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
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天天喝牛奶、吃鈣片,可仍被診斷為骨密度低下。補鈣沒見效,問題可能出在哪呢?
原因一:食物品種太單調。鈣的吸收需要多種營養素的幫忙,比如鎂、蛋白質、維生素K等。要想補足這些營養素,單靠某幾種食物是遠遠不夠的。
應對措施:在攝入奶制品、豆制品、綠葉菜、芝麻醬等富含鈣的食物時,還要注意以下幾種食物的攝取:紫菜、全麥食品、杏仁、花生等富含鎂的食物;蛋類、瘦肉、魚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西蘭花、菠菜、甘藍等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堅持平衡膳食,食物多樣化,才能補足鈣。
原因二:攝入過多阻礙鈣吸收的成分。如果攝入過多富含植酸、草酸、鞣酸的食物,如進食大量粗糧、菠菜、濃茶、咖啡和高脂肪食物,這些成分會與鈣結合生成不溶性鈣鹽或皂鈣,導致鈣吸收減少。如果過多地攝入碳酸飲料、咖啡及洋快餐等大量含磷的食物,也會把體內的鈣“趕”出體外。另外,飲酒會使骨代謝發生障礙,易引起骨質疏松癥。
應對措施:在補鈣的同時,要避免食物成分的相互影響,如不大量飲酒,少喝濃茶和甜飲料,少碰高脂肪食物。
原因三:鹽多口味太重。飲食中鈉的攝入量是鈣排出量的主要決定因素。鈉的攝入量越多,尿中鈣的排出量也越多,且鈣吸收也越差。
應對措施:首選低鈉鹽,這種鹽的含鈉量只有普通鹽的65%,還含有鉀、鎂等元素,除了有助鈣吸收,還能預防高血壓。
原因四:胃酸分泌不足。正常人對各種鈣劑的吸收率一般在20%~30%,但若缺乏胃酸,對鈣的吸收就會明顯下降,這在老人身上很常見。
應對措施:鈣劑一般應在進餐時或飯后立即服用,以減少胃部不適。食物的刺激會使胃酸分泌增加,促進鈣劑解離。必要時,也可用橙汁、蘋果汁等酸性果汁送服,提高胃液酸度。建議老人選擇咀嚼型鈣片,嚼碎或少量多次服用,有助提高鈣的吸收率。
原因五:體內激素不足。體內有多種激素可影響鈣劑的吸收,最主要的是維生素D(目前醫學界已將維生素D視為激素類)。其他促進腸鈣吸收的激素還有雌激素、雄激素等。
應對措施:常曬太陽是獲得維生素D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需要補充雌激素,宜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進行。
原因六:鈣劑沒選對。目前,鈣劑含量有兩種標注方式:一種是每單位制劑的重量,另一種是含有鈣元素的量,后者才是真正的鈣含量。例如葡萄糖酸鈣每片標注1克,其含鈣量只有9%,也就是說,每克葡萄糖酸鈣中僅含鈣元素90毫克;乳酸鈣含鈣量為12%,每克實際只含鈣元素120毫克;碳酸鈣含鈣量為40%,每克鈣元素高達400毫克。
應對措施:在選擇鈣片時,不能只看說明書上的劑量,而應當了解其中鈣元素的含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