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高東生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文|圖 高東生

有些發生在昆蟲身上的事情,聽起來就像是天方夜譚。
例如蒼蠅,它的后翅蛻化成了兩個小鼓槌一樣的東西,叫平衡棒,其震動方向與翅膀的震動方向相反,每秒震動300次左右。平衡棒的前端有感應細胞,能把接收到的信息傳遞給大腦,大腦再發出指令,調整翅膀的飛行狀態,以保證平穩飛行。進化的路途尸橫遍野,身體的每一個部件都不是可有可無的。
科學家據此發明了振動陀螺儀,用在火箭和自動駕駛技術上。有一次,我拍食蚜蠅,照片放大后真的看到了小小的平衡棒,這讓我對造物主的安排驚訝不已。
宇航研究員拉法爾·茲比科夫斯基說:“誰能想到,我們可以從微小又不討人喜歡的蒼蠅身上學到這么多知識。”
翻看照片,我發現蚊子也有一對平衡棒。也許,蚊子能那么靈活地飛行,躲避人類的追蹤,靠的就是這對平衡棒。
蚊子和蒼蠅只有一對纖薄的翅膀,但有了平衡棒的協助后,它們動作敏捷,很難被捕捉。進化的精巧永遠讓人意想不到。
人類的好多發明其實都是“山寨”大自然的。在航空史上,飛機曾由于振動劇烈而時常發生機翼斷裂的情況,雖不斷加厚并替換上更加結實的材料,但災難依然時常發生。生物學家在研究了蜻蜓后發現,蜻蜓翅膀的前緣有加厚角質形成的翅痣,那就是蜻蜓飛行時的減振器。飛機設計師據此模仿,在飛機的兩翼各加了一塊平衡重錘,并不斷改進,最終解決了機翼斷裂的問題。
更讓人類自愧弗如的是,在昆蟲界,這樣精巧的設計司空見慣。比如姬蜂,它有著細長的腰、細長的腿、細長的觸須,尤其是那根細長的產卵器,比它的身體還長,看得人毛骨悚然。
我只拍到過一次,當時并不知道那就是姬蜂,只是看它趴在樺樹的樹干上,造型奇特。后來才知道,當時它是在產卵。姬蜂先用長針管一樣的產卵器慢慢刺穿樹皮,找到樹皮下隱藏的蟲子,將它麻痹,然后把卵寄生在上面。這可是個技術活,姬蜂要隔著樹皮探測到蟲子的位置,而且毒液不能用得太多,多了寄主就死了;當然也不能少,少了沒效果。它要保證寄主既不會死又動彈不得,如此才能讓自己的孩子吃到新鮮的食物。神奇的是,它的孩子竟然也懂得這一點—它會先吃寄主的非主要部位,好讓寄主活盡量長的時間,持續給自己供應營養。
我不知道還有多少我們沒見過的昆蟲,這些昆蟲還有多少沒被我們發現的技能和智慧。
“掃地怕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以前總認為這僅是佛教徒的慈悲之心,現在我覺得,這應該是人人都要有的一種態度。
尊重愛護這些生靈吧,它們沒有一種不精致,沒有一種不偉大,它們每一個都是造物主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