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玟瑩
保持一顆年輕的心,繼續對人生充滿好奇與期待
不少老人單獨居住,但如果沒有進行適當調整,恐怕在應該享受人生的階段,反而讓自己不夠幸福。因此,不管是老人自己,還是不在身邊的子女,都應該有必要的重視與警覺,用更好的方式讓我們摯愛的父母或長輩能繼續快樂幸福下去。
其實,人該怕的不是老,而是隨著年齡增長,卻沒有與時俱進地成長與學習,跟不上時代的變化,頑固且僵化地用過去的經驗、方式、觀念……面對現代的生活,很多老人活得比年輕時還累,還不快樂,當然就談不上幸福。我以為,要想掌握屬于自己的幸福,獨居老人應該加強以下三方面的生活能力。
健康第一
1.老人要高度關注自己的身體:最好在家里準備電子血壓儀、體溫計、備用藥品、緊急警報器,設定好手機快速撥號功能,并且保持居住環境盡量干凈,減少障礙物,如果自己不方便整理,務必請年輕人、居委會或熟識的人代勞。
2.定期體檢:隨時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至少每兩個月進行一次體檢,發現任何問題立即就醫,尋求專業幫助。
3.適度運動:老人運動不應過于劇烈,活動筋骨,適度出汗即可,散步或做簡易的體操是較好的選擇。
4.足夠營養的飲食:以清淡多素為主,均衡飲食,維持身體所需足夠的熱量與營養。
人來人往
人來:老人要經常邀請親朋好友、左右鄰里到家里串門、聊天,保持密切的人際互動,并且盡可能做到每天都處在與人接觸交流的狀態,非常有利于身心健康。
人往:老人要多走出家門,不管是運動、買菜、逛街、學習,或是聊天、串門都是不錯的選擇,讓自己多接近人群,不要總是處于一個人的狀態。當然,如果能參與團體活動是更好的選擇,可以出去旅游或是和老伙伴們共同學習,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都會增進幸福感。多接觸年輕人與正能量的人,才會讓自己每天充滿活力,樂觀積極。
我還有夢
1.重拾興趣: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安排到生活中,尤其是過去曾經讓自己非常投入的事情,不要因為年紀大了就把它們遺忘了,畢竟有興趣才會有動力。
2.嘗試未知:挑戰以前不曾經歷的事情,不是去做危險的事,而是通過嘗試新鮮事物,保持快樂、積極的心態,化想象為行動,自然會為老年生活帶來更多變化與樂趣。
3.持續追夢:演員王德順80歲走上T臺;臺灣老人葉信康90歲了,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還有臺灣105歲老人趙慕鶴,74歲獨自游歷英國、德國、法國,87歲陪孫子考大學,91歲從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文化藝術系畢業,98歲取得碩士學位,老爺子今年還到新竹清華大學中文系旁聽中國文學史,不遲到、不早退,還打算報考中文所博士班,簡直將“活到老、學到老”力行到極致。
只要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將身體保持在良好的狀態,繼續對人生充滿好奇與期待,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即使獨居,也會有很高的幸福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