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與明清人的謹小慎微、戰戰兢兢相比,唐代的人們活得有個性得多,他們敢說自己想說的話,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有的事甚至在我們今天看來都頗有些出格。
唐代的女子好著男裝。《新唐書》載:某日,唐高宗與武則天在宮內設宴,太平公主著紫衫、佩玉帶、頭戴皂羅折上巾,身披礪石、佩刀、火石等武官的七件飾物,在帝后面前載歌載舞,高宗雖然說了一句:“女子不可為武官,何為此裝束?”卻也沒有真正干預女兒的打扮。如果說,高宗對女子著男裝,還有一點心理不適的話,到了后來的皇帝那里,這點不適都沒有了。唐武宗經常讓他寵愛的王才人跟自己穿一樣的衣服,以至當他們在禁苑打獵時,“左右有奏事者,往往誤奏于才人前”。女著男裝,決非只是出現在宮廷里,事實上,那時的平民女子也往往以男裝為美。
現代社會許多男人都是整年素面朝天,不著脂粉的,唐代男人擦護膚用品卻成為時尚。杜甫《臘日》詩寫道:“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此詩所謂的口脂面藥,就是涂在唇部和臉部的化妝用品,既有美容之效,又可用來防凍。唐代皇帝常在臘日賜給臣子脂膏,用碧鏤牙筒盛裝,這種牙筒就是所謂“翠管”。除了好用唇膏面脂,唐代男人還喜歡以香熏衣,特別是簪花。《太平廣記》中記載:“琎嘗戴砑紗帽打曲,上自摘紅槿花一朵,置于帽上。其二物皆極滑,久之方安。隨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墜。”此處的“琎”指的是汝陽王李琎,“上”指的是唐玄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