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與漁業》記者 呂華當 實習記者 李易珊 金亞平/文圖
湛江騰飛:微藻生態養殖養出健康好蝦
■ 《海洋與漁業》記者 呂華當 實習記者 李易珊 金亞平/文圖
【生態漁業】

眼下,矛盾正充斥著對蝦行業,一方面對蝦養殖病害肆虐著整個產業,另一方面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是越發的重視,在保證對蝦產品食用安全的同時大幅度提高存活率,無疑是養殖戶的夢想。如何預防疾病的發生和提高養殖成功率?除了使用藥物,還有另外一種更為健康、原始的生態微型藻類養殖模式。湛江騰飛實業有限公司秉承“營造良好生態環境、綠色安全”的理念,將目光投到卵囊藻身上,開始了圓夢之旅。
“顛覆過去用藥養蝦的方式,濃縮卵囊藻的使用,使我們能更有效的進行水質控管,給蝦營造一個適宜生長的生態環境。”廣東湛江市騰飛實業有限公司執行技術總監陳自豪強調,這是騰飛開展濃縮微藻養殖的思路。
他說,排除特殊時期,人們都不約而同地發現能養好蝦的水體均有卵囊藻的存在,而在檢測水體的同時,騰飛發現當對蝦攝食到水體中的大型藻類或是坊間所稱的螺結藻、獨藻(單細胞藻)時,會在腸道累積,因此對蝦會出現空腸、空胃的情況,減少甚至停止攝食。為了解決這種情況,騰飛開展對照實驗,以探究卵囊藻的使用與否與對蝦的生長的關系,發現其具有促進對蝦的生長和延長水質變壞的時間的功用,保持水質處于一個適宜的生態狀態的時間可達50天。而沒有使用卵囊藻的水體,則需要每隔30多天就進行一次水處理操作。因此,添加卵囊藻的水體可減少處理水質的操作次數,在同樣的養殖周期內成品規格更大,收獲到更豐厚的利潤。
廣東海洋大學黃翔鵠教授對使用卵囊藻養蝦給予了積極的評價。黃教授指出,微藻是指進行浮游生活的單細胞和群體組成的小型藻類,是蝦池水體中重要的生物群落之一,在對蝦養殖生態系統的氮循環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是對蝦養殖健康養殖的保證。作為微藻大家庭中的一員,卵囊藻在養殖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一是能保持對蝦養殖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和正常的功能,維持水環境的各項水質因子穩定;二是吸收對蝦和細菌代謝產生氨氮和有機酸等中間產物,吸附重金屬;三是抑制弧菌的生長;四是釋放氧氣改善養殖環境。

養殖基地

成蝦上市
在養殖正式開始前,需要先對養殖用水進行消毒處理,前2天開始培藻,用量為一畝水體使用兩瓶自制濃縮藻液(每瓶4.8L,每毫升含有藻細胞達1200萬以上),待3~5天后池塘便形成淺綠色水色,此時即可投苗。騰飛將對蝦養殖的風險期劃分為三個階段,放苗后15天,生長情況良好的對蝦能主動上料臺覓食,同時通過觀察料臺的剩料情況,及時調整投料量。放苗后的15~45天是第二個風險期,由于投料和死藻的沉淀而使水底污染物增加,同時對蝦平均體長達到5cm,該生長階段的對蝦開始抓底、翻滾,此時極易受到底質污染物的影響,感染病毒。因此,需要加強對水體底部的清理,通過藻類和微生物的還原,或是化學物質如石灰等進行水體底部污物的分解。由于卵囊藻密度較大因而易沉底,可吸收水底中的氮源,從而達到清理底質的目的。投放卵囊藻并非一勞永逸,藻類的繁殖受到水質、氧氣和光照的控制,養殖過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為卵囊藻提供生長所需條件。隨著時間的推移,藻類在池塘中不斷繁殖會發生老化。此時,可通過底排的方式降低老化藻類的濃度,通過追加的方式增加新鮮藻類的濃度。最后一個風險期,在放苗后的45~60天,這是整個養殖周期最關鍵的時間節點。此時養殖水體透明度已經小于40,卵囊藻需要配合藻類微量元素補充劑使用。微量元素作為藻類的能源物質加入,在提供營養的同時提高水體總堿度。由于高總堿度有利于對蝦的脫殼作用,因此總堿度需要控制在120~150的水平,而普通海區一般總堿度為80左右。騰飛公司地處東海,屬于紅樹林地帶,水質常年含有鐵銹等重金屬物質,卵囊藻可分解并降低重金屬含量。


拉網抓蝦

養殖管理
早在2016年3月份,騰飛公司已經使用自行研發的濃縮卵囊藻液、藻類微量元素補充劑和菌類代謝產品進行對蝦生態養殖,當年養成的成蝦規格約為50頭/斤,畝產2300斤。
積累下成功的經驗,今年騰飛公司繼續沿用和完善微藻養殖模式。在該模式下,育苗初始水深為0.7m,前期每天加水1cm,一個月后停止加水而采用換水的方式。2017年4月7日陸續開始投苗,密度為13~15萬/畝,養殖周期為65天,成品規格40~50頭,平均產量達到2000~2500斤,成活率約為78%。實行一個良好的日常管理,讓對蝦的健康成長錦上添花。面積為4畝的池塘需配備6臺水車(1.5KW/臺)、2臺增氧機等設備,增氧機需要保持24小時的連續運作,使藻類充分翻滾、活躍。放苗后一個月,每天投料3次。若此時正處于溫度較高的夏季,可在投苗后20天左右,將投料次數調整為每天4次,大約相隔2個多小時投喂一次。正常情況下,每次投料后1小時左右,料臺應為無剩料或者剩料很少。凡納濱對蝦有一種特殊的攝食習性,表現為先吃潑灑在塘中的餌料,再攝食料臺上的飼料。面積為4畝的池塘設有2~3個料臺,若出現異常情況,位于池塘中間的料臺會出現死蝦的尸體,這時需立刻進行死蝦的死因分析,同時停止喂料、進行排水,而后緩慢、不斷添加淡水,若情況仍沒有好轉,則添加海水,這是一種“以水護水”的理念。在危機發生的情況下,通過水體的更換和流動盡最大可能保持水的品質。但如果確實在水體中檢測到病毒的存在,此時絕不添加藥物,而是采取排塘的方式,安全健康貫穿微藻養殖的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