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長賦:農村改革要下“繡花功夫”
我國改革是從農村起步的,鄉村振興離不開改革。如何通過農村改革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呢?對此,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談到以下幾點。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的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系。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時間節點與第二個百年戰略構想高度契合,既穩定了農民預期,又為屆時進一步調整完善農村土地政策留下了重要時間窗口。這是重大決策,彰顯了中央堅定保護農民土地權益的決心,是一個政策“大禮包”。
推進三權分置改革。明確了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是我國農村改革的重大創新,實現了土地承包“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回應了社會關切,滿足了土地流轉需要。要按時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探索“三權分置”多種實現形式,真正讓農戶的承包權穩下去、經營權活起來。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目標就是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穩步擴大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范圍,推廣實行股份合作制成功的經驗做法。盤活農村集體資產,提高農村各類資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多途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總的方向是適應市場化、國際化形勢,以保護和調動農民積極性為核心。主要是改革完善財政補貼政策,優化存量、擴大增量,更加注重支持結構調整、資源環境保護和科技研發等,探索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利益補償機制。
農村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要是笑,就說明政策;要是有人哭,我們就要注意研究調整。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并不斷夯實鄉村振興的基礎,要在農村改革上下足“繡花功夫”。維護農村和諧穩定,以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根本目標,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創新農村社會治理,實現農村長治久安。
(節選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