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紅
摘 要: 小學數學應用題是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還是學生在應用和考試容易出錯的題型。本文主要談析小學教師應用題教學的有效性,主要目的是達到學生的學以致用,最終提倡小學教師數學教育在教學中運用快樂、先進的教學方法,實現小學數學教育的素質教育。
關鍵詞: 應用題;素質教育;習慣;數量關系
素質教育改革這么多年,我們的教育一直陷入一種怪圈,就是應用題占用教學時間的比重越來越多,而其他內容很少,教師甚至學生都不關注其他數學教學內容,而把應用題當做眼中的“肉中釘”。問題何在?成為困惑很多老師和學生的一個難題。我們學校組織大量的聽課調研,本人發現我們學校的大部分數學教師在應用題教學時采用封閉落后的教學模式,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一是教學目標應試,學校和教師以100分為首要目標,注重題海戰術的訓練,不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二是教學活動應試,學校數學教學活動和選用應用題題材內容以應試為定向,教師敷衍了事,不注重教學質量;三是題材內容應試,題材內容瞎編亂造,胡亂發揮,缺乏現階段動向。以上方面,學生只能跟著學校和教師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思路在前行,缺乏創新和探索未知的精神,慢慢就形成了開頭所描述的現象。
以我們學校為例,我們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培養學生“三遍”審題的習慣
大量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很多學生在遇到應用題的時候,不是不會做,而是盲目判斷認為,這些題就是平常教師講解的某些題型,甚至題目沒有認真審讀,做題思路已經形成。在解答的過程中,按照平常的題目生搬硬套,自以為是。殊不知已經掉進出題人的陷阱。所以我們學校在數學教育中,要求學生養成應用題閱讀三遍的習慣,在閱讀題目的過程中,思考這道應用題的問題是什么,過程是什么,結果是什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詳細摸清應用題的“題意”,運用平常學過的知識點,熟練解答。另外,在解答過程中,還要培養學生的演算技巧,不能馬虎。總之,不能一些簡單的應用題,最終產生了陌生的分數。
二、 重視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分析
什么是數量關系,顧名思義指題中已知量和變量的關系。作答應用題,首先數量關系要弄明白,然后運用學習過的四則運算選擇合適的算法,把應用題中的問題轉化成可以計算的數學算式,通過算法進行巧妙的解答。總之,數量關系是否清楚是解答數學應用題的關鍵,是數學應用題教育的核心環節。平常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特別是講解數學應用題的時候,側重訓練學生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和他們之間存在的相依關系,把數量關系從題中分析出來。如:兩艘輪船同時從相距900千米的兩個城市相對開出,10小時后相遇。一艘輪船每小時行駛40千米,另一艘輪船每小時行使多少千米?這道題存在兩個數量關系:(1)兩地距離÷相遇時間=兩艘輪船速度之和;(2)兩艘輪船速度和-一艘輪船速度=另一艘輪船速度。找到這兩個數量關系,題目馬上迎刃而解。
三、 題型格式變得更豐富多彩
題型方式的呈現要多種結合,例如:文字式,情景性,混合型等,拓寬展現的空間和方式。如:劉大媽在超市買了2千克西紅柿,如果剩下的錢她還可以買3.5千克黃瓜,那么她總共帶了多少錢?假如她帶了22元錢,那剩下的錢她還能買多少千克白菜?(情境圖中呈現西紅柿、黃瓜、白菜的價格)不一定題目的結構是好的,也可能情景比較復雜,數據可能需要取舍,解決方式也可能不是唯一的,也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如:天翼4G月租費60元,通話費0.1元分;聯通通話費0.7元分,不需要月租費。那么入什么網更加經濟實惠呢?為什么?
四、 變更重視教學過程的模式
之前數學應用題教學,數學老師大多數認為只要把應用題的答案算對,應用題教學就是成功。這種教學模式,雖然對應試教育來說,最終的結果是十全十美,但往往會忽視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容易讓學生認為,學好數學,就是學好數學應用題,對以后學習思路的養成具有大大的不益。如果要想真正讓學生愛上數學應用題,就要培養學生愛上解答數學應用題的過程,例如:培養認真讀題興趣,舉一反三興趣,多種解題思路興趣,讓學習數學應用題成為學生的愛好,而不是甜蜜的負擔。
五、 發揮圖形的教學作用
大量教學實踐證明,圖形有助于學生理解數學應用題。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在解答應用題過程中,盡量借助圖形手段,來提高解題效率和方法。例如:遇到路程問題,多畫線段圖,借助線段圖讓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呈現黑板上、白紙上和試卷上,讓學生更直觀的看到,避免思路中一直抽象存在。還有一些其他應用題,比如:比多比少,通過線段一畫,答案赫然紙上,真是美哉美哉!。
總之,要使學生愛上學習小學數學應用題,要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多運用熟悉的場景和熟悉的知識,舉一反三而不生搬硬套。教師教學也要借助先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讓課程更豐富,讓講解過程更生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應用題的過程,我們的素質教育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