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摘 要:“留守學生”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自己留在技職校生活和學習,并需要其他親人幫忙照顧的未成年學生。據不完全統計,技職校中,留守學生約占所有學生的15%,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群體。無疑,許多“留守學生”的家庭條件較好,其中部分學生因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不僅家庭經濟變得更為寬裕,而且性格也變得更加堅強、獨立、開朗、樂觀了。他們把對父母的思念、感激轉化為了學習上的動力,提高了學習成績。但大部分“留守學生”無論在生活和學習上都存在著諸多問題。
關鍵詞:留守學生;心理障礙;性格缺陷
一、 造成“留守學生”的原因
造成“留守學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農民的土地被征用,他們中很多選擇了外出打工來維持生計;(2) 現代社會交通比較便利,一些工薪階層考慮到周邊城市更發達,經濟水平更高,于是選擇了將孩子寄宿在學校,自己去周邊城市打工;(3)現在社會的離婚率較高,很多學生的父母重組了家庭,孩子便托付給了祖輩代為照顧。歸納如下:溺愛放縱,教育難;缺乏管護,安全難;隔代管教,監護難;管理脫節,磨合難。
二、 “留守學生”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心理不健康,性格有缺陷,價值觀扭曲
由于“留守學生”的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或者家庭破裂,導致這些孩子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心理問題。他們的情商比較低,不夠陽光,缺少安全感,比同齡的孩子少了些許的開朗、活潑、樂觀。性格上也有一些缺陷,脾氣暴躁,易怒,一言不合便動手。
技職校比較注重對學生技能的培養,實習過程中,安全尤為重要。但由于“留守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之間往往存在安全銜接上的“真空”,學校老師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且因這些孩子自控能力較差,導致實習過程中頻頻出現借助實習工量具打架等安全事故。
(二) 行為偏差
很多“留守學生”都是祖輩或者親戚朋友幫忙照顧,存在隔代教育或者親戚朋友無法管太寬的原因,這些孩子的日常行為也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撒謊,不能受委屈,語言行為習慣較差,不守規矩,不懂得遷就和包容,罵人、打架的事也常有出現。
(三) 學習成績不理想
“留守學生”的父母或監護人對孩子的期望值過低,對其學習介入過少。特別是托付給祖輩照顧的“留守學生”,由于監護人年齡大,其行為和思想與孩子有太多的隔閡,生活和教育上有太多的障礙,教育管理的手段也較為落后和單一,導致“留守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理想。
三、 對策與建議
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職校“留守學生”的問題日益凸顯,并且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是一項無比艱巨的工程。必須從法律上、制度上整體考慮,多管齊下,采用多種形式協助解決。
1. 實施關愛留守學生責任幫扶制度
學校可根據“留守學生”的實際情況,簽訂不同學生的“承包責任書”,即將這些學生以不同的方式“承包”給相應有條件的教師,讓他們不再處于“放養”狀態。但凡寄宿的“留守學生”,教師應經常與其交流、溝通,多參與他們的日常生活交際,以便隨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非寄宿的“留守學生”,教師要通過定期家訪,多與他們的臨時監護人溝通,及時反饋學生在校的各項情況,協助監護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2. 建立留守學生檔案和聯系卡制度
對于“留守學生”,學校、老師、班主任要認真排查,清算出這些學生底數,建立學生檔案和聯系方式,如:基本情況、家庭住址、家長姓名、臨時監護人及聯系方式等,方便有任何情況發生時能及時取得與這些“問題學生”臨時監護人的聯系。班主任還應在建檔過程中充分考慮“留守學生”的特殊性,及時補充和變更檔案,并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建立網絡聯系方式,以便時刻關注學生動態。
3. 實行留守學生“談心日”制度,加強對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應重視“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學校可通過建立“心理輔導日”或“談心日”,隨時了解其心理變化,并對心理問題做適當預防。班主任也可定期召開“留守學生”的相關會議,平時多關心這些學生的身心變化,并通過多方面引導使“留守學生”能換位思考,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辛,從而改善其行為習慣。
同時,學校也可通過開設心理輔導課程來對“留守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可根據實際情況開設“心理咨詢室”或“傾訴信箱”,讓學生有地方傾訴煩惱和排解憂愁,從而打開學生的心結。
班主任也可通過開展主題班會活動或班級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能力,讓“留守學生”能在歡樂、積極、和睦、溫馨的集體環境中成長、學習,同時為“留守學生”更好地融入集體提供有效途徑。
4. 建立留守學生的應急機制
“留守學生”往往是突發事件的主要誘因,有效地預防事情發生固然必不可少,但當事情發生時,更好地解決才是重中之重。故學校應建立“留守學生——學校——家長(監護人)——政府”之間完備的聯系方式和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以便于問題的更好解決。
5. 注重勵志教育,消除心理障礙
對“留守學生”而言,學校教育是其健康成長的關鍵和核心,老師綜合素質及教學水平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技職校教師要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光重視學生技能的培養,更要兼顧學生心理教育。老師可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采用多樣化的勵志教學方式,如講述身邊的名人事跡,舉辦勵志主題班會等活動,通過榜樣的力量感化周圍的“留守學生”,讓其逐漸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消除負面情緒。
6. 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技職校不但要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也要注重多開展積極向上、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營造以優秀的民族文化為主體,健康生動的校園文化。凈化校園環境,倡導誠信高尚的校園文明,引導校園文化氣氛向健康的方向發展。豐富學生課外文化活動,讓學生的剩余精力朝著健康、積極、樂觀的方向釋放。
參考文獻:
[1]章建國.農村學校“留守學生”的調查研究[J].教學月刊,2009,(01):37-39.
[2]朱衛東.職校留守學生心理改善實例分析[J].江蘇職業技術師范學院,2008,23(0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