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璟+覃月彎
【摘要】本文論述開展游戲教學是實現人文素養培養目標的最佳途徑之一,教師開展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體驗、動手操作、小組競賽類游戲教學活動,有利于在游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人文素養 游戲教學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9A-0042-02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信念,其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被賦予新的意蘊。從培養“雙基”到實現“三維目標”,再到落實核心素養理念,是教書育人目標在不同教育階段的表現。在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中,如何落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精神,立足學生全面、長遠發展的訴求?如何改變教與學的內容與形式?如何讓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既獲得學習能力又培養人文情懷?這是當代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游戲教學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為小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提供了一條有效路徑。
一、核心素養對小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新要求
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發布,對當代社會“教育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有了最基本的解讀。文件指出,中國學生應具有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其中,“人文底蘊”是六大核心素養之一,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1]這些人文底蘊亦即人文素養,是指人類社會各種文化現象中,以人為中心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結合,是人的一種內在品質和自我修養,其核心內容是“人文關懷”“人文精神”和“以人為本”。
“少年若天成,習慣如自然。”小學階段是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階段。核心素養作為學生終身學習、社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素養,引領著學校教學的方向。核心素養的培育,需要圍繞學生人文素養的核心來改進教學。每一學科都有學科自身所需掌握的人文素養,這就要求學生從小(小學生)抓起,從細(學科)落實,最終通過各學科的學習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擁有實現自我、成功生活與融入社會的關鍵知識、能力以及態度。[2]而如何理解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內涵,如何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將人文素養以生動、具體的形式滲透落實到教學中,內化為學生的素養,這是課程開發者、學者以及一線教師們目前面臨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二、游戲教學與小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關系
小學階段是培養和健全學生人格,豐富學生生活經驗,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基礎階段。烏申斯基說過:“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幼年時期形成的。人在幼年時期所形成的性格是非常牢固的,并將成為人的第二天性。”[3]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也提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的觀點。而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是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方面,這一時期小學生的意志、性格、情感等因素的發展都決定了人文素養培養從小學生入手再合適不過。
美國著名游戲設計師、教育專家Marc Prensky在其《Digital Game Based Learning》書中指出,21世紀真正的學習革命在于實現“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娛樂”的理想狀態。游戲教學法是一種借助游戲的形式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目的考慮游戲的內容和形式,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精細設計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拓展思維、培養品質、獲得信心、提高素養。
從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和學習心理角度來看,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有賴于游戲教學的參與;運用游戲教學方法,有利于促進小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人文素養內涵中大部分是品格和情感等虛擬抽象的內容,小學生不易理解,必須以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的活動為載體,化抽象為具體,在參與和體驗中實現人文素養培養的目標,而游戲教學不僅可以增加人文知識、開發智力、鍛煉能力,而且能夠潛移默化地提高小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情感。因此,人文素養培養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小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需要科學有效的游戲教學的介入,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三、基于游戲教學的小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路徑與方法
在小學活動中,常見的游戲活動種類有很多,而常用的興趣故事類、角色扮演類等活動已屢見不鮮。本文主要針對小學階段需要重點培養的仁愛關懷、自信勇敢和團結協作三種品質,分別圍繞情境體驗類、動手操作類、小組競賽類三類活動探討如何有效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以情景體驗類活動培養學生仁愛關懷的情感
情景體驗類活動是教師在游戲教學中憑借以景觸情的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感受,從而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人文情懷。當前小學生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尊重與關愛普遍重視不夠,愛護自然、保護地球、友愛他人的品質相對匱乏。因此,教師從小學生的視角出發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得真情實感,既能培養仁愛關懷、尊重他人、包容理解的人文情懷,也能豐富小學生的生活經歷。
例如,“候鳥的遷飛與保護”游戲,是在游戲中讓學生模擬各種候鳥,針對途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采取相應對策的一種游戲體驗活動。教師開展這種活動,讓小學生體驗鳥類在飛行中遇到的困難、喂食鳥類的快樂、對打鳥者的憤怒,以及鳥兒死亡的悲傷等情感,以景觸情,從而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的人文情懷,培養學生仁愛關懷、愛護鳥類的優良品質。
(二)以動手操作類活動培養學生自信勇敢的品質
動手操作類活動是教師通過游戲使學生的頭腦(head)、心靈(heart)與雙手(hands)達到和諧(也稱“3H”價值),讓學生學會調節、科學用腦、集中注意力,進而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游戲活動。研究表明,小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較低,對事情的分析與問題的分解能力還不夠全面,往往會因為學習或生活中的幾次挫折就缺乏自信,產生自卑心理。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認為,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小學生更是如此。教師可以設計動手操作類游戲引導鼓勵,通過對其行為或作品給予積極肯定的評價或贊揚,培養小學生自信勇敢、勇于創造、認真專注等品質,實現寓教于樂的最大價值。endprint
例如,“我是小小設計師”活動,是讓小學生在空白模板的衣服上自主設計圖案,并依次分享設計意圖的游戲教學活動。此項活動難度較大,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克服重重困難,經過一天的努力才能完成任務。教師開展此次活動,在提高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以及繪畫技能的同時,也能培養小學生敢于想象設計、敢于嘗試表達的品質。
(三)以小組競賽類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小組競賽類活動是針對獨生子女普遍存在的自私、缺乏團隊合作精神的缺陷而設計的游戲活動。教師通過小組競賽類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在鍛煉學生全身的協調性、靈活性以及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的同時,傳遞彼此之間的友情,進而培養學生友愛默契、尊重他人、團結協作的優良品德,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例如,“板鞋舞”游戲(也稱“三人穿板鞋”),是通過三人及以上共穿一雙特制的板鞋進行賽跑的活動。這一游戲要求參與者步調一致、同心協力完成,旨在培養學生團結、友愛、合作的意識,讓學生認識到要想勝出必須精誠協作。
四、開展游戲教學的注意事項
(一)游戲的選擇要注意趣味性和教學目的的權衡
愛玩游戲是兒童的天性,興趣又是兒童最好的老師。游戲教學設計中應該包含小學生感興趣的元素,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樂于接受。同時,游戲的選擇還要充分考慮人文素養培養的需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游戲活動,使游戲教學更好地達到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目標。
(二)游戲內容要體現教育性
游戲與教育教學密切相關,游戲能激發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求知欲,有效利用游戲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還利于學生個體社會化的發展。[4]在游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良好的引導和監督作用,在游戲內容的選擇上要體現教育性,與人文素養的培養要求保持一致。
(三)游戲開展應充分考慮安全問題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玩游戲,但規避風險的意識比較低,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因此,教師在游戲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安全性,使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中開展游戲活動。
從古至今,游戲的教育功能一直被教育學者所關注。兒童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特點以及認知發展特征開展游戲活動,有利于小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最終達到潛移默化、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發布[EB/OL].[2017-3-22].
http://learning.sohu.com/20160913/n468381581.shtml.
[2]竇桂梅.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1+X課程”建構與實施[J].課程·教材·教法,2015,35(1):38-43.
[3]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M].鄭文樾,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81.
[4]劉晨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游戲性的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注:本文系國際合作項目《中國廣西陽朔學校人文價值教育課程開發行動研究》課題研究成果。
(責編 秦越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