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捷
第一站:住院部
等候入院。在門診或急診就醫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開具住院證。拿到住院證后,患者可先回家耐心等待,醫院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及床位情況來安排入院時間。一旦確定了具體入院時間,醫院會電話聯系患者,在此期間患者一定要保持電話暢通,以免錯過醫院通知。
準備物品。接到通知住院的電話,患者就可以開始準備住院期間所需生活物品了。住院需要生活用品通常分為三類:一是洗漱物品,如毛巾、洗臉盆、漱口杯、牙刷、牙膏等;二是餐具,由于住院期間要經常進行檢查和治療,患者不一定能按時用餐,因此可以準備一個微波爐適用的飯盒,還可以帶個大容量的保溫杯,此外不要忘記帶餐勺、筷子等;三是日用品,如衛生紙、拖鞋等。需要提醒的是,住院治療和檢查免不了在各科室之間輾轉和排隊等候,因此患者最好準備一雙軟底、防滑的拖鞋。老年患者要帶一雙穿脫方便的軟底鞋,不要帶酒店一次性拖鞋。此外,建議陪同家屬不穿高跟鞋,最好換上一雙舒適的平底鞋。
辦理手續。準備工作一切就緒,患者就可以按照醫生通知的時間來醫院辦理住院手續了。患者需要持住院證、就診卡,有醫保的患者要帶本人的社保卡,帶好規定數額的押金,到醫院住院處辦理住院手續。辦完住院手續,患者或家屬可以去餐卡辦理處辦醫院就餐卡。
很多人不理解為何剛住院就要交好幾千元的押金,事實上,住院押金是預交治療費,承擔著醫院周轉金和防范道德風險兩種功能,一般來說,外科手術要比內科治療交得多些。
第二站:護士站
住院手續辦理完畢后,患者及家屬就可以去住院處接診室。
護士接診。患者或家屬需要拿著押金收據、患者本人身份證、住院證到接診室辦理住院登記手續。接診室的護士會給患者測量體溫、打印腕帶。需要提醒的是,醫療腕帶上記錄著患者的姓名、性別、床號、住院號等信息,便于醫護人員在診斷、治療過程中識別患者身份,患者住院期間不能擅自取下腕帶,洗澡時也不可摘下。
入院宣教。患者做完檢查、戴好醫療腕帶并辦理完相應手續后,接診室護士就會打電話通知病房,確認床位后,把患者送進病房。到達病房后,護士會核對患者信息,給患者測量體重、身高,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病房環境及醫院相關制度,然后請患者或家屬簽署入院文件。
第三站:病房
入院檢查。患者住進病房后,醫生會詢問病史、書寫病歷,根據患者病情開具檢查。大多數患者入院后,都需要先抽血化驗,抽血完畢后,患者需要按壓抽血處5~10分鐘以防出血,再去做其他檢查。做完檢查,患者可以在病房稍事休息,等待醫生及護士詢問病情。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檢查結果開醫囑。
例行查房。每天早上科室主任、醫生都會到病房查房,如果患者病情有變化或有問題想咨詢,可以在這個時間與醫護人員溝通。通常醫院會提供一日三餐,患者可以等配餐員到病房時訂餐。
陪護。住院期間,患者如果需要請陪護人員,家屬可以與醫院護工管理辦公室聯系,建議家屬不要選擇醫院附近的零散護工,因為這些人沒有經過培訓考核,幾乎不懂專業護理知識。
探視。每家醫院都會規定探視患者時間。家屬探視需要注意兩點:一是每次探視人數不宜過多,以免打擾到患者的治療、休息;二是不建議帶兒童去病房探視,因為兒童身體免疫力較低,容易感染疾病。
術前準備。患者如果需要做手術,患者或家屬需要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麻醉醫生會在手術前一天去看望患者并了解其情況,如血壓、有無合并癥等。手術前8至12小時禁食、禁水。
術中。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家屬可在手術等候室等候。如有需要,醫生會通過廣播與家屬聯系。等候期間,家屬不要離開,避免手術過程中出現緊急情況聯系不上。
第四站:出院
出院準備。完成治療后,醫生會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安排出院時間。出院當天,醫護人員會開具出院診斷證明書、出院記錄、復查預約號等材料,建議準備一個文件夾保存,以免遺失。
結賬報銷。需要注意的是,采用不同結賬方式,結賬出院手續也有所不同。自費、公費醫療的本地患者,出院當天可以持出院通知單、診斷證明書及住院押金單到住院處取號,等待叫號并到相應出院窗口結賬。結賬時,出院窗口會把住院費用清單、已蓋章的出院通知單及診斷證明書交給患者,患者需要將出院通知單交回病房給責任護士。
如果是持本地醫保卡或異地醫保卡的患者,一般出院當天不結賬,患者需要等候結賬窗口通知,在幾個工作日后持住院押金單到住院處出院窗口辦理結賬。異地就醫者會遇到異地報銷的事情,建議提前做好溝通,列好當地報銷所需的材料清單,出院時收集好各種材料,以免后續材料不足,白跑冤枉路。
離院宣教。離開醫院前,護理人員會給出院患者帶好藥,并進行出院指導,包括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等。患者或家屬如有不清楚的問題要及時咨詢。患者出院后,應嚴格遵守診斷證明書上的出院醫囑,按時復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