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珍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經貿系,福州350202)
福州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路徑探析
江曉珍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經貿系,福州350202)
基于福建省國家級新區福州新區建設大力推進的戰略形勢,分析福州新區發展現狀及相關機遇,明確福州新區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戰略重點和舉措,福州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必須走產業融合之路,實現“雙輪驅動”;走聚集發展之路,培育新型服務產業分工格局;走特色發展之路,著力做大優勢產業;走創新發展之路,著力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走人才戰略和信息化之路,為現代服務業提供保障。
福州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路徑
黨的十八大指出,要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蓬勃發展。福州新區,作為福建省著力打造的國家級新區,承載著盤活福建經濟發展的使命。近年來,福建省進入服務業快速發展階段,現代服務業作為高增長性和最具潛力的產業,對福州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推動福建省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本文通過分析福州新區面臨的發展機遇,探討其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路徑,對促進福建省經濟增長、經濟結構調整有著重要現實意義。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福建省積極響應黨的十八大政策方針,通過優化產業布局和加速產業升級拉動區域經濟。隨著“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的部署,福建省抓住機遇設立福州新區實現政策落地。目前,全球發展呈現出由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態勢,服務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上多數經濟體的服務業就業人數已經超過第一和第二產業的綜合。作為支撐城市發展的基礎產業,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成為城市發展的戰略支點推動城市集聚、輻射,只有服務業發達的城市才能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隨著2015年9月9日《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福州新區的批復》文件的發布,建設福州新區這一國家戰略正式提上日程。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組成部分,福州新區自成立以來各項事業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相比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等老牌國家級新區,其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仍然滯后處于摸索階段,尤其不利于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在此背景之下,福州新區應積極思考現代服務業發展路徑,并先行先試、率先突破帶動區域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一)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福州新區產業升級
目前,為響應國家政策,福建省委、福州市委高度重視制造業發展,省委九屆十四次全會、福州市委十屆十次全會相繼出臺了《福建省實施〈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和《福州市實施〈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推動實施智能制造,打造工業4.0。目前,福建省正處于制造業轉型升級階段。因此,福州新區應以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為抓手,加強制造業與服務業的合作融通,在制造業升級過程中帶動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并通過現代服務業的高速發展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由此實現福州新區產業升級發展。
(二)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福州新區經濟增長新動力
當前,福州新區的蓬勃發展亟需強勁的改革動力和創新活力。因此,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是當務之急。世界發達經濟體的發展歷程表明,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比較優勢逐漸弱化,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服務業將取代工業成為刺激經濟高速增長的新動力。當前,依靠投資已無法滿足經濟增長的要求。作為國家新區,應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科技和技術引領和推進服務業發展層次的提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發展現代服務業,實現福州新區產業結構優化
2013年,我國服務業占比GDP達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躍升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這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推動的結果,也反映了我國不斷加快升級的消費結構,意味著我國或將跨入“服務化”新紀元。目前,福州新區服務業發展嚴重落后于全國其他經濟新區,只有在大力發展服業務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同時推動工業4.0戰略實施,才能有效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福州新區經濟大步發展。
(一)新型工業化的需求
為響應國家提出《中國制造2025》概念,福州市委提出工業強市戰略。面對自貿區、海絲核心區、福州新區的“多區疊加”機遇,2015年8月,馬尾區制定出臺《馬尾制造2025行動計劃》,提出建設一批智能工廠,加快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推動“智能制造”,打造馬尾“工業4.0”。在此背景下,制造業技術將不斷革新促進產品升級,由此將引致一系列生產性服務需求。如:產品研發、包裝設計,以及后續宣傳、銷售和物流運輸服務等,相關帶動需求將有力推動福州新區現代服務業的高速發展。
(二)區位與政策優勢
目前,在所有國家級新區中,福州新區是唯一一個享有“自由貿易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兩岸經濟合作示范區”多區疊加優勢的新區,區位優勢將成為福州新區發展的一大核心競爭力。
同時,福建省政府印發《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福州新區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支持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并提出將相關項目,如:國家和省重大創新平臺和關鍵領域產業化項目優先考慮落戶新區,支持福州申報國家現代物流創新發展城市試點。同時,擬定具體細則切實提供政策支持,對新區高端服務業如:金融、研發設計、物流和知識產權等發生的水電費按工業標準收取。《意見》支持將海西現代金融中心區范圍拓展至新區,支持福州新區加強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互聯互通。多區疊加和政府扶持將形成合力,大力推動福州新區現代服務業的騰飛。[1]
(三)服務業增值稅改革
2011年,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試點方案正式發布。隨著全國試點范圍的擴大,福建省于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開啟試點改革,內容覆蓋文化、物流等提供技術性、知識性服務的部分現代服務業活動。“營改增”將有效消除流轉稅中存在的重復征稅問題,減輕服務業行業的稅負,既有利于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也有利于制造業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從而提高現代服務業的競爭力與盈利水平。
(一)走產業融合之路,實現“雙輪驅動”
產業融合是一種全新的產業方式和業態模式,三次產業的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產業經濟發展的主流和趨勢。當前,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缺乏必要的產業支持,需要和其他產業建立密切聯系,因此利用產業融合實行“雙輪驅動”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現實選擇。結合福州新區目前現狀,其發展現代服務業必須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突出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制造業是服務業的“生身父母”,離開高度發達的制造業服務業的發展將成為無根之本。因此,必須將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有機融合促進帶動發展。當前,福州新區應將生產性服務業放在發展首位,為科技、信息、物流、節能環保和農業等生產性領域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務保障。二是突出文化產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的融合。向高新技術服務應用于產品制造,打造“智能制造”;同時,在產品后續銷售服務等過程中滲透品牌意識,促進制造業文化產品品牌的形成。
(二)走聚集發展之路,培育新型服務產業分工格局
聚集發展是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應加快建設福州新區現代服務業聚集區,著力打造以信息化為支撐,生產性服務產業為核心的服務企業集群。聚集區內各產業關聯度高,有利于資源、服務、信息的共享,形成產業溢出效應。著力打造服務業的產業集群,推動服務經濟的規模擴張、領域細分,加快整個社會服務網絡形成的同時推動服務業新合作分工模式的形成。
(三)走特色發展之路,著力做大優勢產業
根據福州新區的各產業基礎、城鎮化水平、資源稟賦,結合“多區疊加”的區位及地緣政策優勢,福州新區應著力打造金融、科技、物流、文創、健康、教育等產業成為現代服務業的優勢主導產業。此外,《意見》將有關鼓勵閩臺交流措施輻射到新區,并要求加快馬尾瑯岐對臺客運碼頭建設,增加對臺航線航班,對臺信息交流中心建設。隨著兩岸合作鼓勵優惠政策的不斷推進,臺商正從“長三角”、“珠三角”向福州轉移進行大力投資。因此,兩岸商貿互通、文化交流等領域的現代服務業內容也應當作為新區特色產業進行大力發展。福州新區的設立,對兩岸交流合作和促進祖國統一大業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走創新發展之路,著力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
在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和其他行業一樣高度重視創新。一是創新管理體制。現代服務業存在競爭性和公益性兩種行業,應根據具體對象施行相應管理和運行機制。合理劃分行業,創新模式管理機制十分必要。二是創新產品和服務形式。以現代服務業中金融相關產品為例,《意見》支持將海西現代金融中心區范圍拓展至新區。在全球經濟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進行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將為福州新區現代服務業注入新的活力。
(五)走人才戰略和信息化之路,為現代服務業提供保障
現代服務業已實現從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轉型,對人力資本素質要求很高。因此,福州新區應從實施人才戰略和提高信息化兩方面助力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之路,大力發展高端現代服務業補齊高新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短板。一方面,應大力引進高層次技術型人才,為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充實的智力支持。通過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另一方面,應高度重視信息化為技術創新提供保障。互聯網和通訊技術推動全球金融電子化進程的同時,也拓寬了現代服務業領域,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降低了服務成本。
[1]朱毓松.省政府從十三方面支持福州新區加快發展[N].福州日報,2015-11-14(001).
[2]周 鋒.加快推動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J].中國經貿導刊,2012(36).
[3]郝 帥.福州新區是“一帶一路”落地重要載體[N].中國企業報,2015-9-22(014).
[4] 李錦舒,徐耀耀.現代服務業理論研究綜述[J].時代金融,2013(15).
[5] 周 穎.現代服務業的特點和發展趨勢[J].中國外資,2012(21).
[責任編輯:方 曉]
F719
A
1005-913X(2017)05-0006-02
2017-03-12
福州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項目(2016B15)
江曉珍(1988-),女,福建龍巖人,講師,經濟師,國家二級筆譯,碩士,研究方向:國際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