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珍??
摘 要:無論是在小學、初中還是在高中、大學,學生都會遇到過失失分的問題。過失失分就是那些學生明明會做的題目,受主觀因素影響而失分。產生過失失分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學生是因為粗心大意,有的則是因為心理素質不過硬,還有的是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或是寫字潦草。很多教師和家長都會在孩子的試卷中發現這些問題,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過失失分的情況就更多了。筆者針對一年級學生的這種情況進行了一些分析,找到了過失失分的幾個原因,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關鍵詞:一年級學生;數學考試;分析與策略
無論是在小學、初中還是在高中、大學,學生都會遇到過失失分的問題。過失失分就是那些學生明明會做的題目,受主觀因素影響而失分。產生過失失分的原意有很多,有的學生都是粗心大意,有的則是心理素質不過硬,還有的是沒有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或是寫字潦草。很多教師和家長都會在孩子的試卷中發現這些問題,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過失失分的情況就更多了。筆者針對一年級學生的這種情況進行了一些分析,找到了過失失分的幾個原因,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一、 一年級學生過失失分的主要原因
(一) 沒有形成端正的學習態度
受年齡限制,一年級小學生對學習尚未產生足夠成熟的認知,他們活潑好動,愛玩愛鬧,這就使得他們無論是在上課時還是做作業時都無法集中注意力,等到考試時也難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改變。
(二) 考試時沒有集中注意力
筆者教過幾屆一年級的學生,發現他們全都有一個極為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坐不住。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筆者需要多次提醒他們才能穩當地坐著上完一節課,到考試的時候就更難坐住了,一會兒東張西望,一會兒搖頭晃腦,這樣他們根本就無法靜下心來答題,也無法將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到考試中來。注意力不集中,答題時肯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的腦子里充斥著大量與考試無關的信息,答題的效率也會隨之而下降。
(三) 學生的心理素質不過硬
一年級的孩子剛進入小學,第一次體會校園生活,第一次面臨考試,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會對學生的考試成績虎視眈眈,這就使得學生產生了很大的焦慮心理。他們在考試之前就會很擔心自己考不好會遭到家長的責罰,因此在考試過程中緊張情緒會一直圍繞著學生,那些平時會做的題目就不知不覺地做錯了。
(四) 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學生過失失分這一問題上,學習習慣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注意力、心理素質都是可以通過一定的培養、鍛煉得以加強的,而好的學習習慣則需要更長時間的嚴格要求。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書寫習慣,在考試中他們的成績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在教師讀題時,他們可能會無法集中注意力聽題目的要求,當老師讀完了他們還不知道要做什么;答題時書寫非常潦草,很多學生的0和6看不出差別,2和7也經常互換;寫錯了的時候就用橡皮擦掉,擦得試卷上黑乎乎一片,自己都看不清題目要求了。這些不良習慣都會為學生的學習和考試帶來很大的障礙,出錯也是意料中事了。
(五) 教師方面的原因
從教師自身來說,有人把過多的時間用在了課堂講述上,想要給學生灌輸更多的知識。這樣使得學生只能在課間急急忙忙地寫作業,不僅效率低,還使學生養成了一個新的不良習慣——敷衍作業。有人則是低估了板書的作用,沒有養成寫規范化板書的習慣,有的是板書不完整,有的則是有算式沒答案,或者是有答案沒單位。一年級的學生模仿能力非常強,受教師影響,就會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習慣。
二、 采取有效措施,預防過失失分
過失失分的原因非常多,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來預防呢?筆者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 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數學這門學科的應用性非常廣泛,有著嚴密的邏輯性與生活性。因此,教師要經常教育學生,數學計算是不能出錯的。筆者也會將一些因為小錯誤而導致大事故的事件講給學生聽,也為他們講了“大意失荊州”的故事。聽了這些故事,學生都很有感觸,紛紛表示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要更為認真、仔細。雖然一年級的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嚴密性還沒有太多的感觸,但是在他們的心里已經產生了類似的印象,這對他們將來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那些平凡的小故事教師要有效地利用起來,使學生從思想上重視起來,在對待數學問題時能夠做到一絲不茍,逐漸地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
2.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低年級學生經常在做作業或考試時摸摸這兒,摸摸那兒,一會兒摳摳橡皮,一會兒蹭蹭鉛筆。為了改掉學生的這些壞毛病,筆者就向他們提出了“三個一”的要求:只能在課桌上放三樣東西,分別是一支筆、一塊橡皮、一把尺子。在做家庭作業的時候,家長往往會把寫作業所需要的所有東西都放在桌子上,防止孩子來來回回去拿。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看著滿桌子的文具,孩子的思緒很容易飄走,導致他們心浮氣躁。我們要盡量減少學生課桌上擺放的物品,給學生一種簡單明了的感受,使他們能夠將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學習中來。
此外,教師還要培養學生一些基本的審題能力,筆者的做法就是讓學生在日常做題的時候留下自己的審題痕跡,以審題痕跡來表明自己的思路。如:池塘里有15只青蛙,又游來了10只青蛙,池塘里一共有幾只青蛙?在做此類題目時,學生就能明白“一共”是本題的關鍵詞,他們就會拿筆將這兩個字圈起來,提醒自己應用加法來解決問題。
3. 培養學生細心的習慣
我們經常會這樣告訴孩子:“以后做題要細心,不能再粗心了。”雖然老師和家長說了很多遍,但是學生仍然不知道怎樣做才是細心。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于自我的認知能力尚不充足,自制力也較差,因此家長和教師需要為學生展示一下細心的做法,教會學生細心,而不是一直在口頭上提醒。說得再多,學生也很難理解,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
筆者經常采取一些小方法來培養學生的“細心”,如做列豎式計算的題時,筆者就經常要求學生記住“列、算、填”這三個字。列是要列豎式,做到數位對齊;算是計算,從個位算起;填是將所得答案填到橫式之后。自從掌握了這個法寶,學生在做題過程中果然有了很大的收獲。
導致學生過失失分的原因有大有小,可能是家庭環境導致他們的學習態度與情緒受到影響,也可能是前面的體育課學生運動過多而影響到了正常的發揮。結合這些情況,我們都要針對不同的原因來采取不同的措施,預防過失失分的產生。當然了,要想完全的預防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間能夠達到的,但是,如果我們能夠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不讓任何一個環節脫節,相信學生過失丟分的現象肯定會大有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