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霞
樹豫務滋,除惡務本
“樹豫務滋,除惡務本”?是執政綱要,是一條光明的通天大道,為人們擦亮雙眼,使人認準目標。“樹豫務滋,除惡務本”,猶如金槍鐵戈或者鋒利的刺刀,勇于挑戰邪惡,將惡魔除掉。決不允許邪惡逍遙,嚴防禍及己,殃及國。
“樹豫務滋,除惡務本”,是一種修身之道,是治理的絕招。一個人高尚品德的培育,不可能一朝一夕見效,而是要循序善誘,潛移默化,不斷地提高。
自古就有“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這種不急不躁, 善于引導,有步驟而又得當的方法,值得人們提倡,培育道德,越滋長越好。
而改掉陋習,清除邪惡的東西,必須從根本上鏟盡,斬草除根,免得養虎遺患。對于邪惡,?除惡務盡,一網打盡,鏟除得越徹底越好。
明白此理,就會在學習中,不急于求成,毋須立竿見影,任時間對心靈進行最好的熏陶。而在生活中,對于不良的社會現象,不僅敢于斷喝,還要單刀直入邪惡的要害,讓它不再逍遙。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是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倡導,是信心的大考。只有鍥而不舍,貫穿始終,才能達到成功和勝利的目標。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告誡人們要善始善終,越是接近成功,越是步履維艱,困難重重,往往離勝利咫尺之遙,卻被艱難嚇跑。
堆造九仞之高的高山,只因欠一筐土而不能完成。半途而廢是信心的動搖。
東漢時,一賢惠婦人在勸夫讀書時說?:“這機上織的絹帛產自蠶繭,成于織機。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有一寸長;一寸寸地積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將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從前的時間也就白白浪費掉。讀書也是這樣,你積累學問,應該每天獲得新的知識,從而使自己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歸,和割斷織絲有什么兩樣呢?”典故“半途而廢”由此而來。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是一種智慧,也是對虎頭蛇尾、半途而廢的忠告。
有些人,一直奔忙在路上,尋找發財的機會,卻不能停下腳步,審視一下目標;有些人,總是挑剔職場的環境,抱怨自己懷才不遇,責怪生活沒有給他更好的東西。那些一直找不到商機的青年人,那些沒有人生定位的求職者,那些婚戀中的“常敗將軍”,是不是從“為山九仞,功虧一簣”?開始深刻地思考?
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任賢勿貳,去邪勿疑”,就是做事要專心致志,不可馬虎大意,而是全力以赴地辦好一件事。如果三心二意,眼花繚亂,將相良才就會失之交臂。歷史上用心不專的例子比比皆是,沒有一個有好結局。
“任賢勿貳,去邪勿疑”,又在規勸拖泥帶水、優柔寡斷、首鼠兩端的處事態度。尤其是對待小人間隙不可遲疑、姑息,一定要當機立斷,排除危險。一但舉棋不定,?當斷不斷,養癰遺患,全盤計劃就會毀于一旦,小人會卷土重來,這助長他囂張氣焰,定會威脅到大局的安全。
“任賢勿貳,去邪勿疑”,旨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任賢有貳,賢才就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且適得其反;正風肅紀,懲戒問責要有力度,如果力度不夠,就會打草驚蛇,反被蛇咬,無計可施,無藥可救。
“任賢勿貳,去邪勿疑”折射出一個道理,那就是:人生路上,用心專一方能成其遠,徹底排除暗礁好揚帆!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是先祖的訓誡,讓臣子臣民安居樂業,是安邦治國的策略?。
《尚書》記載:“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意思是,?老百姓不能輕視與低看,他們才是國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國家才能安定。這是大禹之孫太康,因為沒有德行,長期在外田獵不歸,招致百姓反感,被后羿侵占了國都后,其母發出的感慨。
從遠古“失國”的嘆息聲中,今人定會悟出一個道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看似柔弱,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它既可以創造,亦可以顛覆。每個人的力量都是一滴水,一滴水的力量也許是渺小的,但匯聚成的江河湖海,可以淹沒山川大地。
?民心如水,執政如行舟。順水行舟,事半功倍,逆水行舟,不進自退。萬物都有其規律。
古往今來,治國之道,必先富民,基礎牢固,大廈才不會被風雨動搖。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之道理,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小至一個集體,一個家庭,尊重每一個人,每一個成員,關心身邊的勢弱群體,呵護弱勢階層,社會環境才能呈現出一片海晏河清的局面。
(編輯 思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