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華??
摘 要:知于讀,行于寫。閱讀教學,既要重視讀對寫的引領,又要重視寫對讀的促進,讀寫有機結合,才能實現讀寫雙贏。在教學中以文本為媒介,把握讀與寫在知識與能力上的契合點,創造機會,有效進行隨文小練筆訓練,將“讀寫結合”落到實處。
關鍵詞:讀寫結合點;小練筆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钡虒W時教師往往更傾向于解讀文本內容,更注重內容寫什么,卻忽視了作者怎樣寫,為什么這樣寫,即使有讀寫結合的訓練也常常因為時間倉促而沒能落到實處。“讀中學寫,讀寫結合”是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徑。讀寫結合中“寫”的訓練與篇章習作訓練不同,它應該植根于閱讀的土壤里,是閱讀的延伸與拓展,是閱讀材料中典型范例的模仿與借鑒,是閱讀感悟的觀點和情感的表達。解決讀寫結合的首要問題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到讀寫的連接點和結合處,拓展練筆的空間。
一、 尋找仿寫點,模仿精彩之處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闭n文中有很多值得借鑒模仿的地方,一些獨具匠心的好詞,幾句描寫精美的句式,一個結構精巧的語段,一篇表現手法獨特的文章……充分挖掘文本中的仿寫資源,引導學生揣摩學習,讓學生擁有仿寫的“拐杖”,扎實寫作基礎。
1. 仿精美句式,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有些文章的段落以極富變化的句式來描述作者所見所聞所感,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好材料?!渡街性L友》第五自然段,作者采用第二人稱敘述,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構成排比的句式,生動地表達自己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情感。學生細細品讀,領會該段語言表達特點,模仿作者的表達方法,以“這公園里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為開頭寫一段話,注意用好“你好, 的 !你 , 。”的句式。學生通過小練筆,學會舉一反三,還嘗到了習作的樂趣。
2. 仿文本善用細節描寫
很多學生的作文只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泛泛而談,內容空洞無物,主要是因為沒能抓住文中的細節部分進行必要的描寫。課文中有很多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活動描寫、外貌描寫、環境描寫的精彩片段,這就是訓練學生細節描寫的最好時機?!陡F人》第九自然段,運用省略號表明桑娜時斷時續的心理活動,形象地寫出桑娜不安的心理。讀文體會后,根據學生的實際創設情境:(1)一天放學后,到同學家玩,不知不覺天色已晚,急忙往家趕。一路上,心里很不安。(2)拿到考了100分的數學試卷,正高興,卻突然發現有道題做錯了,老師沒改出來。讓學生根據情境,模仿文中的描寫方法練寫心理活動。
3. 仿文本精彩構段
在文本中,有些語段的構段方式很有特點。閱讀教學時,把段落仿寫融入語段教學,閱讀與寫作會更精彩?!妒种浮芬晃?,作者的表達方法很有特點,是引導學生模仿學習最好的范例。例如學生品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后,要求學生以“姿態特點+具體描寫+性格特點+具體表現”的構段方式,寫一寫文具盒里的文具之一或者是五官之一。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揣摩經典,總結表達方法,掌握寫作技巧。
4. 仿文本布局謀篇
有些文章的布局謀篇是學生仿寫的模子。例如《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文章用具體事例說明一個道理,引導學生領悟課文寫法后,再要求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圍繞“失敗乃成功之母”“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等,運用具體事例進一步闡述寫一篇短文。又如,模仿《草蟲的村落》展開豐富的聯想,融入自身感受的表達方法,寫一寫喜歡的小動物或小昆蟲。模仿《十六年前的回憶》倒敘的寫法,模仿《北京的春節》怎樣把材料安排詳略得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蓖ㄟ^“仿”掌握習作的方法,降低習作的難度,克服害怕習作的心理,激發習作熱情,促進學生逐步提高習作水平。
二、 發現擴寫點,豐富文本內涵
課文的有些地方描寫比較簡練,有些在描述時留有余地,還有不少地方使用省略號,使文章內容意味深長,這些給學生留下了很多想象、思考的空間。教學時,教師依托教材,適時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把課文中的“留白”之處具體敘述。這樣的小練筆既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豐富了課文的內容。
如《最后一頭戰象》,嘎羧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吊戰場的描寫細致入微。教學時,學生畫出表現嘎羧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為,入情入境地朗讀、想象,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課文的情節中去。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打開思路,發揮想象,流露真情。通過隨文小練筆,既深入理解了課文,又豐富了語言。
三、 觸動心動點,流露真情
在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感人至深的文章,有的表現了對親情的無限眷戀,有的歌頌了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美好情感,有的謳歌人間真情的感人故事,還有打動人心的童話故事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置身文本情境,感悟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觸動學生心里感動點,與文本對話,寫下內心的真情實感。
例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學生學習了課文,內心充滿了憤怒與惋惜,迫不及待地想把內心的感受一吐為快,教師以此為契機,讓學生對照自己的生活實際,以《我想說……》為題寫一篇短文。
這一類練筆,經常在總結全文,升華情感階段,學生在練筆的同時,進一步領會了課文的思想內涵。
四、 抓住延伸點,續編故事
有些文章結尾人物的命運,未知情節的發展變化意猶未盡,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教師可以因勢利導,讓學生開拓思維,大膽想象故事的繼續發展,適時訓練學生續寫故事。
例如《窮人》一文,桑娜告訴丈夫自己已經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家后,課文就戛然而止。教學到此處,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孩子的命運會怎樣呢?桑娜和丈夫帶著七個孩子在今后的日子怎樣“熬”呢?聯系文本內容,把想象的故事續寫下來。學生沿著故事的發展續編故事,激發了學生習作興趣。但也常常出現想象不著邊際,因此,要給學生特別提示,無論故事怎樣發展,不能改變主人公的品質及故事情節的主線。
文本中可供學生小練筆的潛在資源很豐富,為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與運用提供了最好的材料,教師智慧地挖掘利用教材中的讀寫點,拓展課堂小練筆空間,扎實寫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