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熱點問題解答
問:企業所得稅中對“不征稅收入”有哪些規定?
答: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3號)第七條規定:“收入總額中的下列收入為不征稅收入:
(一)財政撥款;
(二)依法收取并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三)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p>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2號)第二十六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七條第(一)項所稱財政撥款,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對納入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撥付的財政資金,但國務院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企業所得稅法第七條第(二)項所稱行政事業性收費,是指依照法律法規等有關規定,按照國務院規定程序批準,在實施社會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供特定公共服務過程中,向特定對象收取并納入財政管理的費用。
企業所得稅法第七條第(二)項所稱政府性基金,是指企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等有關規定,代政府收取的具有專項用途的財政資金。
企業所得稅法第七條第(三)項所稱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是指企業取得的,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并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資金?!?/p>
三、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財政性資金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51號)規定:“一、財政性資金
(一)企業取得的各類財政性資金,除屬于國家投資和資金使用后要求歸還本金的以外,均應計入企業當年收入總額。
(二)對企業取得的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并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資金,準予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
(三)納入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按照核定的預算和經費報領關系收到的由財政部門或上級單位撥入的財政補助收入,準予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但國務院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本條所稱財政性資金,是指企業取得的來源于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財政補助、補貼、貸款貼息,以及其他各類財政專項資金,包括直接減免的增值稅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種稅收,但不包括企業按規定取得的出口退稅款;所稱國家投資,是指國家以投資者身份投入企業、并按有關規定相應增加企業實收資本(股本)的直接投資。
二、關于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
(一)企業按照規定繳納的、由國務院或財政部批準設立的政府性基金以及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其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批準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企業繳納的不符合上述審批管理權限設立的基金、收費,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二)企業收取的各種基金、收費,應計入企業當年收入總額。
(三)對企業依照法律、法規及國務院有關規定收取并上繳財政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準予作為不征稅收入,于上繳財政的當年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未上繳財政的部分,不得從收入總額中減除。”
四、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有關企業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36號)規定:“一、對社?;鹄硎聲⑸绫;鹜顿Y管理人管理的社保基金銀行存款利息收入,社?;饛淖C券市場中取得的收入,包括買賣證券投資基金、股票、債券的差價收入,證券投資基金紅利收入,股票的股息、紅利收入,債券的利息收入及產業投資基金收益、信托投資收益等其他投資收入,作為企業所得稅不征稅收入?!?/p>
五、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70號)規定:“一、企業從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取得的應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凡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
(一)企業能夠提供規定資金專項用途的資金撥付文件;
(二)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對該資金有專門的資金管理辦法或具體管理要求;
(三)企業對該資金以及以該資金發生的支出單獨進行核算。
二、根據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上述不征稅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費用,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資產,其計算的折舊、攤銷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p>
問:“五險一金”中的“五險”占職工工資的比例是多少?如果超標準如何計征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
答:企事業單位依照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補充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補充住房公積金,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準予扣除。
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超過規定的比例和標準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應將超過部分并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另外,單位為職工個人購買商業性補充養老保險等,在辦理投保手續時應作為個人所得稅的“工資薪金所得”項目,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因各種原因退保,個人未取得實際收入的,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應予退回。
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
(一)基本養老保險
企業按照職工個人繳費基數之和的20%、職工個人按照工資的8%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和機關事業單位合同制工人繳納養老保險費的費率為33%,其中:單位繳費費率為25%,個人繳費費率為8%。
農村企業及其農籍職工以本市上年職工月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用人單位按照6%、職工本人按照2%的費率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二)補充養老保險
為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全體員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在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5%標準內的部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超過的部分,不予扣除。
(三)基本醫療保險
參加統賬結合基本醫療保險的,用人單位按照職工個人繳費基數之和的9%、同時按照1%的費率繳納門(急)診大額醫療保險費。職工按照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2%的費率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參加大病統籌基本醫療保險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職工個人繳費基數之和的6.3%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職工個人不繳費。
參加城鎮個人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應當按規定以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按照6.3%的費率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四)補充醫療保險
為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全體員工支付的補充醫療保險費,在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5%標準內的部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超過的部分,不予扣除。
在工資總額4%以內列支的補充醫療保險費和行政、事業單位按照《天津市公務員醫療補助暫行辦法》籌集的國家公務員醫療補助經費,用于職工個人醫藥費用補助的,免予征收個人所得稅。
(五)失業保險
城鄉各類企業和用人單位按照單位工資總額的2%、職工按照本人工資的1%分別繳納失業保險費。
(六)工傷保險
城鄉各類企業和用人單位以單位工資總額為基數繳納工傷保險費,初次繳費的,按0.5%、1%、2%的行業基準費率確定繳費費率,以后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職業病危害程度等情況調整確定基準費率,職工個人不繳費。
一類為風險較小的行業: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其他金融活動業,居民服務業,其他服務業,租賃業,商務服務業,住宿業,餐飲業,批發業,零售業,倉儲業,郵政業,電信和其他傳輸服務業,計算機服務業,軟件業,衛生,社會保障業,社會福利業,新聞出版業,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文化藝術業,教育,研究與試驗發展,專業技術業,科技交流和推廣服務業,城市公共交通業;費率為用人單位工資總額的0.5%。
二類為中等風險行業:房地產業,體育,娛樂業,水利管理業,環境管理業,公共設施管理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煙草制品業,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皮革、毛皮、羽絨及其制品業,林業,農業,畜牧業,漁業、農、林、牧、漁服務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草制品業,家具制造業,造紙及紙制品業,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通用機械制造業,專用機械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金屬制品業,橡膠制品業,塑料制品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業,建筑安裝業,建筑裝飾業,其他建筑業,地質勘查業,鐵路運輸業,道路運輸業,水上運輸業,航空運輸業,管道運輸業,裝卸搬運和其他運輸服務業;費率為用人單位工資總額的1%。
三類為風險較大行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心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其他采礦業;費率為用人單位工資總額的2%。
用人單位屬于一類行業的,按行業基準費率繳費,不實行費率浮動。用人單位屬二、三類行業的,實行費率浮動。用人單位初次繳費費率,按行業基準費率確定。繳費不滿一個自然年度的,不實行浮動費率。繳費滿一個自然年度后,參加全市浮動費率的統一調整。工傷保險浮動費率,在行業基準費率基礎上,隨用人單位支繳率的升降上下浮動。上浮最高不超過本行業基準費率的150%;下浮最低不低于本行業基準費率的50%。
(七)生育保險
城鄉各類企業和用人單位按照職工個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之和的0.8%按月繳納生育保險費,職工個人不繳費。
(八)住房公積金
單位和個人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各為11%。自2016年5月1日起,各單位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最高為單位和職工各12%。
月繳存基數為不超過我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
(九)補充住房公積金
企業應為新參加工作的職工、新建企業應為全體職工建立補充住房公積金。市內六區補充住房公積金最高繳存比例為30%,其他區縣企業補充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不超過所在區縣政府公布的最高繳存比例。
問:車船稅退稅需要提供什么材料?
答:根據《一次性告知材料》2.3版本,需要的材料為:
1.退稅申請書(企業納稅人需加蓋單位公章 )4份;
2.納稅人退稅書面申請書1份;
3.行駛證原件及復印件2份;
4.稅收完稅憑證原件及復印件3份;
5.保險業專用發票原件及復印件3份;
6.保單原件及復印件3份;
7.機動車注冊登記證原件及復印件2份;
8.屬于節約能源減半退稅的,需提供出廠合格證明2份;
9.屬于報廢車輛退稅的,需提供車輛報廢回收證明及機動車注銷證明原件及復印件2份;
10.屬于丟失車輛退稅,需提供報案證明復印件2份;
11.自然人提供身份證、個人結算賬戶原件及復印件2份。
12.代辦需提供代辦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2份。
問:納稅人跨地區提供建筑服務、銷售和出租不動產,預繳增值稅時,城市維護建設稅適用稅率和教育費附加征收率如何確定?
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納稅人異地預繳增值稅有關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6〕74號)的規定:“一、納稅人跨地區提供建筑服務、銷售和出租不動產的,應在建筑服務發生地、不動產所在地預繳增值稅時,以預繳增值稅稅額為計稅依據,并按預繳增值稅所在地的城市維護建設稅適用稅率和教育費附加征收率就地計算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
……
三、本通知自2016年5月1日起執行?!?/p>
(供稿:天津市地方稅務局納稅服務局)
責任編輯:傅延懌 曲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