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雜志將“打破沉默的人”評選為年度人物,無疑讓全世界敢于披露性騷擾丑聞的女性備受鼓舞。就在各領域的色狼接連“落馬”之際,美國媒體也出現反思之聲:這場全民運動最終是否會“矯枉過正”,進而造成不必要的附帶傷害?
美國《洛杉磯時報》認為,代號為“Metoo”(我也是)的反性騷擾及性侵運動不免讓職場男性“人人自?!薄T诼炻曈懙拇蟓h境下,職場上說不定會形成新的“性別刻板印象”,即“男的都是色狼,女的都是受害者”,進而加劇兩性間的對立。這樣一來,“心中有鬼”的男性固然會整日擔憂某個“不當之舉”將前程毀于一旦,作風正派的人也難免遭受池魚之殃。而媒體的顧慮也并非空穴來風。前不久,一名女性控訴猶太大屠殺幸存者、諾貝爾獎得主埃利·維瑟爾“行為不端”,而她發布的長篇“控訴書”卻充滿主觀臆斷且極度缺乏旁證,可信度令人懷疑。由于維瑟爾已于2016年去世,此事更引發道德爭論。對于已故人士,一些控訴者是不是可以“自由發揮”,而無需提供任何確鑿證據?
美國《新聞周刊》則擔憂,這場運動遲早也將影響到藝術領域。近日,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到一份匯聚了近萬個簽名的請愿書,要求將著名畫家巴爾蒂斯的一幅名畫下架,原因是畫作中穿裙子的青春期女孩坐在凳子上,露出內褲,畫面太過露骨。而巴爾蒂斯生前更是名聲不佳,曾被指有戀童癖傾向。請愿者還稱博物館展出此畫等于支持窺淫癖。美國國家反審查制度聯盟在一份聲明中批評稱,請愿人群“攻擊藝術”的行為對現實存在的性騷擾和性侵犯等現象毫無裨益,甚至還會起到反效果。
不過媒體的質疑反思并未阻止現實中反性騷擾運動的進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7日報道稱,集中爆發的性騷擾指控仍在困擾國會山。繼全美任職時間最長的眾議員科尼爾斯宣布退休之后,另一位深陷丑聞的資深政客——明尼蘇達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艾爾·弗蘭肯日前也遭到同僚“逼宮”。6日,多達32名民主黨參議員聯合呼吁弗蘭肯辭職,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更在一份聲明中毫不留情地“勸退”弗蘭肯。他說:“我將弗蘭肯當作親密的朋友、并對他的成就表示敬意……但是,他對參議院及所屬選區民眾負有更高的責任,理應立刻辭去職務。”據了解,弗蘭肯仍在接受參議院道德委員會的調查,委員會方面尚未對他的事情蓋棺論定。另據《紐約時報》報道,知名文學刊物《巴黎評論》的總編洛林·斯特恩也于6日辭職,他涉嫌對多名女性行為不軌?!?/p>
(劉皓然)
環球時報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