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加拿大特約記者 呂憲

位于加拿大馬尼托巴省北部的小鎮丘吉爾因17世紀當地著名的哈得遜灣貿易公司總裁約翰·丘吉爾得名,此人是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家族的先人。不過,如今丘吉爾鎮名震世界跟兩位丘吉爾都沒啥大關系,每年入冬,八方游客來此只為親眼一睹著名的“熊出沒”。在這個有“世界北極熊鎮”之稱的地方,有一座獨一無二的白熊監獄,專門關押那些淘氣擾民的北極熊。
北極熊觀光成錢袋子
丘吉爾鎮在哈得遜灣西南,離北極圈很近,一年有8個月的平均溫度在攝氏零度以下。《環球時報》記者發現,在這里的租車行、賓館、餐廳、商店以及路標上,到處都有北極熊的身影。在上世紀60年代,遇到北極熊誤闖鎮子,人們會毫不猶豫開槍射殺。如今它們不但受到特殊保護,還是書簽、石雕、玩具、明信片、冰箱貼、開瓶器、T恤衫等物件上的大明星,小鎮經濟來源30%靠北極熊觀光實現。
北極熊冬季在冰蓋上捕食海豹,夏季冰融后它們登陸內地覓食。10月至11月,海洋表面漂起冰浪,北極熊北上返鄉,等待浮冰成形。而丘吉爾鎮恰恰地處它們遷徙的必經之路,是全球唯一的“北極熊之都”。入冬季節是觀賞熊出沒的最佳時節,記者特別預定了觀熊一日游項目。登上車輪高達1米的特制苔原雪車,進入野生動物保護區不到5分鐘我們就從遠處看到一只白熊媽媽和它的兩個寶寶。車上游客長槍短炮一通拍攝,留下它們的身影(如圖)。導游說,觀熊的訣竅是耐心,因為熊是好奇心很強的動物,要是它聞到有陌生人的氣味,就會過來一探究竟。果然,一只公熊看到我們就慢慢踱來,它在雪車下足足晃悠了約30分鐘。觀熊車底是鏤空的鋼絲網格,可清晰看到它在我們腳底下嗅來嗅去。此時全車人都凝神屏氣,生怕一丁點兒咳嗽或走動攪擾了熊對我們的關注。一日游是觀賞熊出沒的基礎套餐,運氣好的話一天可以碰到10多頭。還有旅游公司推出了觀熊房車,為北極熊迷連續數日在野外觀察提供食宿。
不給“牢飯”的熊監獄
成年北極熊體重達400至600公斤,是陸地上最大的肉食動物。當地人都知道它不襲擊狗,但會將人當作獵物,因此在遷徙季節遭遇饑腸轆轆的北極熊幾乎沒有生還可能,小鎮常年有熊警巡邏,在必要時將違法亂紀的熊拘禁。
1981年,丘吉爾鎮郊外的空軍舊庫房被改造成一座擁有28間囚室的白熊監獄,每個囚室長約6米,寬4.8米。對于構成危險的“流浪漢”,或者闖入鎮郊捕熊器(以海豹肉為誘餌,熊進入后自動關閉但不造成傷害)的“吃貨”,熊警會用麻醉槍擊中然后將它們帶到監獄關押30天左右。北極熊在自然環境中可6個月不進食,為了不讓熊犯養成由人類投食的習慣,關押期內只給它們喂食雪水,睡覺時就躺在木屑上。等到海洋浮冰形成之后,熊警會將它們“裝入”巨型網兜,再用直升機空投到大自然里。
每次釋放前,熊犯都要經過“體檢”,年齡、體重、體圍都得到詳細編號歸檔,背部涂上特殊標記。因此,白熊監獄看上去很殘酷,實則是保護和跟蹤熊種群的有效工具。熊警杰夫說,2016年,共有53頭熊在監獄服過刑,不給食物也是希望這段艱苦日子可以“感化”熊犯,避免它們重新鋃鐺入獄。有趣的是,統計顯示北極熊的再犯率達70%。
“熊多人少”或將成歷史
作為世界聞名的“北極熊鎮”,在丘吉爾鎮中心地帶也很可能與熊來個驚心動魄或者忍俊不禁的偶遇。北極熊可在30公里開外嗅到食物的味道,為防止它們來鎮上覓食,小鎮早已規定生活垃圾必須放在室內,不過,一些從遠處聞到飯菜香味兒的熊,會經不起饞蟲折磨前來找吃的。有的在夜里跳下3米高露臺試圖強入廚房,有的從越野車敞篷后廂偷走速凍食品,還有好奇者直立爬上并霸占了私家雪橇摩托。因此,小鎮居民時刻牢記遇熊報警電話號碼675,并從小學習遇熊時的自救方法。6歲的冰奇說:“遇到白熊千萬不能跑,要面對它慢步后退。若還不能擺脫就要原地趴下雙手抱頭,一動不動。”每年的萬圣節之夜,小鎮全城戒備,為保安全,消防隊和救護車隨時待命,巡警還要陪孩子上門逐家討要糖果。
上世紀80年代這兒還有1200頭北極熊,讓只有800多人口的丘吉爾鎮有了“熊比人多”的聲譽,可現在這兒熊的數量預計也是800多頭。生物學家悲觀認為,人類活動還將對“極地霸主”生存造成更大威脅,熊多人少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游客的迅猛增長,令北極熊已見人不怕。隨著氣候變暖,冰凍期縮短,北極熊登陸覓食時間越來越久,食物質量和數量卻越來越低。熊警杰夫說,2015年巡邏時遇到的北極熊看上去都非常瘦弱,令人揪心。▲
環球時報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