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姍姍
(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咸陽712000)
高校聲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異步性與解決途徑
郭姍姍
(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咸陽712000)
近年來,隨著人才市場供給與需求的失衡,越來越多的院校開始重視畢業生就業問題,問題的產生歸根結底是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之間的不對等,對于高校聲樂專業人才培養來說也是如此。因此,從高職院校聲樂專業培養模式與市場需求的異步性入手,分析其出現的原因,并針對性地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和建議,希望能夠為未來高職院校聲樂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參考。
聲樂專業;培養模式;異步性;解決途徑
我國高職教育,由于具有學制較長、理論實踐相互融合等特點,一直以來是高等教育中的亮點,相對于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中專教育專注于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來講,高職教育將其兩者很好結合,在注重理論教育的同時,強調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提升,培養出一批批兼具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專業性人才。在聲樂專業院校中,高職聲樂專業一直以培養具備唱(教學演唱)、講(聲樂理論)、教(聲樂教法)等綜合能力的復合型音樂應用人才為目標。但是,隨著教育改革和教學科研工作的不斷深入,原有的高職聲樂專業教學體系、教學方法培養的學生多關注于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有的畢業生甚至具備較高的聲樂表演經驗和能力,在很多比賽中獲獎,然而就業狀況卻不容樂觀。究其原因,主要是對于市場的需求把握不準。市場對于聲樂專業畢業生不僅要求其具有較強的聲樂知識,還要有一定的適應性和創新性等“多能”特征,高職院校聲樂專業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異步性使得高職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日益顯露。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聲樂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改變,原來僅有較強專業知識的畢業生已經不能適應社會市場的需求。經調查研究,目前聲樂市場人才需求有如下的特點。
(一)就業市場供需不平衡
由于聲樂專業畢業生對于就業期望值較高,短期擇業、功利性擇業的心態影響,大多數聲樂專業畢業生傾向于在中東部較為發達的城市就業,造成就業市場的地域供需不平衡。有些地區供過于求,有些地方則缺乏專業的聲樂人才,這種現象容易造成人才的浪費和資源的貶值。
(二)市場需求明確
多數高職院校聲樂專業畢業生缺少創新性和適用性。市場多需要復合應用創新型人才,市場對于聲樂專業畢業生不僅僅要求其有專業知識,對于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都對應聘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市場需要“多能”的人才。
(一)師資力量不夠強大
最近幾年,隨著國家對高職院校教育越來越重視,對于高職聲樂專業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斷加大,不少相關高職院校抓住這一機會引進了一批新的聲樂專業教學師資。但是,由于我國現代聲樂教育起步較晚,近年來聲樂專業生源不斷增加,而整體聲樂專業人才不足,不能滿足當前高職院校聲樂專業的需求,教師隊伍中學科專業梯隊尚未形成。另外,在師資質量上,高職院校聲樂專業教師大部分來源于各大高校畢業的聲樂碩士和本科生,缺少高職院校學習和實踐經歷,缺乏聲樂實踐經驗,往往理論知識充沛,但是對聲樂專業學生的實踐指導能力不足,聲樂專業骨干教師出現斷層現象。
(二)缺少對市場需求的了解,教學體系不健全
出現高職院校聲樂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異步性的根本原因是高職院校制定培養目標和計劃時不能緊跟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和改變培養模式和方法,忽視了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聲樂教學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市場價值和商業價值較低,與高職聲樂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相去甚遠,很難獲得普通觀眾的共鳴。例如,在教學曲目的選擇方面,高職院校多以民族、美聲唱法作為教學曲目,忽略了市場對于通俗、民謠等唱法的需求,甚至有時排斥通俗唱法教學,使這些唱法在學生畢業之后很難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去,自然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在教學體系建設方面,主觀性較強,教學內容缺少針對性,很多課程內容設置混亂無序,知識碎片化嚴重,課程實踐多呈現形式化特點,實踐課程內容實用性不強,教師注重課堂理論講授、實踐課程由學生自主練習的現象十分普遍,影響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課程管理較為松散,教學目的性不強,不能實現學生演唱和表演水平的提高。
(三)聲樂人才培養模式錯位
人才的培養模式,包括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和方式,其中培養過程和方式又包括培養內容、培養方法、評價與評估等。高職院校教育以培養實踐動手能力強,面向生產、市場、服務等一線需求人才為目標,在這種目標指導下,高職院校應以培養具備較強的聲樂專業知識、表演經驗,實踐操作能力強、適應性強的復合型人才為宗旨。但是,在實踐中,高職院校呈現出與其培養目標錯位的培養方式和過程,不少院校照搬本科院校的教育方法、教學評價和體系,忽略了高職院校培養人才以“技能培訓為手段、培養市場需求人才”的目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市場導向不明確。評價體系表現為,評價內容片面,過于注重對演唱技巧的評價;評價主體單一,基本上是教師評價學生的模式,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的互評很鮮見,忽視了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學生情感、價值觀的評價,考試不能多方面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綜合能力及專業素質。
(四)缺乏必要的畢業生就業指導
聲樂專業屬于應用較強的專業,畢業生在走入社會之前需要學校對其進行就業指導。但是大部分高職院校忽略了這一環節,導致學生對于自己未來的就業形勢和職業規劃模糊不清,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就業選擇。
(一)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師資力量存在著數量不足和質量不高的現狀,為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在聲樂教師數量上,創新教師管理體系,不斷吸收新的聲樂教師進入到高職院校聲樂教學隊伍中來,適當的時候,可以吸引外籍聲樂教師加入。二是增加高職教師培訓機會,建立健全高職院校聲樂教師培訓機制,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實現高職聲樂教師質和量上的共同提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因為量的提高而忽略了質的提升,也不能因為質的提升忽略量的提高,兩者的發展需要循序漸進、共同進步。
(二)了解市場需求,健全人才培養體系
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市場對于聲樂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及時了解人才市場對于聲樂人才的需求是一項必須做的工作,要針對市場需求,調整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將高職院校聲樂專業人才所具有的素質分為基本素質和專業素質,其中基本素質包括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服務意識和合作能力等,專業素質包括聲樂專業知識、表演能力、教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相對應的在課程設置上,除了原有的課程之外,設置3—5門活動課程,如教育與教學能力培養課程、通俗唱法表演課程等,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設置,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優勢。
(三)創新聲樂人才培養模式
確定對接市場需求培養人才的高職院校培養目標,恢復高職院校培養人才職業性的本質特征,建立以“課堂+舞臺+講臺”為特色的人才培養方式。在實際教學中,通過企業引進、學校推薦、校企合作的方式,讓市場始終貫穿于教學過程,根據企業對人才能力和知識的需要,與企業共同培養市場需求的聲樂專業人才,增加畢業生就業率,提升就業優勢。
(四)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
目前,高職院校聲樂專業人才培養中教學內容較為單一,教學方法陳舊,不能滿足當今形勢下市場對于聲樂專業畢業生多角度能力的需求。為此,高職院校應在教學方法和內容上進行創新,例如,在樂器教學這門課程中增加幾類樂器的入門指導,讓學生了解基礎知識,如果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到,學習起來就有一定的基礎;在教學方法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例如,在教學中主動引入一些當下市場較為流行的數碼音樂、電子音樂合成等,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加學生對市場的了解。
(五)增加畢業生就業指導
畢業生走入社會前的就業指導是學生在校的最后一門課程,是由學生時代轉向社會工作的經驗性指導。通過就業指導,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就業門路,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對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具有很大的幫助。
綜上所述,當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就業形勢也在不斷變化,對于高職院校聲樂專業學生來說提出更高的要求,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在這種形勢下,高職院校聲樂專業要從自身入手,找出在培養模式、培養體系、培養目標中存在的問題,增加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社會市場需求分析,改革現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提高聲樂專業教學師資數量和水平。通過這些措施,高職院校能夠突破現在的聲樂專業畢業生就業瓶頸,提高高職院校聲樂專業畢業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提高其就業優勢,以獲得更多就業機會。另外,為我國高職院校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提供經驗,讓高職院校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日趨成熟和完善。
[1]佟成杰.藝術高職院校聲樂教學改革創新的系統性[J].藝術教育,2012,(6):67-69.
[2]孫作東.高師應用型聲樂人才培養的探索[J].音樂創作,2012,(4).
[3]楊建華.淺談如何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0).
[責任編輯 王燕文]
G633.951
A
1673-291X(2017)26-0081-02
2017-06-17
郭姍姍(1981-),女,河北徐水人,講師,從事藝術欣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