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向一
(大連財經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基于“營改增”背景下中國商業銀行稅收承受能力度量的研究
呂向一
(大連財經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稅收制度也在不斷進行改革發展,以求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營改增”是我國最新的稅收改革政策,已經取得明顯效果。金融行業作為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也逐漸納入“營改增”范圍,稅收體制的變化,對中國商業銀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需要在“營改增”背景下,仔細度量中國商業銀行的稅收承受能力,這對“營改增”在金融行業的發展,對于中國商業銀行的進一步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針對“營改增”背景下中國商業銀行的稅收承受能力度量展開相應研究,以供參考。
“營改增”;中國商業銀行;稅收承受能力;度量
“營改增”,簡單來說就是營業稅改增值稅的一種稅收改革政策。營業稅,是對在中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征收的一種稅。營業稅也屬于流轉稅制中的一個主要稅種。而增值稅是以商品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從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也就是說,有增值才征稅沒增值不征稅。隨著“營改增”的不斷推進,營業稅將被取消,增值稅制度會越來越規范化,這也是我國財稅體制的又一次深刻變革。隨著“營改增”試點的不斷發展,實施范圍逐漸擴大,金融行業也逐漸開始試行,“營改增”政策開始在中國商業銀行中開始實施。這對“營改增”財稅體制的進一步發展,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商業銀行的稅負變化是其稅收承受力能變化的一種直接反應,隨著財稅體制的不斷改革,隨著“營改增”的不斷實施,商業銀行的稅負情況也在發生變化,通過對此進行分析研究,進而能夠對商業銀行的稅收承受能力變化有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
1.稅基不斷擴大。稅基就是課稅的基礎,是一種計稅依據或計稅標準[1]。隨著“營改增”的試行與實施,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征稅業務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各種形式取得的收入,均要繳納增值稅。如占用、拆借資金等形式取得的收入,都要以貸款服務的全部利息收入進行增值稅的繳納,在這種管理制度下,商業銀行的稅基不斷擴大,稅收的范圍以及需要繳納的稅款范圍也在不斷擴大。但從這一點來說,“營改增”制度實施后,中國商業銀行的稅收負擔有所增強,隨著銀行業務的不斷發展,稅收承受能力也隨之增強。
2.稅率和稅收負擔提升。傳統稅收政策中,商業銀行的稅率一般為5%,“營改增”稅收政策在商業銀行實施后,商業銀行的稅率開始上升為增值稅的6%。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擴大的稅基,商業銀行的稅收負擔明顯提升,隨著銀行業務的持續經營與發展,相應的稅收承受能力也會有所提升。此外,商業銀行的征稅環節也有所變化,但從整體來看,稅負情況并沒有因此而降低,相反,對于信用卡透支、押匯、轉貸等銀行業務所獲得的利息,都要全額繳納增值稅,行業銀行的稅收負擔還是有所提升。這種情況下,為了維持商業銀行的正常發展,其稅收承受能力就必須有所提高。
3.稅收征管情況發生變化。征收營業稅期間,很多地方對商業銀行的部分稅收部門都是象征性地征稅,或者干脆不征收[2]。但是,隨著“營改增”的不斷實施,這種情況越來越少,對商業銀行的征稅形式,由地方稅變化成為國稅,商業銀行的稅收壓力較之前有所提高。此外,“營改增”后,稅收管理更加嚴格、規范,商業銀行的運營也隨之更加規范,管理更加嚴謹,管理成本自然不斷增加。因此,從整體上來說,商業銀行所面臨的稅收負擔不斷加重,其稅收承受能力自然會不斷上升。
“營改增”后,中國商業銀行的稅收制度、稅收環境、稅收管理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稅收壓力也不斷增強,對其稅收承受能力的影響也很大。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稅收承受能力不斷發生變化,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度量。
1.商業銀行的稅負變化直接影響著其稅收承受能力的變化。通過仔細分析研究,在“營改增”背景下,商業銀行的稅負變化非常明顯,稅收負擔明顯加重,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持續進行銀行本來的業務,其稅收承受能力必然有所提升[3]。只有稅收能力不斷提升,才能打破運營成本提高所帶來的發展阻礙。隨著“營改增”的不斷推進,商業銀行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將面臨著巨大的稅收壓力,并且不斷尋求解決措施,根據銀行發展的實際情況慢慢進行改革,努力完成轉型,力求適應“營改增”的改革與發展。在此過程中,其稅收承受能力必然會不斷提高,以求推動其自身業務的發展和運行的進步。
2.商業銀行業務管理能力提高影響其稅收能力的變化。隨著新的稅收體制的不斷發展,商業銀行為了尋求新的發展方向,挑戰新的發展機遇,不得不在管理上下功夫,從整體上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運營能力。這也是新的稅收背景下,對商業銀行的新發展提出的必然要求[4]。首先,商業銀行稅收保障類型不斷增加,稅基明顯擴大,這就需要銀行的業務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其次,由于銀行的稅收負擔不但加重,稅收彈性不斷縮減,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的管理更需要規范化、科學化發展。因此,其管理能力亟須提高。這也對商業銀行稅收承受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響,既能夠保證保障量方面的稅收承受能力得以提升,又能夠保證稅收承受能力提升的質量,從而獲得新的發展契機。
3.商業銀行的規模大小影響其稅收承受能力的變化。在“營改增”背景下,所有的商業銀行都面臨著同一個稅收大環境,都面臨著提高的稅率,加重的稅收負擔和管理上的壓力。但是,各個商業銀行的稅收承受能力變化是非常不同的[5]。這主要是由于各個商業銀行的規模不同,再加上銀行的經營業務、業務范圍、業務量的方面的不同,其稅收承受能力變化出現明顯差異。通常來講,中大型規模的商業銀行,原本的稅收承受能力就比較強,再加上其經營范圍、業務能力、業務范圍、業務量等各方面都很強,“營改增”以后,其稅收承受能力也會不斷得到提升,當面臨壓力和挑戰時,其應對能力也加強,能夠保證自身的正常持續運營。相比較而言,小規模的商業銀行本身的稅收承受能力較弱,加之業務范圍有限,業務能力有限,業務量較少,“營改增”后,其稅收負擔加重,征稅彈性降低情況也逐漸消失,其稅收承受能力提升的程度也不高,面臨壓力和挑戰時,其發展就會收到影響,不利于其正常運營和發展,其稅收承受能力亟待提高。
1.稅收支付率形成與財政當局和商業銀行雙方關系密切。財政當局對稅收支付率的最終形成具有更大影響力,由于雙方的這種影響力不對稱,二者的影響力進行綜合,最終導致稅收的實際支付率一般比均衡支付率要高。在這種情況下,要想稅收的實際支付率與均衡稅收支相同,就要降低銀行的營業稅。
2.商業銀行的稅收承受能力具有個體差異。中國各類銀行從總體上來看,其稅收承受能力是較弱的,但是由于不同的因素,其稅收承受能力也存在著明顯的個體性差異,而且這種差異處于動態變化之中[6]。城市銀行的稅收承受能力要比股份制銀行和大型銀行強。此外,由于銀行業受到很多顯性和隱形的扶持,其負稅水平偏高也屬正常情況,但是隨著“營改增”的實施,這種扶持優勢會慢慢削弱。這樣,銀行的稅收負擔就會不斷提高,稅收壓力也會增強,再加上銀行的競爭壓力增大,就會給銀行的發展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最終也不利于其稅收承受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在“營改增”背景下,適當考慮到減輕銀行的稅負。首先,政府要根據商業銀行發展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推行銀行“營改增”政策。在營業稅的基礎上,慢慢向增值稅過渡,使其變化有一個緩沖期。同時,要借鑒成功經驗,分類別、分階段,在銀行業中逐漸把營業稅過渡到增值稅。要能夠在“營改增”實施過程中,對于出現的各種特殊情況,進行及時調整,不斷優化銀行“營改增”政策,降低銀行稅負,保證其正常運營。其次,商業銀行要根據“營改增”的變化,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不斷優化信貸結構,改革經營模式,加強銀行業務管理,嚴格控制營業支出,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增加稅收承受能力,迎接“營改增”帶來的新的挑戰,促進自身的進一步發展。
綜上所述,“營改增”是我國財稅體制的重大變革,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實際需求,其實施范圍必將越來越廣泛。中國商業銀行實施“營改增”政策,對其稅收承受能力具有重大影響,無論是稅負變化,稅率變化還是管理上的變化,都會影響其稅收承受能力。因此,于商業銀行而言,自身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進行改革,適應“營改增”的變化,不斷提高其稅收承受能力。于政府而言,要給予減輕稅負的政策扶持,減輕其稅收負擔,主觀與客觀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其稅收承受能力,促進商業銀行的新發展。
[1]曾楚雯.“營改增”背景下中國商業銀行的稅收承受能力度量[J].現代經濟信息,2016,(12):181.
[2]袁慶祿.“營改增”背景下中國商業銀行的稅收承受能力度量[J].財經科學,2014,(11):1-11.
[3]陳國軍.““營改增””對農村商業引港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當代會計,2015,(1):32-33.
[4]孫莉.改革營業稅制度,降低金融企業營業稅負擔[J].財政研究,2013,(8):47-50.
[5]陳菲.我國國有銀行稅收負擔非稅制因素成因及對策建議[J].稅務研究,2015,(2):79-82.
[6]王魯寧,胡怡建.我國金融業稅負變化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金融行業上市公司的面板數據[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2,(8):80-89.
[責任編輯 陳丹丹]
F832
A
1673-291X(2017)21-0065-02
2017-02-07
呂向一(1980-),男,黑龍江大慶人,講師,碩士研究生,從事財政稅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