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威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試論綜合類大學民族打擊樂專業教學內容的制定
王 威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在綜合類大學民族打擊樂專業的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全面與完善,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專業發展。本文通過以下幾點來分析和整理如何對民族打擊樂專業教學內容進行制定。
民族打擊樂;教學內容;制定
民族打擊樂專業技術能力的加強是專業學習的根本與核心環節,直接影響學生未來的就業與深造,因此專業技能課程的設置要全方位涵蓋打擊樂的各種教學內容。主干課程主要以提升學生自身專業演奏技能為主,除對民族打擊樂器①演奏技巧的學習以外,還要學習京劇打擊樂器②及西洋打擊樂器③的演奏技巧;困難片段訓練課程,是指對民族管弦樂隊合奏、重奏作品中打擊樂聲部比較復雜的樂段進行訓練,主要培養學生的合作與協作能力;打擊樂重奏課程以掌握打擊樂不同風格、不同組合形式為目的,主要對民族打擊樂、京劇打擊樂、西洋打擊樂的傳統、古典、現代作品進行訓練;在訓練中還要融入三種形式相結合的,風格模糊、節奏復雜、技法多元化的新創作作品。
民族打擊樂在樂器數量、表演形式、風格種類上都是多種多樣的,加之對戲曲打擊樂和西洋古典打擊樂器的學習,學習的任務量是比較繁重的,因此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系統化教學過程是尤為必要的。訓練要在整體教學計劃和相關課程要求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自身的具體情況、任務要求、內容比例制定出以個人為單位的跟蹤式教學機制。通過制定系統化的教學過程,能更清楚的做好每學期的教學計劃,并通過訓練比例的完成度,掌握每位學生學習的進度,從而對教學內容做出相對應的調整。也有助于學生對自身學習進度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更好地把握練習的重心,使專業演奏水平得到整體提高。

表1 打擊樂獨奏作品訓練比例

表2 打擊樂合奏困難片段訓練比例
在學習民族打擊樂技術技巧和理論知識基礎上,實現以突出重點、靈活選擇的專能化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民族打擊樂專業教學所涉及的樂器、樂種、形式、風格繁多,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對樂器、形式風格的普遍學習外,還要根據學生自身的條件及其興趣,選擇所要重點學習的樂器和形式風格。
根據樂器性質的不同,歸結出了四種重點樂器的組合方式,一是排鼓、堂鼓兼容戲曲打擊樂器的組合方式;二是排鼓、堂鼓兼容少數民族樂器的組合方式;三是排鼓、堂鼓兼容小軍鼓、定音鼓的組合方式;四是排鼓、堂鼓兼容鍵盤打擊樂器的組合形式。
根據地區、民族及表現形式的劃分進行組合。一是現代民族打擊樂風格與以山西絳州鼓樂、山西威風鑼鼓、西安鼓樂為核心的西北地方風格組合;二是現代民族打擊樂風格與以湖南打溜子為核心的中原地方風格組合;三是現代民族打擊樂風格與以蘇南十番鑼鼓、潮州鑼鼓為核心的沿海地區地方風格組合;四是現代民族打擊樂風格與以朝鮮組四物打擊樂、維吾爾族打擊樂為核心的少數民族風格組合;五是現代民族打擊樂風格與西洋古典打擊樂組合形式組合。
重點樂器和形式風格,以師生雙向選擇作為依據,以加大學習時間和作品數量做為手段,以深入研究做為內容,擴大學生自身的優勢。
這里的“單元化”是指訓練的步驟。步驟的選擇和順序的安排要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由易到難的原則,做到環環相扣,更有效的提高訓練成果。技術難點不是單純意義上技術技巧,實際指的是“基本功”,重點包括力度、速度、音色這三個音樂的組成元素。
力度是一個較為模糊的概念,它不像音符那樣直觀,因為每一個人的力量都不盡相同,所以在力度的要求上也不能一味的要求達到統一的絕對標準。因此,我們就要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找出力度上的相對標準,如mf概念與敲擊法概念。
速度的掌控是每一個打擊樂演奏員應具備的能力,無論是在把打擊樂稱為第二指揮的樂隊中,還是在獨奏時,速度穩定性的控制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尋求各種形式、方法訓練不同的音樂速度。
音色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它不是一塵不變的。在同一件樂器上我們可以表現出不同氣質和情緒的音色來。因此,把音色的做為一個單元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是很有必要的。包括對學生進行音色的審美能力和感知能力訓練;結合肌肉的松與緊、腕臂幅度的大與小、敲擊瞬間的虛與實訓練。
以上是對民族打擊樂專業教學的經驗總結,希望能對本專業的教學發展提供一些幫助和借鑒。
注釋:
①如排鼓、堂鼓、镲、鈸、鑼、鐘及少數民族代表性樂器等。
②板鼓、小鑼、鐃鈸、大鑼。
③小軍鼓、定音鼓、馬琳巴、顫音琴。
J632.5
A
王威(1983—),漢族,山東濟南,碩士,音樂表演(打擊樂),講師,研究方向:課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