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成銘
(開封市中醫(yī)院 腦病科 河南 開封 4750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血壓變異性特點研究
孫成銘
(開封市中醫(yī)院 腦病科 河南 開封 475000)
目的探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血壓變異性特點。方法選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開封市中醫(yī)院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合并高血壓患者,設為觀察組,選取同期收治的104例單純性高血壓患者設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BMI等基本資料,并比較兩組患者白天收縮壓標準差(dSSD)、夜間收縮壓標準差(nSSD)、24 h收縮壓標準差(24 h SSD)、白天舒張壓標準差(dDSD)、夜間舒張壓標準差(nDSD)以及24 h舒張壓標準差(24 h DSD),分析不同參數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結果觀察組的年齡、高血壓病程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dSSD、nSSD、24 h SSD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性分析顯示,高血壓患者的dSSD、nSSD、24 h SSD水平與急性腦卒中的發(fā)生率呈正相關(P<0.05)。結論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變異性特點與急性腦卒中發(fā)生密切相關,白天收縮壓標準差、夜間收縮壓標準差、24 h收縮壓標準差升高會增加急性腦卒中的發(fā)生率,應引起臨床重視。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血壓變異性;高血壓
腦卒中是以腦循環(huán)障礙為主要特征的一類腦血管疾病,具有發(fā)病急、病情重等特點,患者的預后較差。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威脅中老年患者群體健康的重要疾病,也是最常見的腦卒中類型,占總體數量的70%左右[1]。目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病理機制仍存在爭議,但高血壓是導致此類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已獲得臨床共識。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并發(fā)缺血性腦卒中的概率是正常人的13倍以上[2]。近年來關于血壓變異性的研究逐漸增多,有研究認為血壓變異性可能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重要原因[3]。本研究就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血壓變異性特點進行了分析,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開封市中醫(yī)院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合并高血壓患者,設為觀察組,選取同期收治的104例單純性高血壓患者設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經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確診為高血壓,觀察組患者經頭顱CT檢查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納入標準:①符合相關診斷標準[4];②年齡50~80歲;③接受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④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①藥物難以控制的惡性高血壓;②有明確病因的繼發(fā)性高血壓;③合并血壓疾病或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④合并惡性腫瘤。
1.2觀察指標通過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對兩組患者的血壓變異性指標進行統(tǒng)計,相關指標包括白天收縮壓標準差(dSSD)、夜間收縮壓標準差(nSSD)、24 h收縮壓標準差(24 h SSD)、白天舒張壓標準差(dDSD)、夜間舒張壓標準差(nDSD)、24 h舒張壓標準差(24 h DSD)。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BMI及高血壓病程;比較兩組患者各項血壓變異性指標水平。分析血壓變異性指標與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關性。

2.1基線資料觀察組年齡、高血壓病程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
2.2血壓變異性指標觀察組dSSD、nSSD、24 h SSD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壓變異性指標比較
2.3相關性高血壓患者的dSSD、nSSD、24 h SSD水平與急性腦卒中的發(fā)生率呈正相關(r=0.501、0.475、0.492,P<0.05)。
隨著生活環(huán)境、飲食結構等因素的改變,高血壓的發(fā)生率逐漸增高。以往臨床認為多次測量血壓取均值即可評價患者的血壓狀況,可據此做出高血壓的診斷,并根據檢測結果來評價高血壓與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關系。這主要由于當時的認知和設備限制所致。隨著研究的發(fā)展和醫(y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24 h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技術被應用于臨床,人們也對于高血壓有了新的認識。正常情況下患者的血壓會受到內分泌系統(tǒng)、生理活動、心血管系統(tǒng)、情緒狀態(tài)及睡眠狀況的影響,人體血壓在夜間降低,睡眠期間最低,晨起后迅速升高并在白天維持在較高水平,這種現象是人體對心腦血管組織的自發(fā)性保護。血壓變異性指人體在一段時間內的血壓波動,一般以標準差的形式來表示,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血壓變異性指標增大會導致血管內皮功能損傷的加重,并認為這是導致心腦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5]。
血壓變異性與心腦血管事件的相關性是臨床關注的重點。雖然有大量研究顯示高血壓是導致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但關于血壓變異性與各類心腦血管疾病的相關性研究尚少。Metoki等[6]認為血壓變異性指標的增大會導致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性下降,增加了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的風險,長期處于這種狀態(tài)下會導致血管內皮功能障礙,造成內皮細胞損傷,進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余傳慶等[7]認為血壓變異性指標的異常改變與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密切相關。Zhang等[8]研究顯示高齡人群血壓變異性指標增高與患者的心腦血管事件、死亡率密切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中,患者年齡、高血壓病程存在明顯差異,一定程度上說明隨著年齡的增加和高血壓的進展,患者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率也隨之上升,但本研究并未采用隨機分組試驗,因此尚需進一步研究證實。兩組患者的血壓變異性指標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dSSD、nSSD、24 h SSD水平均高于對照組,但兩組的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Ko等[9]的研究一致,說明收縮壓變異性反應更為敏感,相較于舒張壓能夠更好地預測患者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的dSSD、nSSD、24 h SSD水平與急性腦卒中的發(fā)生率呈正相關,這也進一步說明收縮壓變異性指標是反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的有效參數。
綜上所述,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變異性特點與急性腦卒中的發(fā)生有密切相關,白天收縮壓標準差、夜間收縮壓標準差、24 h收縮壓標準差的升高會增加急性腦卒中的發(fā)生率,應當引起臨床重視。
[1] 馬聰吉,杜曉華,楊為民.缺血性腦卒中的病理機制及藥物研究進展[J].醫(yī)學信息,2014,(11):538-539.
[2] 劉敏,方向華.腦卒中后殘疾的研究進展[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3,34(11):1146-1150.
[3] Rothwell P M,Howard S C,Dolan E,et al.Effects of beta blockers and calcium-channel blockers on within-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blood pressure and risk of stroke[J].Lancet Neurol,2010,9(5):469-480.
[4]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7):579-616.
[5] 張應亮.三種不同病因所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血壓變異性的比較[J].右江醫(yī)學,2014,42(2):204-207.
[6] Metoki H,Ohkubo T,Kikuya M,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for stroke of a morning pressure surge and a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decline:the Ohasama study[J].Hypertension,2006,47(2):149-154.
[7] 余傳慶,張梅,朱蕾,等.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腦動脈狹窄與血壓變異性的相關性[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12,11(6):613-618.
[8] Zhang Y,Aguoletti D,Blacher J,et al.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 relation to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dysregulation:the X-CELLENT study [J].Hypertens Res,2012,35(4):399-403.
[9] Ko Y,Park J H,Yang M H,et al.The significance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10,41(11):2512-2 518.
R 743.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1.022
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