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英
民營醫院“非營利性”之惑
■胡秀英
2005年2月,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明文規定: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支持、引導和規范非公有資本投資教育、科研、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的非營利性和營利性領域。在放開市場準入的同時,加強政府和社會監管,維護公眾利益。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公有制社會事業單位的改組改制。通過稅收等相關政策,鼓勵非公有制經濟捐資捐贈社會事業。
在國家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背景下,經歷謹慎試水與大膽嘗試之后,市場機制和激勵機制已極大調動了社會資本辦醫的積極性。作為醫療機構的重要組織民營醫院,越來越多的放棄自由定價權和分紅權,自愿捆住手腳,力求獲得一個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身份。出現這種現象,令人困惑,值得深思。
2000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務院體改辦等八部門《關于城鎮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將醫療機構分為非營利性和營利性兩類進行管理”;同年7月,衛生部《關于城鎮醫療機構分類管理的實施意見》指出,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組織舉辦的醫療機構,可以根據“自愿選擇與政府核定相結合”的原則來定性,即社會資本既可興辦營利性醫療機構,亦可興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是指為社會公眾利益服務而設立和運營的醫療機構,不以營利為目的,其收入用于彌補醫療服務成本,實際運營中的收支結余只能用于自身的發展,如改善醫療條件、引進技術、開展新的醫療服務項目等。營利性醫療機構是指醫療服務所得收益可用于投資者經濟回報的醫療機構。
由此可知,非營利性與營利性的主要區別在于,非營利性并不是沒有盈利,在于能不能由投資者來私分盈利。非營利性是只能將盈利用于機構本身的發展或其他非營利性目的,如醫學研究、購置醫療設備等,更注重社會效益,而非個人利益。營利性則是投資者可以分配和占有盈利,其目的在于利潤最大化。在這樣的規定下,為什么還會有人、組織對投資非營利性醫院感興趣?因為不少民營醫院在醫療水平、經營規模和實力上有差距,而能獲得一個非營利醫院的身份,即享受了稅收優惠政策,又獲得了醫保定點單位資格,意味著擁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市場客源。
社會資本興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面臨著社會資本趨利性與非營利公益性宗旨的沖突,即社會資本的逐利性本能與非營利醫療機構設立的初衷相背斥。這種沖突在社會資本興辦的非營利性醫院中尤為明顯,民營非營利性醫院在制度上受不分配盈利的原則約束,可現實中卻屢屢出現以非營利性醫院為殼的逐利行為。“魏則西”、“百度推廣”事件、莆田系被全面起底呈現于公眾的視野下,就是活生生的案例,這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民營醫院這個為了利潤無視生命不擇手段的做法,虛假廣告、醫療欺詐、過度治療……不一而足。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一些公立醫院出于盈利目的,將部分科室甚至整個醫院對外承包,使得莆田系得以滲入。這一切皆是赤裸裸的逐利欲望驅使,獲取“非營利性”身份,與其說是為了回饋社會,不如說是披著“非營利性”的外衣,達到更好盈利的目的。換言之,民營非營利性醫院在享受國家政策優惠的同時,難以遏制資本逐利之天性,其突顯的資本趨利性與公益性宗旨偏離,非營利性的目的就難以實現。
激勵并吸引社會投資者興辦非營利性醫院,關注點不應是這一類的民營醫院是否盈利,而是要實現民營非營利性醫院的公益性。只有杜絕民營非營利性醫院以“非營利性”之名行“盈利”之實的行為,才能使民營非營利性醫院經營活動不致損害公共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質。否則,不但公共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受到損害,更會侵蝕我國稅基并造成公私待遇的不公。
如何實現民營非營利性醫院的設立初衷,真正使其運營中的“盈利”用于自身的發展或其他非營利性目的,筆者認為一是要健全法律法規,二是要加強監督管理。
目前涉及民營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建設和發展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基本還是空白,跟不上社會辦醫擴展的步伐。1994年頒布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1998年頒布的《民營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相當簡單,當前民營非營利性醫院的公益性只能依賴于投資方及管理者的經營理念和公益意識,這種治理結構依賴“人治”而非“法治”,缺乏制度上的保障。事實上,由于醫療衛生領域中一個很大的特征是信息非對稱性,醫療服務的專業性、技術性較強,服務提供方很容易利用信息非對稱性,用其專業知識和技術通過誘導服務來牟取利潤最大化;投資方與醫院之間的密切聯系,不能從根源上保證民營醫院的非營利性,投資者可以采用多種手法轉移利潤,如將本來應有的利潤化為成本,達到變相的利潤轉移,因為民營醫院的資金流向是無人監管的。這些皆因監督管理法規制度的缺失,導致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手段,結果使得不少的民營醫院打著非營利性組織的幌子,享受著非營利性組織的優惠政策,卻以經濟利益為導向,成為實際的營利性機構。因此,當前需要健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使民營非營利性醫院依法依規經營,使相關部門明確監督管理的職責、內容和法律責任。
社會資本辦醫在得以迅速發展的時候,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卻相對滯后,怎么確保民營非營利性醫院的公益性?要使民營非營利性醫院不以營利為目的,規避其轉移利潤,將運營中的收支結余只能用于自身的發展,需要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對民營非營利性醫院的經營活動實行必要的監督管理,也需要媒體與公眾的輿論監督。只有民營非營利性醫院經營行為得以規范,促使其改善服務,提升質量,保證公益性,優秀的民營非營利性醫院才能健康良性的長遠發展。
宜春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