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翔
我國自古就有“坐月子”的傳統,比如月子里產婦不能洗澡、洗頭,要多躺著、捂著……每當新媽媽“越界”時,總會有人在耳邊提醒:
“開窗著涼會落下病根……”
“月子里洗頭,等你上了年紀就有罪受了”
“多吃點肉才能補身體”
……
敲黑板的時間到了!坐月子真的不能做這些事?
5種月子坐不得
坐月子,科學比老理兒重要,以下幾種坐月子的方式,不僅不利于產后恢復,甚至還會養出一身病。
“補”月子
傳統月子飲食中,果蔬被視為“寒涼之物”,坐月子的產婦吃了會腹瀉。很多產婦便喝滾燙的紅糖水,吃大量雞蛋、鯽魚湯、豬腳湯等高蛋白食物。
為了能讓寶寶吃到奶,還有不少新媽媽在生產后便開始喝下奶湯。其實,產后不宜大補,下奶湯也不宜過早喝。
飲食結構過于單一,會影響產婦康復,還可能影響母乳喂養。產婦應適量吃果蔬,在補充營養的同時促進消化、預防便秘。
剖宮產的產婦出奶要慢一點,不必過于著急。若過早食用下奶湯,可能會造成后期乳汁淤積,導致乳腺炎、產后發熱等癥狀。
“臟”月子
傳統觀念認為,產婦月子里要忌水、忌涼。部分人堅持月子里不刷牙、不洗頭、不洗澡。
事實上,減少日常清潔會增加產婦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率,不刷牙會導致牙齦紅腫、出血,造成牙齦炎等口腔感染。
溫水刷牙:每天用軟毛牙刷和溫水刷牙,尤其是進食大量糖類、高蛋白食物等細軟食物的產婦。
清洗會陰:分娩后幾周內陰道惡露仍會淋漓不盡,如不及時清潔,很可能造成產褥感染。應每天用溫水清洗會陰,但不建議使用護理液。
產后42天內可淋浴:產后42天內以淋浴為宜,水溫、浴室溫度適宜,洗澡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洗完馬上擦干身體、吹干頭發,避免著涼。
盆浴需謹慎:建議待惡露排凈,產后42天到醫院復查,確認會陰等部位傷口愈合良好后再進行盆浴。
“悶”月子
按老理講,產婦怕風,即使是夏秋季也得門窗緊閉,新媽媽還要穿長衣長褲,避免受風。
其實,經常閉門關窗容易使室內細菌滋生,空氣污濁,易造成大人和孩子煩躁不安,引起支氣管炎甚至肺炎。
坐月子一定要保證室內空氣流通。可每天開窗通風1~2次,每次至少30分鐘。
室溫保持在25攝氏度左右,濕度控制在50%~60%為宜。
合理使用空調和風扇,尤其是夏季,但注意不要將風口對著產婦和寶寶吹,特別是其頭部、背部。
“淡”月子
老人常講,飯菜里放鹽會影響產婦下奶,但一點鹽都不吃并不可取。月子飲食放適量的鹽會增加產婦食欲,能補充大量維生素、蛋白質,有助于新媽媽身體恢復。而且坐月子時,產婦會大量排汗,也會丟失鹽分,所以補充食鹽是必要的。
“懶”月子
有的產婦終日臥床休息,缺乏基本的活動。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床上久躺不利于體型恢復和惡露排出,在產后幾個小時,產婦便可下地活動。
可在室內隨意走動,但不宜久站、久蹲、久彎腰及手提重物,防止腹壓增加導致子宮脫垂。
還可做產后保健操,練習腹式呼吸、縮肛運動,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減少產后出血,促進惡露排出,加快子宮恢復到原來的狀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