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烏魯木齊830012)
中巴經濟走廊協議下我國商業銀行“走出去”探究
李菲
(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烏魯木齊830012)
巴基斯坦是中國“向西開放”的重要支點,2015年4月,中巴雙方簽署了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協議。在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將會遇到的機遇與挑戰,我國應加快走廊及合作支點建設;全面提升銀行自身的競爭力。
中巴經濟走廊;商業銀行;走出去
(一)銀行“走出去”的含義
我國“走出去”戰略于2001年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中闡述,要求健全對境外投資的服務體系,在金融、保險、外匯等方面為實施“走出去”戰略創造條件。商業銀行“走出去”戰略,廣義上指本國商業銀行根據國際規則要求,直接或間接參與國際金融市場交易,并提供國際金融服務的對外擴張戰略;狹義上指本國商業銀行采取開放式發展,以多種方式和途徑將業務經營范圍擴展至國外的經營戰略。
(二)銀行“走出去”的發展現狀
面對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根據2017年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6年6.7%的經濟增速,我國加快“一帶一路”下的經濟走廊的建設,我國企業基于中巴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快速“走出去”式發展,倒逼中國商業銀行順勢而為以為其提供有力支持。
截至2015年底,共有9家中資銀行在“一帶一路”沿線24個國家設立了56家一級分支機構。中資銀行探索多樣化的金融產品,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了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的金融支持。
(一)我國商行有一定的“走出去”能力
中國的商業銀行在近些年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根據英國《銀行家》雜志2016年的排名,按照一級資本來評價,共有119家中資銀行入圍全球1000家大銀行排行榜,其中17家中資銀行躋身前100名,中國工商銀行以2 744.32億美元的一級資本連續四年蟬聯榜首。
(二)巴國對外資銀行的需求與利好政策
從巴基斯坦政府態度與措施看,巴國希望利用其溝通中亞、南亞、西亞的有利地理位置成為中國的經濟和能源橋梁,同時希望盡快落實完成“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
從巴基斯坦的金融業情況看,其金融業由銀行主導,銀行業總資產約為990億美元,外資銀行僅占總資產的2%。另外,由于巴國的安全形勢較為嚴峻且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其金融服務滲透率較低,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從巴基斯坦的投資政策看,除部分危險物品禁止生產外,其所有經濟領域對面外資開放且不存在外匯管制。外國投資者可將獲得的利潤全部帶回。同時,巴國證券市場也對外資完全開放,外國投資者享有與本國投資者同等權利,資本可以全部匯出。巴國放松對外幣的兌換控制,取消了特許權使用費及技術轉讓費,并對外國投資提供保護。
(三)銀行國際業務的發展
2015年4月中巴雙方簽署了四百六十億美元的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協議,在基礎設施項目和生產項目方面投資空間大,重點工程領域的項目建設的金融需求將為商業銀行的國際業務帶來較多的發展機遇。
對于商業銀行的國際業務發展利好:可以通過與巴國的交流合作提升營銷模式,逐步形成一套適合我國商行在巴國發展的合理有效型約束機制和運行模式;我國商行不僅可以在巴國設立分行,而且可以選擇與外資銀行合作謀求共同發展;可以增強國際人才的培養,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能與綜合服務能力。
(四)銀行客戶群體的拓展
中巴經濟走廊不但是貫穿南北絲綢之路的關鍵樞紐,而且把中國、中亞以及南亞等區域聯系起來,從而實現各區域交通鏈接。因此,走廊的建成將便利中巴之間的人員來往,促進優質資源的整合、境內客戶資源走出去、境外客戶資源引進來、優化銀行資源結構。
(五)銀行產品創新的提升
“走出去”戰略可以使國內商業銀行在產品創新設計方面得到新的發展空間。例如,在支付結算方面,可以加快建立國際清算體系和跨境清算體系,有助于隨著人民幣加入SDR進一步加快國際化進程;在互聯網金融方面,有助于提高在線支付的服務水平和全球現金管理能力;在投融資方面,可以為“走出去”企業提供更符合中巴合作實際的國際業務產品,同時也為“引進來”企業提供更為便捷的金融服務;在市場交易方面也會提供綜合性更強的金融服務,使我國商行更具競爭優勢。
(一)我國商行自身存在的問題
第一,雖然我國近些年一直積極倡導金融機構的“走出去”,但是由于發達國家的金融發展更為成熟,在設立分支機構較便利和容易獲取更多投資機會的條件下,銀行業在“一帶一路”經濟帶的網點布局相對不足,而且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在逐步下降。
第二,我國商行的“走出去”仍處于初級階段,因此在結合東道國的實際特點與客戶個性化需求方面有待提升,同時,針對我國“走出去”企業在巴國的發展要求和自身特點也急需我國商業銀行提供度身而制的金融產品。
第三,我國商業銀行“走出去”要面對的是巴國全新而陌生的環境,而要在巴國快速融入并獲取競爭力,無疑富有海外經營經驗,熟悉中巴政、治經濟、文化、法律、以及相應金融知識的人才極為重要,但是,國際人才極為匱乏,這已成為我國商行“走出去”戰略實施的短板。
(二)巴國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政治方面:自巴建國以來政治發展坎坷不斷,軍政權與民選政府的權利更迭以及民選政府與在野黨之間的明爭暗斗都使得巴國政局動蕩不安。因此,我國商行“走出去”面臨著嚴峻的政局不穩定的問題,不利于安全有效的實施發展的戰略計劃。
其次是經濟方面:從巴基斯坦的宏觀經濟看,2015-16財年其GDP同比增長4.7%,創八年來最高增速,但較5.5%增長目標仍有差距。具體看,制造業和服務業增長逐漸獲得較好的發展勢頭,但農業呈現負增長0.19%,創25年來最差表現,出口增長乏力、貿易逆差升高、公共債務壓力沉重、依賴投資和外資流入等結構性痼疾未現根本改觀,因此我國商行“走出去”將受到極大的壓力與困難。
最后是文化方面:近年來,因為恐怖主義的活動猖獗等原因,巴國年青人的思想意識形態深受國際媒體及西方滲透的民主意識等影響,逐漸開始向西方學習,因此,雖然中巴有地緣優勢、傳統友誼和合作,但語言和文化是彼此深入交流、共同發展的主要障礙。因此,我國商行“走出去”會面對文化的沖擊與考驗。
(三)域外眾多干擾的問題
首先,不難發現美國攪局中巴合作的動作不斷,例如提出“新絲綢之路計劃”干擾中巴合作,插手巴國事物擾亂局勢等。其次,印度的不安分和不斷猜疑,例如提出“中巴經濟走廊”有關巴控克什米爾邊界線非法,臆測瓜達爾港項目是中國進軍印度洋的戰備等。最后,伊朗和俄羅斯對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也有擔憂。
(一)加快走廊及合作支點建設
若要切實進行“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并發展瓜達爾港,首先要發揮好地緣優勢。例如:吉爾吉斯斯坦利用與中國新疆接壤的地理優勢成為中國商品在中亞轉口貿易集散地,大大帶動其國內經濟的發展。其次要切實加快走廊的建設,實質性的進展有助于增強巴國的信心,也有助于我國商行根據走廊建設進展合理部署“走出去”計劃。最后要抓住通道建設、反恐安全、通道建設、地區合作共贏這四大支點的建設。
(二)全面提升銀行自身競爭力
第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國商業銀行應該先深入了解巴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金融現狀及銀行業具體業務情況,并提升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和自控自救能力,做好應對各種危機的準備和策略。例如,可以在銀行內舉行知識技能比賽,仿真應對危機和處理緊急問題。
第二,“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國商業銀行可以先考察學習經營較好的“走出去”的商業銀行的實例,采取模仿跟隨但具有我國特色的形式,建立適合在巴國發展經營的模式。
第三,加強我國商行國際隊伍的建設,建立和完善國際人才的培養激勵和考核機制。加大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下我國商行“走出去”項目的資金支持。同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國商行的“走出去”應該充分利用好我國和巴國的比較優勢,互助互惠。
[1] 范毓婷.“中巴經濟走廊”背景下中巴跨境合作需求及風險研究[J].工業經濟論壇,2016(11).
[2]徐 杰.商業銀行借力“一帶一路”戰略走出去:三個問題[J].經濟研究參考,2015(49).
[3]張超哲.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機遇與挑戰[J].南亞研究季刊,2014(2).
[4] 王世達.巴基斯坦政局動蕩機器前景分析[J].現代國際關系,2014(10).
[責任編輯:龐 林]
F830
A
1005-913X(2017)05-0091-02
2017-03-03
李 菲(1994-),女,新疆昌吉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