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永軍
配方嬰幼兒液態奶能否成為市場寵兒
文/雷永軍
(北京普天盛道企業策劃有限公司)

2017年10月,圣元優博正式推出首款兒童配方牛奶——優博布瑞弗尼 4段兒童配方牛奶,這款牛奶屬于法國原裝進口,產品的消費人群是3歲以上兒童。在產品上市伊始,圣元創始人張亮就高調表示:圣元此次推出4段配方牛奶只不過是打前陣,其更大的目標是攜1~3段產品進入配方嬰幼兒液態奶市場。
很多經銷商非常關心配方嬰幼兒液態奶的前景如何?因為曾經也有幾家企業在這個市場淺嘗輒止。
在中國乳業市場,圣元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因為中國奶粉市場的每一個階段性發展都和圣元的變革非常吻合。在很大程度上,與其說是中國奶粉市場的變化促成了圣元的變化,不如說是圣元的變革帶動了行業的變革。
2003年之前,圣元和其它企業一樣,也是默默無聞;自2003年開始,圣元的發展突然加速,尤其2004~2008年,圣元憑借高價高投的模式,成為奶粉行業的一匹黑馬,短短幾年營業額由3 億多元迅速增長到30多億元,一度成為國際、國內企業爭先研究和學習的榜樣;2008年“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后,圣元于2010年年中左右再次恢復到年營業額30 億元左右的水平,不巧的是,蒙牛和伊利惡性競爭引發的“性激素事件”讓圣元躺著中槍,但其快速處理危機并迅速過關,在2015年左右再次回到年銷售額30 億元左右的水平,可見這個企業的韌性和內部管理水平、危機處理的能力;到2017年,圣元年營業額突破40 億元,再次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一個企業能夠多次經歷風雨而屹立不倒,一定有其特殊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這個原因來自于戰略。就發展戰略來說,圣元的發展戰略非常清晰,每一次的重大轉折決策都領先行業1~2 年:
2003年,“阜陽奶粉事件”前后,圣元捕捉到了中國大發展帶來的消費者變化,迅速調整策略,在2004年大力推廣品牌,采用高價投入、高價售賣策略,引領奶粉市場潮流。
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在2008年行業哀鴻遍野時,啟動“占盤子戰略”,率先開始價格戰,后來伊利、雅士利、貝因美、飛鶴等全行業企業加入,一方面使得國產奶粉的半壁江山得以穩固,有了今天的奶粉市場格局,另一方面也讓圣元奠定了第一陣營的基礎。
2010年開始,圣元率先采用多品牌模式——我的天使計劃,在我國廣大的三四線市場占據重要份額,也被全行業學習。
堪稱史上最嚴的注冊制出臺以后,其再次調整戰略,3年前開始斥資10 多億元在法國建設新工廠,現在具備了全球最大的配方嬰幼兒液態奶生產線,再次提前1~2 年屹立在嬰幼兒奶粉市場變革的潮頭。
中國為什么發展迅速?原因就是變革。國家如此,企業也如此。
嘗試過配方嬰幼兒液態奶的企業也不少,但大多數都是試探性操作,沒有企業從戰略角度深入討論發展模式,而圣元卻深入研究國產奶粉發展大勢,以戰略投資的方式全面進入配方嬰幼兒液態奶市場。
根據北京普天盛道企業策劃有限公司(簡稱“普天盛道”)的預測:2017年國內的奶粉市場容量是850 億元左右,到2020年會增長到大約1 000 億元。到時配方奶粉的市場會趨于飽和,二胎政策也將全部用盡,同時,現有的市場經營模式也將面臨巨大調整,競爭核心將再次以產品和品牌為主。而當前中國政府正在執行的注冊制,將進一步促使這個趨勢,會更深入地影響市場發展。
在圣元發布了配方嬰幼兒液態奶的消息后,普天盛道第一時間發布聲明說:嬰幼兒配方乳產品將在中國市場分為三個品類:配方牛奶粉、配方羊奶粉和配方液態奶。根據普天盛道對奶粉市場的研究:2018年以后,配方嬰幼兒液態奶將爆發式增長。
普天盛道認為:中國奶粉市場將在2018年后半年到2019年前半年左右發生價格戰或類似價格戰。
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市場規律。2016年之前,國產奶粉是依靠多品牌戰略和外資品牌競爭,國內小企業是依靠多品牌戰略和大企業競爭,國內羊奶粉企業是依靠多品牌戰略和牛奶粉競爭。配方注冊制讓中國奶粉企業的多品牌戰略失效,進一步地促進了進口品牌的發展和大企業的發展,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普天盛道的一項研究表明:未來3年,通過注冊制的大約有40%的中國中小型奶粉企業會徘徊在生死邊緣。要生,就一定要維持一定銷量,保證收支平衡;要死,則就是停產或破產。這個巨大的趨勢,會讓現有的中小企業率先通過讓利的方式獲得生產保有量,而這個會導致現有綜合毛利下降15%~20%,嚴重的話就會導致奶粉行業的高毛利因此告別。
沒有了高毛利,渠道會怎么樣?渠道就一定先淘汰毛利低的品牌,這是所有行業整合的魔咒。
這個時候,誰有新品類,誰就可以維持渠道毛利。配方嬰幼兒液態奶無疑是個好的新品類。
期待未來3年全國乃至全球嬰幼兒奶粉企業在中國的混戰,祝福那些在戰略上大膽、戰術上冷靜的企業,期待它們有更大的作為。
雷永軍(1976-),男,北京普天盛道企業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戰略咨詢專家,中國乳業俱樂部創始人,主要研究方向為企業競爭戰略、企業營銷策略和企業品牌戰略。
201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