奕梅,李暉,曹彭鋼.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在老年患者心血管MR檢查中的應用效果[J].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2016,37(2):99-101.
[3] 張小彩,陳冬梅.老年心血管疾病中健康教育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5(30):221-221.
[4] 阿斯耶·阿卜杜海比爾,王云珍.關于健康教育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醫藥衛生(文摘版),2016(8):320.[5] 高榮.個性化護理在老年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患者中的運用[J].當代護士(綜合版),2016(11):29-30.
[6] 李志美.規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N].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5,12(2):242-243.
[7] 孫麗蘭,朱紅英.加強對心內科實習護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23):79-80.
[8] 朱慧輝.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4,20(6):122-12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4.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