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璐
(貴州省婦幼保健院,貴陽市兒童醫院康復科,貴州 貴陽 550003)
對腦性癱瘓合并精神發育遲緩患兒進行高壓氧治療聯合智力訓練的效果
韓 璐
(貴州省婦幼保健院,貴陽市兒童醫院康復科,貴州 貴陽 550003)
目的:分析對腦性癱瘓合并精神發育遲緩患兒進行高壓氧治療聯合智力訓練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貴州省婦幼保健院康復科門診收治的60例腦性癱瘓合并精神發育遲緩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治療A組、治療B組與治療C組,每組各15例患兒。對對照組患兒進行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為治療A組患兒進行高壓氧治療,為治療B組患兒進行智力訓練,為治療C組患兒進行高壓氧治療聯合智力訓練,每個患兒治療時長為3個月。為四組患兒采用0~6歲小兒神經心理發育診斷量表(兒心量表)進行智力評定,為其采用粗大運動功能評估量表(GMFM量表)進行運動能力的評定,然后分析其臨床療效。結果:與對照組患兒相比,治療A組患兒、治療B組患兒、治療C組患兒在采用兒心量表、GMFM量表進行療效評估時其治療的有效率、顯效率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A組患兒、治療B組患兒相比,治療C組患兒在采用兒心量表、GMFM量表進行療效評估時其治療的有效率、顯效率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腦性癱瘓合并精神發育遲緩患兒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實施高壓氧治療聯合智力訓練可取得顯著的臨床效果,能有效改善其智力及運動能力。
腦性癱瘓;精神發育遲緩;高壓氧;智力訓練;治療效果
腦性癱瘓是指自受精卵形成至嬰兒腦發育階段發生的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所導致的以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此病患兒可出現精神發育遲緩、語言障礙、聽覺及視覺障礙、癲癇、情緒及行為異常等臨床表現[1]。據統計,目前我國腦性癱瘓的發病率約為0.18%。精神發育遲緩是腦性癱瘓最常見的合并癥,其發病率約為75.5%[2]。在腦性癱瘓患兒中,痙攣型四肢癱、強直型及肌張力低下型腦性癱瘓患兒合并精神發育遲緩的幾率最高。精神發育遲緩的主要表現為感知、注意、記憶、語言及思維等方面的功能障礙。在幼兒時期,精神發育遲緩患兒的臨床表現為應人能和應物能全面落后。在學齡期,此病患兒的主要表現為學習成績差、難以接受與正常同齡兒相當的教育等。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的關鍵是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本次研究進一步探討對腦性癱瘓合并精神發育遲緩患兒進行智力訓練聯合高壓氧治療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中的患者均為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貴州省婦幼保健院康復科門診收治的60例腦性癱瘓合并精神發育遲緩(DQ<70)患兒。在這些患兒中,有男38例,女22例;其中年齡為6個月到1歲的患兒2例,1~2歲的患兒27例,2~3歲的患兒25例,3~6歲的患兒6例,存在語言障礙的患兒44例,存在聽覺障礙的患兒5例,存在視覺障礙的患兒6例,合并有癲癇的患兒15例,存在情緒及行為異常的患兒5例。這些患兒的病情均符合2006年第二屆全國兒童康復及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第九屆小兒腦癱康復學術會議制定的腦性癱瘓診斷標準[3]。將這60例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治療A組、治療B組與治療C組,每組各15例患兒。各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患兒進行運動訓練(1次/日)、常規電療(1次/日)、營養神經治療(主要使用神經節苷脂,1次/日)、全身水療(1次/日)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為治療A組患兒進行高壓氧治療,為治療B組患兒進行智力訓練,為治療C組患兒進行高壓氧治療聯合智力訓練。每個患兒治療時長為3個月。進行高壓氧治療的方法是:使用YLC 0.5/1.5型高壓氧艙,將其壓力設定為0.04~0.10 MPa,將艙內氧氣體積分數設定為60%~90%,升壓時間為20分鐘,穩壓時間為30分鐘,減壓時間為20分鐘,在治療期間采取全程換氣模式,1次/日,連續治療10次為一個療程,在完成一個療程的治療后可休息7天,再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對患兒進行智力訓練的方法是:對患兒進行5項神經心理發育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從改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為其制定康復目標,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適應能力訓練、注意力訓練、認知能力訓練、理解能力訓練、表達能力訓練及精細動作訓練。指導患兒的家屬學習患兒的智力訓練方案,并鼓勵其平時多對患兒進行智力誘導。
為四組患兒采用0~6歲小兒神經心理發育診斷量表(兒心量表)進行智力評定,為其采用粗大運動功能評估量表(GMFM量表)進行運動能力的評定。將四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分為以下的級別:1)無效:經治療,患兒的GMFM量表評分或兒心量表評分增加的幅度不足5%。2)有效:經治療,患兒的GMFM量表評分或兒心量表評分增加的幅度為5%~10%。3)顯效:經治療,患兒的GMFM量表評分或兒心量表評分增加的幅度大于10%。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最新的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兒相比,治療A組患兒、治療B組患兒、治療C組患兒在采用兒心量表、GMFM量表進行療效評估時其治療的有效率、顯效率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A組患兒、治療B組患兒相比,治療C組患兒在采用兒心量表、GMFM量表進行療效評估時其治療的有效率、顯效率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各組患兒臨床療效的對比
高壓氧療法是治療缺氧缺血性疾病的重要療法之一。該療法具有促使氧分子溶入血液中、增加血氧濃度及血氧分壓、提高毛細血管內氧分子的彌散能力、促使氧分子進入缺氧組織中、改善腦組織缺氧、修復受損的腦血管內皮細胞、促進缺血組織側支循環的形成、改善微循環及腦組織的能量代謝、糾正酸中毒、增強肝細胞攝取、結合和排泄膽紅素的能力、減輕因缺氧導致的神經細胞損傷等作用[3]。對腦性癱瘓患兒進行高壓氧治療可使其處于可復性缺血狀態的神經組織(即發生缺血缺氧但未完全變性壞死的“缺血半影區”組織)恢復血運和正常的功能。腦性癱瘓是一種因腦缺血缺氧等諸多因素引起的腦損傷,符合進行高壓氧治療的指征。
絕大多數的腦性癱瘓患兒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發育遲緩。研究發現,對發生精神發育遲緩的腦性癱瘓患兒只進行積極的運動康復治療,其恢復情況并不理想。因此,需對腦性癱瘓合并精神發育遲緩患兒進行長期的智力訓練。對此類患兒進行智力訓練的內容包括適應能力訓練、注意力訓練、認知能力訓練、理解能力訓練、表達能力訓練及精細動作訓練等。與未進行智力訓練的患兒相比,進行智力訓練的腦性癱瘓合并精神發育遲緩患兒,其智力及運動能力均會顯著提高。這可能因為,精神發育遲緩的患兒難以理解其家長及治療師的意圖,無法主動參與到治療的過程中,因此進行治療的效果較差。未合并精神發育遲緩的腦性 癱瘓患兒能主動配合醫務人員進行康復訓練,因此其療效較好。國外學者認為,發生嚴重的精神發育遲緩是影響腦性癱瘓患兒長期存活率和生活質量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4]。所以,在對腦性癱瘓合并精神發育遲緩患兒進行治療期間應及早對其進行智力訓練。在對此病患兒進行智力訓練時應采取家庭訓練法、集體訓練法或家庭與集體結合訓練法,并根據患兒發生精神發育遲緩的程度、年齡及家庭情況等為其安排進行智力訓練的目標、近期計劃和遠期計劃,然后有目標、有步驟地完成這些訓練計劃。適齡的腦性癱瘓合并輕度精神發育遲緩患兒可盡早進入特殊教育學校進行學習,也可在普通學校進行學習。合并重度精神發育遲緩的腦性癱瘓患兒及年齡較小的此類患兒可以在康復機構里進行集體智力訓練,以有效地訓練其基本生活能力。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兒相比,治療A組患兒、治療B組患兒、治療C組患兒在采用兒心量表、GMFM量表進行療效評估時其治療的有效率、顯效率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A組患兒、治療B組患兒相比,治療C組患兒在采用兒心量表、GMFM量表進行療效評估時其治療的有效率、顯效率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腦性癱瘓合并精神發育遲緩患兒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實施高壓氧治療聯合智力訓練可取得顯著的臨床效果,能有效改善其智力及運動能力。
[1]越敏.護理干預在腦癱兒康復中的應用[J].貴州醫藥,2012,36(5):474.
[2]Singhi Eepilepsy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J].J Child Ne urol,2003,18(3):174-179.
[3]陳秀潔.腦性癱瘓的定義、分型和診斷條件[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7,29(5):309.
[4]岳冬梅,楊玉瑤,劉玲.強制性運動療法在兒童腦癱中偏癱患者的臨床應用[J].重慶醫學,2010,39(21):2917-2918.
[5]Blair E,Warson L,Badawi N,et al,Life expectancy among pe ople with cerebral palsy in Western Austral iaE[J].Dey Med Ch ild Neurol,2001(43):508-515.
R742.3
B
2095-7629-(2017)15-0116-03
韓璐,女,1988年5月出生,學歷:大學本科,職務:小兒康復科醫師,Email:5628514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