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志宏 彭玉嬌
永新萬桂園: 栗子豆腐成為脫貧致富的“法寶”
□ 劉志宏 彭玉嬌
栗子是中國野生特產,素有“干果之王”美譽,在國外稱為“人參果”。自古示為珍貴果品,是干果之中佼佼者。栗子屬堅果類,淀粉多、含有機成分鐵,因此以有機板栗著稱。中醫認為栗子有補腎健脾、強身壯骨,益胃平肝等功效,又有“腎之果”美名。在永新鄉村大多數農戶都會用栗子制作豆腐菜肴,是深受大眾喜愛的一道名菜。其色澤呈醬褐色,光滑而微透明,包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等,人體中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為多階層人所食用。永新鄉村叫“栗子豆腐”,在東莞稱“美女豆腐”。

栗子豆腐方便的包裝吸引了幾家電商前來長期訂貨,銷往永新周邊縣市
1928年5月,毛澤東率領紅軍從井岡山先后三次到永新縣塘邊村,進行“塘邊調查”,制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井岡山土地法》。當時,賀子珍目睹毛澤東處事不驚、鎮定自若、沉著果斷的革命家氣質,內心仰慕之情油然而生,從此,他倆關系超過同志之間的友誼。
在袁文才、王佐的竭力保媒下,得到朱德、陳毅等人的熱心撮合,1928年6月27日或28日毛澤東與賀子珍結婚。熱心的袁文才請大家熱鬧一下,在那樣艱苦的年月,周香姬大娘拿出以前從山上采摘的栗子做好的栗子粉絲、栗子干塊,幾個農戶做了桌以栗子豆腐為主菜,加上幾個菜,擺了幾桌,請在場的士兵和百姓喝喜酒祝賀。永新特產栗子豆腐系列民間特色農產品便成了毛澤東與賀子珍舉行婚禮的美食佳肴。
在脫貧攻堅戰役中,周龍祥放棄在北京開保健品公司的豐厚收入,2006年,回到家鄉永新縣沙市鄉塘邊村,投資1000多萬元,帶領貧困戶承包385畝荒山,采用“農莊+貧困戶”模式,邀請30多個貧困戶入股和務工,成立萬桂園生態農莊。種植3萬多棵桂花樹和200多畝糯谷來酒釀,開挖山塘80多畝養生態魚,還養殖上千只雞、鴨、鵝,進行立體開發。然而搞農業生態成效周期長,效率低,致富成效慢。
“怎樣才能使大批貧困戶短期脫貧!”產業扶貧練真功,經過周龍祥苦心摸索,經營傳統紅色美食佳肴,即栗子豆腐、栗子豆腐粉絲、栗子豆腐干塊等系列綠色農產品,成本低、見效快。實施產業化、規模化,大批量制作和多方市場銷售,帶動了大批貧困戶脫貧致富,有效促進了貧困戶農民增收,成效凸顯。如今,栗子豆腐系列農產品已成為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法寶”。

現場制作新鮮的栗子豆腐吸引無數游客

浸泡栗子果肉

浸泡栗子果肉后搯入磨漿機磨成漿
近日,筆者走訪了周龍祥苦心經營十年的萬桂園生態農莊。快到當年毛澤東“塘邊調查”村莊時,朝東方向便是萬桂園生態農莊,3萬多顆桂花縱橫亭立,整齊排列在梯地上,郁郁蔥蔥,幾口山塘閃著波光點綴山坳,一片生機勃勃。昔日荒山野嶺,如今建成了文化、旅游、休閑、種養、加工等為一體的特色生態農莊。今天,筆者受邀來觀賞栗子豆腐制作加工過程,感受充滿傳奇的紅色文化而又獨特風味的美食佳肴。
走進萬桂園內,遠遠就見山坡的曬谷場曬滿了栗子,幾個貧困戶正忙碌著翻曬。熱情周龍祥老板把我們帶到觀光亭坐下,滔滔不絕介紹:“只因我心中那股濃厚的紅色情懷,拜老農為師學會了民間做栗子豆腐手藝。起初,收集鄉親們從山里釆摘野生栗子,做好栗子豆腐到市場銷售,供不應求,生意煞是紅火!可當地栗子原料稀少,通過網絡聯系到貴州高原盛產野生栗子,我便一車皮一車皮(一火車廂)地購買野生栗子,有了原料,可大規模生產加工制作,在保持傳統手工制作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開發出多規格、多形狀、多口味栗子豆腐的干皮、干粉、干條、干絲。前幾年,我搞農業生態成效慢、周期長、見效時間長,還是紅色美食文化引領我:傳承和發展傳統民間美食佳肴,制作永新特產栗子豆腐致富快捷,做大做強永新特色農產品,能大量吸納貧困戶就業,策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成為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法寶’。讓千家萬戶都要能吃到栗子豆腐這個綠色食品生態的美食佳肴……”
在老板帶領下,貧困戶們現場制作栗子豆腐,忙得不亦樂乎。幾個貧困戶扛著浸泡了幾天的栗子到加工現場,便一勺一勺地搯入磨漿機中,隨著機器轉動新鮮奶漿流了出來,接著進行搖漿去渣,然后倒入大鍋里燒火熬漿。不一會濃濃的栗子香飄滿山野,跟農家做豆腐傳統工藝相似。經過2個小時的緊張制作,一盒盒泛著熱氣、栗香四溢的栗子豆腐就制作完成了。栗子豆腐均呈醬褐色,光滑而微透明,柔嫩爽滑,鮮爽清香,觀之如美玉凝脂。
最令人驚喜的是:方便快捷盒式包裝和精巧竹籃子包裝。軟溜溜的栗子豆腐,傳統銷售是挑著定形豆腐木架框或泡在水桶里到市場上去賣,極為笨拙不方便。周老板大膽創新,設計定購生態塑料盒、精巧竹籃子、印好商標和紙箱。栗子豆腐制成后,直接搯入塑料盒中自然成形塊,一盒定好2斤。既減少傳統制栗子豆腐要木架里定形成塊的麻煩,又能讓軟溜溜定形成盒,方便電商在網上銷售,讓快遞員快捷盒裝投遞。如遇上高檔客戶再用精巧竹籃子包裝,定好5盒裝一籃,網售永新周邊縣市,甚至遠銷廣東、福建等地。
“制作栗子豆腐成本低,掙錢見效快,是我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法寶’。我在這里做制作栗子豆腐2多年了,工資按月結,一年收入4萬多元。以前家里比較困難,現在生活條件好多了。”正制栗子豆腐的貧困戶盛小雨說。
熱情好客的周老板把剛出鍋的熱氣騰騰、香氣噴噴的栗子豆腐切成一片片,配上香油、辣椒粉、生姜、大蒜和香蔥等作佐料,分成一杯杯當休閑食品,免費送給來農莊休閑觀光的游客,新鮮的栗子豆腐讓十多個游客品嘗得津津津有味,滿口是栗香味。
“這里有新鮮的栗子豆腐吃啦!以后我們多來這游玩”兩個城里來的女游客歡喜地說。還有幾個游客品嘗后紛紛掏錢幾盒,要帶回家慢慢“嚼”出好滋味。隨后前來購買的人絡繹不絕,也吸引了幾家電商前來洽談訂貨,現場制作栗子豆腐當場售銷一空。萬桂園生態農莊有栗子豆腐這塊美食招牌,還有桂花美酒品嘗,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周老板為帶領家鄉大批貧困戶早日脫貧,以紅色美食文化引領,挖掘、傳承和發展民間美食佳肴,以制作純天然野生栗子豆腐產業上做深做細文章,進行多種類制成栗子豆腐干塊、干條、干絲等系列,催生了一大批貧困變成了栗子豆腐“專業能手”。有上山采栗子“能手”,有加工制作栗子豆腐系列“能手”,有上菜市場、墟場、走村串巷賣栗子豆腐“能手”,還有到超市、飯店等推銷和批發“能手”,更有網上遠銷栗子豆腐“能手” ……這己成為當地貧困戶致富奔小康主打產業。“今后,我們萬桂園將圍繞栗子豆腐大做文章,擴大生產規模,新建工廠,建成大規范機械化作坊,增加生產流水線,向產業化經營發展,多方加大網絡銷售,使栗子食品,成為飯桌上、酒宴上美食佳肴及休閑健康食品,真正成為永新打得出、叫得響的富民特色農產品。”最后,周龍祥這樣激情地說。

栗子豆腐免費送給來農莊休閑觀光的游客品嘗
劉志宏、彭玉嬌,永新縣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