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與漁業》記者 廖靜/文
廣州誠一:土塘智慧養魚草魚年產量華南第一
■ 《海洋與漁業》記者 廖靜/文
【智慧漁業】
科學分析數據、智能管理系統、自動投料……在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鎮一家大型的草魚養殖場,配置了全國罕見的“高規格”的大規模智能投料系統和智慧漁業管理系統。
記者近日走訪了這個智慧漁業的示范性企業——廣州市誠一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日均產魚8到9萬斤,旺季時期可達18萬斤/天。”據了解,該公司采用“健康+智慧”養魚模式實現了高效養魚,年生產草魚1.5萬噸,產值約1.6億多元,是華南地區最大的草魚養殖示范基地。

公司創始人陽會軍是中山大學研究膨化飼料研究方面的專家,因為在飼料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了草魚養殖的利潤點,開始大規模養殖。從開始的400畝試水,到如今的6800畝規模化基地。該公司一直以高技術養魚為支撐,努力打造一個產業示范基地。
據了解,該公司首創了三級草魚養殖模式。第一級:草魚魚花養至1~3兩草魚種;第二級:1~3兩草魚種養至 7~8兩草魚苗;第三級:7~8兩草魚苗養至2斤成魚。目前,該模式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這種養殖模式,既讓公司能夠把控草魚養殖的全過程,又讓基地能夠全年無間斷供魚。
據該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鄭小林介紹,通過三級草魚養殖模式,公司對外采購魚苗的批次和重量大幅減少,在采購魚苗時檢測違禁藥殘留,無殘留才能采購。而養殖過程中杜絕使用違禁藥,這樣就保證了成魚銷售的安全健康。
對現代化健康養殖模式的追求,也促使了該公司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產學研結合。據了解,該公司與中山大學水生經濟動物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系,進行營養與飼料學、養殖魚病學、水生生物學、水化學等方面的應用基礎和實用化技術研究。
目前,該公司擁有6套水族箱系統、48個中試魚塘、275個養殖大塘和病害檢測實驗室。在與研究院所、高校合作研究時,也使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在小試、中試和田間試驗中得以充分轉化,并不斷提高自身的養殖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
因為一直以來對健康的嚴苛追求,也讓該養殖基地迅速實現了“名利雙收”。在2014年,該公司被農業部授予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這個基地迅速成為全國有名的養殖示范點,每年吸引眾多來自全國各地的養殖、流通、飼料等領域的企業家慕名前來取經。
在6800畝的基地內,分布了120余臺自動投喂系統。據了解,該公司已投資1000余萬元建設散裝料自動投喂系統,配套了3臺散裝飼料車、119臺全自動投料機,通過中控電腦隨時調整自動投料機投喂時間、投喂重量等參數,并實時監控飼料庫存情況。
“智能投餌管理系統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養殖效率,節約了生產成本。”鄭小林介紹道,以前一個工人管理50畝水面,如今一個工人可以管理200畝。這樣的效率也讓草魚養殖基地的規模得以在短短幾年內快速地擴大。
在眾人印象中,土塘養殖的從業人員一直是年齡偏大、素質較低的群體,而且土塘養殖的作業方式也一直是傳統落后的。因此節省人工遠遠不夠,誠一公司一直期待實現土塘的現代化養殖。因此,該公司預備投資500萬元建設智慧漁業管理系統,預計今年10月將在其中一個3000余畝的基地全面投入使用。

散裝料車
養殖場中央控制中心、水質在線監測控制系統、視頻監控系統、智能停電報警系統、氣象站……誠一公司在池塘養殖中增添各種設備,嘗試智慧型漁業。未來,全覆蓋的18塊液晶顯示屏,將實時顯示該公司生產、水質、采購、銷售情況,并根據天氣、水質、病害情況。
“低過一定數據,增氧機就會自動增氧。”鄭小林介紹起在該基地如今正在安裝的300套水質在線監測控制系統最大的亮點時,不禁喜上眉梢。目前,該公司通過比較國內外各種水質檢測設備,已經鎖定并安裝起了一種適合池塘養殖的設備。這種設備將實時顯示溶氧、水溫、pH值、氧化還原電位等數據,可通過監測到的溶解氧值自動控制增氧機工作,防止出現缺氧事故。當溶解氧低于安全值時(例如2mg/L),自動打開增氧機,當溶解氧達到安全值時(例如4mg/L),自動關閉增氧機,以節省電能,避免無效增氧,并延長增氧機使用壽命。
而同步配套的高清監控攝像頭、智能停電報警系統和氣象站也正在規劃之中,屆時工作人員可及時了解每個魚塘吃食是否正常,增氧機工作是否正常,以及可觀測環境溫度、濕度、大氣壓力、風向、風速、光照度、降雨量等基本氣象要素。
其實早在2014年,該公司就引入了養殖ERP管理系統,每天將采購、放苗、投喂、用藥、水質監測、魚體檢查、轉塘、成魚銷售等數據錄入管理系統,做到生產記錄可追溯,數據可分析,保證整個養殖生產流程標準化操作。
目前,公司現有員工60人,本專科及以上學歷者達40%,人才的配置是該基地能實行智慧漁業的基礎。據了解,誠一逐步探索適合國內大型養殖場的經營管理模式和健康養殖模式,打造成國內先進的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標準化的綠色健康水產養殖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