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杰 尤軍
(鄭州人民醫院 檢驗科 河南 鄭州 450000)
放射性核素骨顯像聯合血清CA125、CA15-3、CEA水平檢測在乳腺癌骨轉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趙慶杰 尤軍
(鄭州人民醫院 檢驗科 河南 鄭州 450000)
目的探討放射性核素骨顯像聯合血清糖類抗原125(CA125)、糖類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水平檢測在乳腺癌骨轉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鄭州人民醫院收治的78例乳腺癌患者,其中38例乳腺癌骨轉移患者設為A組,將40例未發生骨轉移的乳腺癌患者設為B組,并納入同期39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均行放射性核素骨顯像以及血清CA125、CA15-3、CEA水平檢查,比較診斷結果。結果A組血清CA125、CA15-3、CEA水平高于B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四者聯合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均高于CA125、CA15-3、CEA、放射性核素骨顯像單項檢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放射性核素骨顯像聯合血清CA125、CA15-3、CEA可提高乳腺癌骨轉移患者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且血清CA125、CA15-3、CEA在乳腺癌骨轉移患者中呈高表達。
放射性核素骨顯像;糖類抗原125;糖類抗原15-3;癌胚抗原;乳腺癌骨轉移
骨轉移作為乳腺癌常見并發癥,其發生率占乳腺癌的33.33%[1]。目前,乳腺癌的臨床治療主要以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為基本目標,在延緩病情進展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但長期療效較差。因此,及時發現、診斷乳腺癌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放射性核素骨顯像作為新型影像學方法,因安全性高、操作方便、敏感度高得到臨床推廣及應用。但研究發現,放射性核素骨顯像誤診率較高[2]。研究顯示,腫瘤標志物可有效篩選高風險骨轉移患者,且有利于提高放射性核素骨顯像陽性檢出率,減少誤診及漏診等現象[3]。但關于其具體作用機制,臨床仍存在爭議。本研究聯合放射性核素骨顯像檢查與血清CA125、CA15-3、CEA水平檢測,旨在探討四者聯合在乳腺癌骨轉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鄭州人民醫院收治的78例乳腺癌患者,其中38例乳腺癌骨轉移患者設為A組,年齡26~63歲,平均(44.82±9.54)歲;BMI為20~25 kg/m2,平均(22.14±1.22)kg/m2。將40例無骨轉移的乳腺癌患者設為B組,年齡27~64歲,平均(45.01±9.87)歲;BMI為20~24 kg/m2,平均(22.10±1.14)kg/m2。納入同期39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年齡26~64歲,平均(45.21±10.02)歲;BMI為21~25 kg/m2,平均(22.33±1.01)kg/m2。3組年齡、BMI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比較。本研究經鄭州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檢查及檢測方法采用德國西門子公司SIEMEN Sorbit SPECT 儀,低能高分辨準直器,矩陣為128×128,顯像由頭至足一次連續完成,取全身后位及前位骨顯像,必要時加做局部斷層。靜脈注射99Tcm-亞甲基二磷酸鹽,放射性活度計量為30 mic,并飲水2 000 ml,3 h后顯像,顯像前排空尿液,取出身上高比重或金屬類物品。由兩名高年資醫師共同判定,存在散在、多發、無規律放射性濃聚者,結合臨床癥狀、病史、實驗室檢查診斷為骨轉移。抽取3組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10 min(3 000 rpm),使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血清CA125、CA15-3、CEA水平,試劑盒均購自武漢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正常范圍:CEA≤5.9 μg/L、CA125<35 U/ml、CA15-3<28 U/ml,任一結果為陽性即判定結果為陽性。

2.1CA125、CA15-3及CEA水平A組血清CA125、CA15-3、CEA水平高于B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診斷結果四者聯合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均高于CA125、CA15-3、CEA、放射性核素骨顯像單項檢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血清CA125、CA15-3、CEA水平
注:與B組、對照組相比,aP<0.05;與對照組相比,bP<0.05。

表2 診斷結果(%)
注:與CA125、CA15-3、CEA、放射性核素骨顯像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比較,cP<0.05
乳腺癌屬親骨性腫瘤,是最易發生骨轉移的腫瘤之一。一旦病情為進展期,約65%的乳腺癌患者出現骨轉移。隨著乳腺癌發病率逐年上升,如何有效預防乳腺癌骨轉移已成為臨床研究重點之一[4]。既往臨床多采用CT診斷,可清晰顯現骨轉移病變區域以及其與周圍軟組織的關系,但由于其無法區分腫瘤微小播散與局灶性骨質疏松,診斷敏感度較低。放射性核素骨顯像利用顯像儀器從體外顯像,獲取骨骼形態、代謝狀態、血供、病變部位及范圍等情況。由于腫瘤細胞生長速度較快,代謝較為旺盛,加之腫瘤區域血管豐富,導致腫瘤部位血流異常增加,注入放射性藥物后,可使病灶部位骨顯像劑沉積,出現放射性濃聚,從而有效鑒別骨轉移病灶[5]。研究顯示,放射性核素骨顯像可根據骨轉移病灶變化情況評估治療效果,且可為放療定位選擇提供指導信息[6]。腫瘤標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惡性腫瘤細胞或由惡性腫瘤細胞異常分泌的物質,可有效反映腫瘤發生、發展情況。CA125來源于胚胎發育期體腔上皮,是卵巢癌特異性標志物,其在乳腺癌、子宮內膜癌、胰腺癌、宮頸癌等疾病中均存在表達。CA15-3屬大分子糖蛋白,分布于正常乳腺上皮管腔面,其濃度可于細胞惡變時升高。研究指出,CA15-3在乳腺癌中陽性檢出率為50%左右,且在乳腺癌術后復發轉移評估中具有積極作用,其水平隨轉移病灶增加而升高[7-8]。但由于其在正常人群及乳腺良性疾病中均存在陽性表達,故準確度及靈敏度較差。CEA作為廣譜腫瘤標志物,不僅可反映多種腫瘤存在情況,且可作為乳腺癌、肺癌療效判斷、病情發展、預后主要指標之一。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血清CA15-3、CEA、CA125均高于B組、對照組(P<0.05),提示CA125、CA15-3、CEA水平在乳腺癌骨轉移患者中呈高表達。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四者聯合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均高于CA125、CA15-3、CEA、放射性核素骨顯像單項檢測(P<0.05),提示放射性核素骨顯像聯合血清CA125、CA15-3、CEA可提高乳腺癌骨轉移患者診斷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度。
綜上所述,放射性核素骨顯像聯合血清CA125、CA15-3、CEA可提高乳腺癌骨轉移患者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且血清CA125、CA15-3、CEA在乳腺癌骨轉移患者中呈高表達。
[1] Elkablawy M A,Albasry A M,Hussainy A S,et al.Molecular profiling of breast carcinoma in almadinah, KSA: immunophenotyping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5,16(17):7819-7824.
[2] 段永強,吳振夫,吳敏,等.放射性核素骨顯像聯合骨生化標志物Ⅰ型膠原羧基末端肽早期診斷乳腺癌骨轉移[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6,23(8):914-916.
[3] 寧四清,李兆元,劉曾.全身骨顯像聯合腫瘤標志物檢測對乳腺癌骨轉移診斷、病情評價及放療療效評估的臨床意義[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7):61-65.
[4] 李陽,黃立中,龔輝,等.加味陽和湯治療乳腺癌骨轉移的臨床觀察[J].中南藥學,2015,13(10):1105-1108.
[5] 蘇文利.全身骨顯像、癌胚抗原、糖類抗原153和抗酒石酸鹽酸性磷酸鹽5b表達水平在老年乳腺癌伴骨轉移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4):3470-3472.
[6] 董佳佳,章斌,鄧勝明,等.全身骨顯像、腫瘤標志物及堿性磷酸酶在乳腺癌患者骨轉移中的臨床應用[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5,22(2):81-85.
[7] 郭小楠,董麗.核素骨顯像聯合腫瘤標記物檢測對乳腺癌骨轉移的診斷價值[J].實用癌癥雜志,2016,31(6):953-955.
[8] 楊志,楊貴生,李寧,等.全身骨顯像聯合CA15-3和CEA檢測對乳腺癌骨轉移的診斷價值[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6,23(18):1229-1233.
R 737.9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1.012
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