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
一名中學生在日記里這樣寫道:“大人們說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嚷著‘逃離北上廣,唱著‘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而我只想燒了書本、撕了試卷,遠離爸媽的嘮叨……”我們不得不說,很多人都對逃離情有獨鐘,逃離某些人、逃離某個環境、逃離某種生活狀態……而少年們總是意氣風發,愛將出走當成獨立意識的覺醒,逃課、離家出走、離校……不論你是被學習壓力所迫、被人際關系所擾,還是青春期逆反心理所致,逃離、出走真的能解決問題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天大地大,但唯獨容不下一顆逃離的心。
“一走”無法“了之”
有很多人曾堅定地喊著“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但最終還是不得不正面現實,狼狽歸來。
往 事:越逃離,夢越遠
講述人:沉 默
上中學時,我的性格很乖戾,在學校不受老師、同學的待見,與父母的關系也不是很好。一次和父母吵完架后,一怒之下,我選擇離家出走,獨自到陌生的城市打工。
現在距離那個時候已經有十五年了,這些年的艱辛經歷讓我無法忘記。剛開始的時候,我在一家餐館當學徒,每天的工作就是擇菜、洗菜、在師傅旁邊打下手。這樣的生活是很枯燥的,我每天都要早早地起床,然后一直忙到晚上十二點,中間只能休息兩個小時。說不后悔離開父母是假的,因為我沒有學歷,也沒什么手藝,這些年來只能不停地到處打工,收入非常低。我也不是沒想過自己去創業,但缺少資金、人脈,我什么都做不了。
如果時間能夠倒流,我想我會選擇待在學校,多學點知識,多結交幾個朋友。因為我們不管去哪都會遇到困難,你要么面對學習上的困難,要么面對工作上的困難,其本質都是一樣的。這樣的話,我們還不如在年少時先充實自己,努力讓自己變得足夠強大。
往 事:逃課也是一種逃
講述人:蘇 起
高中的時候,我迷上了網絡游戲,一有機會就和小伙伴們逃課,到網吧玩游戲。但每當游戲給予我的那股興奮勁兒消散后,空虛、孤獨和無助感就會襲來。在騎車回學校的路上,我會想自己為什么要逃課上網,想我今后的路該怎么走。
后來,我以僅僅超過三本線幾十分的高考成績遺憾地告別了我的高三生活。帶著悔恨和對軍校的執著,我決定復讀。而高三的逃課經歷實際上就是一場我和困難的戰爭,很明顯,我在這場戰爭中失敗了。高四時,我告訴自己不能再輸了,困難是欺軟怕硬的,你越是逃避它,它就越猖狂,只有正面面對,才能征服它。
高四是我開始轉變的一年,也是我為了守護夢想而不懈努力的一年。雖然后來我沒有考上理想中的大學,但我如愿進入了一所警察學院。
回想往事,我深深地覺得年少時的自己就是個懦夫,只想著貪圖享樂,在最應該努力的時候自作聰明地選擇了逃避壓力,以至于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遠。希望現在還在中學階段的你能夠勇敢地面對困難,從而不留遺憾地努力追夢。
離家出走分析報告
離家出走聽起來很簡單,但實施起來并不容易。在你打定主意之前,請先思考以下問題:
第一,你為什么要離家出走?人們離家出走的理由有很多,有的是合理的,比如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有的是不合理的,比如你只是因為和父母吵了一架而已。請不要在盛怒之下匆忙地做出決定,因為之后你可能會無比后悔。
第二,思考你離家出走后可能產生的影響。想想你的親人、老師、同學和朋友,你的離開是否會讓他們感到難過,特別是你的父母,你的決定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第三,計算你離家出走所需要的成本,這主要包括車費、餐費、住宿費等,與路途的長短成正比。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至今為止沒賺過一分錢,還想拿著爸媽的血汗錢遠走高飛,那你不如老老實實地在家待著。
第四,你是否能夠自己養活自己?這是最現實的問題,離家出走后,你要去哪里?你有賺錢養活自己的本領嗎?另外,如果你未滿18歲,任何一家正規的用人單位都不會聘用你。
第五,你能否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外面的世界遠沒有家里和學校安全,時時處處都充滿了危險。當危險襲來時,沒有爸媽、老師呵護的你該如何應對?
離家出走不像電視劇里演的那樣充滿戲劇性,你不可能一路上都有貴人相助,最后還能衣錦還鄉。你確定思考完以上問題,還依舊堅定不移地想要離家出走嗎?
在不少涉世未深的中學生看來,離家出走或者離校似乎是解決沖突和問題的“上策”,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都是下下策。“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沖突和壓力,“一走”絕對達不到“了之”的目的,提升自己的生活智慧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要逐漸提升對自己行為后果的反思能力,改變認知評價,修正自我預期。這里的“認知評價”是指你如何看待自己遭遇的各種問題,這是決定你所受壓力大小的根本因素。美國醫學博士彼得·G·漢森在《壓力的樂趣》一書中指出,壓力可以是美妙的,也可以是致命的,這都取決于你。如果你想減輕自身的壓力,不僅要有合理的認知,還要有適度的自我預期。
正確的“逃離”路線
有時候,待在教室或家里的確會讓人感到煩悶,這個時候你不妨到外面走走,“逃離”教室,“逃離”父母的嘮叨,向快樂進發!
1. 離開教室,到運動場鍛煉。進行科學的、有規律的體育鍛煉有利于提高我們自身的適應能力,從而擁有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各種壓力與挑戰。同學們每天可進行20~60分鐘的運動。
2. 出游,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試想一下,在郊外騎著單車,感受風掠過耳畔,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或者是行走在田埂上看綠油油的稻田,那該是多么愜意啊!
3. 去書店看“閑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當你在學習上,或是在人際交往中感受到壓力時,一本好的小說可以帶你進入另一個奇妙的世界,一篇迷人的文章可以分散你的注意力,讓你減輕壓力,放松身心。
4. 到圖書館聽講座。通常圖書館都會有免費的講座,在那里,你可以與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進行面對面地交流,從而開闊視野。如果你所在的地方沒有這樣的資源,你還可以通過網絡聽一些名人的講座,例如中國講座網等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5. 到大學感受學府氣韻。當你缺乏動力的時候,不妨到一所較好的大學去看看,感受一下大學生的生活。你可以去看一場高校演唱會、走進大學課堂聽教授講課,以增加你的學習動力。
6. 吃吃吃,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在這個世界上,唯有夢想與美食不可辜負。當你感到煩悶時,不妨讓美食來治愈你的心。不過,要注意健康飲食,忌暴飲暴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