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春
有人認為,有了復合維生素片、鈣片、深海魚油膠囊,不好好吃飯也不用擔心營養不夠。在某廣告公司工作的劉小姐就是這么認為的:“我工作很忙,經常吃毫無營養的盒飯和快餐。但是我每天都吃營養補充劑,把該補充的都補充了,還不會發胖。別看一些人吃飯多,還不如我吃得有營養呢!”
營養補充劑不能滿足人體所需
是不是真如劉小姐所說,大量服用營養補充劑就有營養了?
答案是不一定。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分為兩大類:一類在食物中所占的比重大,需要的量多,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另一類需要的量相對較少,在食物中所占的比重也少,被稱為微量營養素,包括礦物質、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等。營養補充劑多以維生素為主,再加一些礦物質,雖然是人體必需的,但是遠遠不能滿足人體所需,因為再多的維生素、礦物質也代替不了正常飲食所提供的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
假如一個人長時間不好好吃飯,就會出現能量攝入不足。長此以往,這些人會出現熱能不足性營養不良,具體表現為代謝減慢、怕冷怕熱、毛發稀疏、免疫力下降、身體消瘦、絕經期提前等。
營養補充劑補多害處多
營養補充劑補多了,危害也很多,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A、D、E、K):維生素A過量攝入會導致厭食、易激動、肢體活動受限、頭發稀疏、肌肉僵硬、皮膚癢、頭痛、頭暈等;維生素D攝入過多會導致頭痛、厭食、惡心、口渴、多尿、低熱、嗜睡、軟組織鈣化等;維生素E過量攝入會導致血小板聚集、血栓等;過量服用維生素B會使人神經中毒;服用過多的維生素C可導致胃痛及腸功效失調,可能導致草酸及尿酸結石等。假如不是出于疾病治療的目的,而僅僅是對平常膳食不足的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的補充劑量不宜過高。
最好的營養來自食物
一些商家通過廣告宣傳把消費者帶入補充維生素的誤區,認為這些營養補充劑能替代食物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其實,最好的營養來自食物,假如能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營養,就不需要服用營養補充劑了。對于那些早餐來不及吃,午餐又得不到保證的群體,有針對性地補充微量營養素是值得提倡和支持的,但最好在醫生或營養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但是,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服用營養補充劑只是對平常膳食的有益補充,而非主體,再好的營養補充劑也不能代替規范的飲食。
合理補充營養素應分三步走
合理補充營養素應分三步走:一是盡可能地改善食譜,以達到膳食均衡。可借助現代化智能廚房電器節約時間,也可閱讀相關書籍(如2017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或咨詢專業的營養師來提高認知等。二是挑選一些規范的營養強化食品,如鐵強化醬油,營養鹽,加入鈣、鐵等元素的強化面粉等。這類方法很安全,并且成本也很低。三是確實需要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應當在醫生或營養醫師的指導下服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