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華
寶寶一生病,最擔心的就是父母。寶寶生病后,各位父母會給寶寶正確使用藥物嗎?下面是兒童用藥常見的幾種誤區,你占了幾項呢?
誤區一:濫用感冒藥
市面上很多復方感冒藥會含有相同的成分,特別是對乙酰氨基酚,重復使用會發生藥物過量,影響兒童肝腎功能,引起不良反應。所以,寶爸寶媽們在給孩子用藥前一定要仔細翻看藥品成分列表,以避免重復用藥。
誤區二:“跟風”用藥
現在很多家長會在一起交流育兒經,會推薦自己孩子用的比較好的藥品,一些家長就會到醫院要求醫生開同樣的藥品給自己孩子服用。在此提醒家長,不要盲目聽信其他家長推薦的某些藥品,因為每個孩子的狀況不一樣,應該由醫生判斷患兒需要哪些藥物。
誤區三:濫用退熱藥
發熱低于38.5攝氏度時,建議家長使用物理降溫,高于38.5攝氏度時才考慮使用退熱藥,除非寶寶有過高熱驚厥史。目前兒童退熱藥的安全選擇只有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兩種,且使用時每種退熱藥最好間隔4~6小時,不能在短時間內頻繁使用,一天使用不能超過4次。
誤區四:濫用抗生素
兒童最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和腹瀉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服用抗生素并沒有作用,還會引起兒童菌群失調,同時增加抗生素耐藥的概率。但如果在就診時,明確病癥是細菌感染并且開了抗生素,家長就不應盲目拒絕,應當遵醫囑足量足療程使用。
誤區五:服藥時添加果汁、牛奶
很多家長怕因為藥苦孩子不愿意服用,便將藥物中添加牛奶、果汁來掩蓋藥物本身的味道,這種做法是不對的。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質,與某些堿性藥物同服,可能會加重腎臟負擔。牛奶中含有較多的鈣,會與某些藥物相互作用生成難溶性鹽,影響藥效。
誤區六:一日三次等于早中晚飯時吃
每種藥物都有特定的服藥頻次和服藥劑量,但很多家長潛意識認為一日三次就是早中晚飯時各一次,一日兩次就是早晚飯時各一次。實際上,一日三次是指8小時服用一次,一日兩次是指12小時服用一次,這樣才能保證藥物在體內有足夠的血藥濃度,發揮藥效。
誤區七:用成人經驗用藥
兒童不是成人縮小版,家長不能覺得自己服用的藥很有效果,就隨意給孩子減量服用,認為只要減量服用就沒有問題。兒童肝腎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對藥物的解毒能力和清除能力均不如成人。發現寶寶生病后,應及時就醫,使用兒童專用藥物或醫生推薦用藥,切不可憑經驗用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