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華 劉詩 梁雪開
( 廣州血液中心 機采成分部 廣東 廣州 510095)
·經驗交流·
機采血小板無償獻血者血液初篩淘汰原因分析及對策
黃健華 劉詩 梁雪開
( 廣州血液中心 機采成分部 廣東 廣州 510095)
目的分析機采血小板無償獻血者血液初篩淘汰原因并探討相應對策。方法回顧性分析2014—2016年廣州血液中心24 886例參與機采血小板捐獻者的獻血資料,統計分析其淘汰原因。結果2014—2016年機采血小板淘汰率分別為5.82%、5.60%和4.97%。征詢不合格、查體不合格、快速檢測不合格、采血過程不合格及血液復檢不合格淘汰占淘汰總數的構成比分別為12.11%、13.67%、39.60%、16.64%、17.98%,其中以快速檢測不合格原因最多。初次獻血者淘汰率高于再次獻血者(12.58%比2.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速檢測不合格是機采血小板無償獻血者血液初篩淘汰的主要原因,血站在招募和獻血服務中對獻血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宣教、解疑和干預,可能會提高血液初篩合格率,減少獻血人員流失。
機采血小板;血液初篩;原因;對策
機采血小板因其純度高、紅細胞和白細胞含量少,輸注后不易產生不良反應,對經血傳播的疾病也能有效降低其發生風險,避免臨床發生輸注血小板無效[1]。血小板的質量和數量可對臨床患者治療的效果造成直接影響。因此,采集前對捐獻者進行血液初篩淘汰,不僅有利于提高血小板質量,提高采集成功率,還能減少捐獻人員的流失,同時也能以此宣傳招募捐獻者,增加捐獻人員。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2016年擬參與廣州血液中心捐獻血小板者24 886例,年齡20~50歲,平均(34.52±4.38)歲;捐獻者在采集前進行丙氨酸轉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艾滋病病毒抗體(抗-HIV)、梅毒和血型檢測,所有捐獻者按《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2]中體格和檢驗均符合國家標準:男性體質量≥50 kg,女性體質量≥45 kg;兩次采血間隔超過15 d,采血前捐獻者血小板計數超過150×109/L,血細胞比容超過0.36;上肢靜脈有良好的充盈度,7 d內未服用任何影響血小板功能及代謝的藥物[3]。
1.2檢測儀器和試劑采用Sysmex KX-21N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對擬捐獻血小板者進行機采血小板血液初篩檢測捐獻者采血前血常規各項指標。使用由羅氏診斷產品有限公司提供的羅氏干式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谷丙轉氨酶檢測試紙檢測擬捐獻者ALT指標。采用上海血液生物醫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抗A抗B血型定型試劑(單克隆抗體)檢測捐獻者血型;采用萬泰生物藥業提供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檢測劑;采用艾博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提供的TP、HCV、HIV 1/2抗原檢測劑。采用久保田Kubota 4000臺式離心機,將全血標本以3 500 rpm轉速,離心5 min,獲取血清。
1.3淘汰標準淘汰標準嚴格按照中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執行。①征詢不合格淘汰,即現病史、既往病史、不良行為和《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中涉及不能獻血等因素;②查體不合格淘汰,即獻血者體質量<45 kg、器質性心臟病、肝脾腫大等;③快速檢測不合格淘汰,即對獻血者血液初篩中快速檢測血小板計數、ALT、乙型肝炎和梅毒等指標,血小板計數<150×109/L、ALT≥40 U/L、乙型肝炎和梅毒檢測呈陽性;④采血過程淘汰,即重度獻血反應和血管無法達到血細胞分離機預設的最低血液流速;⑤復查血液淘汰,即復查 ALT、抗-HCV、抗HIV和梅毒等項目不合格。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定性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3a機采血小板獻血者淘汰率對比2014—2016年機采血小板無償獻血者血液初篩淘汰率分別為5.82%、5.60%和4.97%,呈逐年下降趨勢。見表1。

表1 2014—2016年機采血小板無償獻血者 血液初篩淘汰率比較(n,%)
2.2淘汰原因征詢不合格、查體不合格、快速檢測不合格、采血過程不合格及血液復檢不合格淘汰占淘汰總數的構成比分別為12.11%、13.67%、39.60%、16.64%、17.98%,其中以快速檢測不合格原因為最多。見表2。
2.3初次和再次捐獻者淘汰率對比3 a內擬獻血者24 886例次,其中初次捐獻者7 836例次,淘汰率為12.58(986/7 836)%;再次捐獻者17 050例次,淘汰率為2.11%(360/17 050)。初次捐獻者淘汰率高于再次捐獻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2014—2016年無償獻血者血液 初篩淘汰原因分析(n,%)
本研究結果顯示,2014—2016年無償捐獻機采血小板者血液初篩淘汰率呈逐年下降趨勢;2014—2016年捐獻血小板者淘汰例次分別為386、471和489例次,分別占各年度捐獻例次的百分比為5.82%、5.60%和4.97%,3 a內的淘汰率低于趙會霞等[4]研究報道的淘汰率。本研究中,淘汰原因中征詢不合格、查體不合格、快速檢測不合格、采血過程不合格及血液復檢不合格淘汰占淘汰總數的構成比分別為12.11%、13.67%、39.60%、16.64%、17.98%,其中以快速檢測不合格原因為最多。該結果提示快速檢測ALT≥40 U/L、血小板計數<150×109/L、乙型肝炎和梅毒等抗體檢測為陽性占初篩淘汰的主要部分。為保證機采血小板質量,避免資源浪費、降低機采血小板血液初篩淘汰率,增加無償獻血人員,提高機采血小板獻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以下幾個方面降低淘汰率,增加捐獻人員:①做好獻血前的宣教和服務工作,告知捐獻者在捐獻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并加強巡視工作,加強與捐獻者的溝通和交流工作,密切觀察捐獻者變化,減少捐獻過程獻血反應;②采集前觀察患者靜脈情況,通過上止血帶、對不明顯血管者輕微拍打若不見血管充盈或血管條件太差者,避免上機,減少穿刺不成功率及穿刺后機采血小板采集失敗的發生率;③加強對本血站工作人員的操作規程的培訓,使工作人員能熟練掌握快速檢測和穿刺技巧,避免因檢測失誤導致采集血小板報廢以及多次靜脈穿刺帶給捐獻者不必要的疼痛,減少因人為因素導致淘汰;④從全血再次捐獻者中招募機采血小板捐獻者,有利于降低因查體和血液檢驗不合格等因素導致的淘汰率。
綜上所述,速檢測不合格是機采血小板無償獻血者血液初篩淘汰的主要原因,血站在招募和獻血服務中對獻血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宣教、解疑和干預,可能會提高血液初篩合格率,減少獻血人員流失。
[1] 徐愛玉.反復機采血小板對獻血者外周血象的影響[J].中國鄉村醫藥,2010,17(1):54-55.
[2] 曾曉悅.2009年獻血淘汰人群情況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1,29(2):177-178.
[3] 孫庶麗,李杰,于建華,等.威海地區獻血者獻血前篩查淘汰原因分析及措施[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19):19-20.
[4] 趙會霞,從培芳,張永征.青島市2006—2007年機采血小板獻血者淘汰原因及分析[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09,45(4):395-395.
R 446.1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1.026
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