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使用最頻繁的承重關節。坐、走、臥、跑、跳等活動都離不了它,因此受傷的概率也大。研究表明,平臥時膝蓋的負重幾乎是零,站起來和平地走路時負重是體重的1至2倍,上下坡或上下樓梯時是3至4倍,跑步是4倍,蹲和跳是8倍,也就是說,一個體重50千克的人,每上一個臺階,膝蓋約要承重200千克的重量。
毀掉膝蓋的六個壞習慣
隨著人的成長,成熟,和衰老,膝關節也會經歷不斷的成長,達到巔峰,開始磨損,衰老,退化。俗話說,人老腿先老,腿部衰老,則最先體現在膝關節上。我們可能每天都在做著加速膝關節老化的事。
多位骨科專家總結了對膝關節損傷最大的六種生活習慣,對照看你有幾個。
體重超標。步行時,膝蓋承受的力量是體重的1-2倍,如果一個人體重超重10千克,膝蓋承受的壓力比體重正常的人多出10-20千克,當劇烈運動,如跑跳時,承重就更大了。
錯誤鍛煉和鍛煉不規律。錯誤的鍛煉方式,不僅不能保護膝蓋,還會加劇膝蓋的磨損,增加患膝關節炎的概率。最有利于膝蓋的運動方案是,每天進行30分鐘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每周不少于五天,最好的鍛煉方式是騎車、游泳等。
有膝關節炎的患者,最好不要做深蹲、箭步蹲、和其他任何對膝關節造成沖擊力的運動。
持續對關節施力。腿部肌力不夠強的人要少爬山;長期需下蹲干活的人,可坐個矮凳子;久站不動的人,要刻意動一動。
不吃果蔬。發表在《痛研究與管理》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吃了更多果蔬的患者,其骨關節炎的疼痛程度減輕。此外,多吃新鮮果蔬和瘦肉,少吃加工食品,有助于患者減重。
缺乏維生素D。發表在《風濕性疾病年鑒》雜志的一項研究顯示,中等水平的維生素D缺乏與疼痛程度增加之間存在著相關性。患者要確保飲食中含有足量的維生素D和鈣。
穿的鞋不合腳。不合腳的鞋子會導致雙腳受力分布不均,會給膝關節帶來更大的壓力,高跟鞋、硬底松糕鞋最傷膝關節。
如何給你的膝蓋減減負
飲食篇
控制飯量。肥胖是膝關節的大敵,要想保護好膝關節,就要維持正常體重,避免因肥胖增加膝關節的負擔。在日常生活中,要低油,低脂,低熱量飲食,多吃水果蔬菜,并控制好主食的攝入量。
多吃高鈣食物。補鈣可以有效保護膝關節,應以食補為基礎,要注意營養均衡,多吃奶制品、豆制品,蔬菜,以及海帶、蝦、魚等海產品。同時多曬太陽,以促進鈣吸收。
曬太陽時以上午10點前,下午4點后為宜,青少年每天1-2小時,中老年人每天30-60分鐘。夏季避免午后曬,時間縮短至15分鐘以內。
運動篇
量力而行。很多患者的膝關節損傷是因為運動不當。平時運動少的人,腿部肌肉力量弱,膝關節本身就很脆弱,再加之運動對其造成猛烈的沖擊,容易導致關節受損,要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運動,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長期堅持
游泳、騎車護膝蓋。快走、慢走、朝前走、倒退走交替進行,和室內腳踏車、游泳、高抬腿等運動多元組合,是保護膝蓋最好的運動方式,對膝蓋的損傷最小。
而登山、跳繩、爬樓梯、下蹲、跑步,尤其是下山和下樓梯時,膝關節承受的力量最大,肥胖者應減少這些令膝關節受壓的運動,可以改為游泳、騎單車。同時注意鍛煉大腿力量,以分擔膝關節的壓力。
每日練習抬腿。平時可以多做抬腿的動作,來增強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和大腿后側的股二頭肌的力量,從而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減緩關節的磨損。
抬腿訓練簡單易操作。端坐在一個椅子上,一條腿自然著地,另一條腿緩緩抬起,與身體形成90度直角,在空中持續一分鐘,然后自然著地,換另一只腿抬起。上班時也可以嘗試這個動作,可以很好地鍛煉股四頭肌,保持膝關節彈性,促進新陳代謝,有效保護膝關節。
另外,可備一副護膝,防止關節受涼而誘發關節炎。運動時最好穿舒適有彈性的運動鞋,以減少膝關節壓力,日常生活中鞋跟以2-3厘米為宜,鞋底不宜太薄,否則會給膝關節帶來不利影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