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春
摘 要: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性,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人文精神的宣傳,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同時,培養學生人文精神也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目的。因此,本文將主要從小學閱讀教學的現狀以及小學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方法這兩個方面進行闡述,為在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人文提供合理化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 小學閱讀教學;人文精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要求在進行小學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創建一個有人文味的語文教學課堂。同時,語文課程本身就具有強烈的人文性,與人文精神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人文精神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要善于采用教學方法,實現課程科學化與藝術化的融合。
一、 小學閱讀教學現狀
在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其次,教師沒有將學生和自己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沒有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1]。同時,語文中的文章內容都帶有較強的人文性質,學習文章不只是要教導學生理解文章語句,學會知識,更要求學生領悟文章中想要傳達的思想感情,并將其延伸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但是,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沒有對閱讀的主旨進行進一步的深化。
二、 小學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方法
(一) 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
想要培養學生人文精神,首先要保證一個良好的民主條件。只有建立民主的班級氛圍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人文情懷。因此,在進行小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營造寬松的民主環境[2]。在教學課堂,教師盡量多采用商量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間討論與交流,從而活躍學生的氛圍,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深入地探討,在自主探討與思考中領悟閱讀教學中的人文精神。
例如:在講解《陶罐與鐵罐》這篇文章時,教師不能僅通過自己的講解,將文章的內涵直接傳授給學生。教師要站在尊重學生的立場上,讓學生自主去思考,總結文章主旨,如:在閱讀整篇文章過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想一想文中的陶罐與鐵罐都有怎樣的性格?”“為什么很多年后,鐵罐不見了,而陶罐依然存在呢?”“通過閱讀這篇文章,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在提問之后,學生在互相討論的基礎上找到問題的答案,從中掌握文章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學會謙虛與平等待人的品格。在講課過程中,如果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要虛心聽取學生的提問,并采用恰當的方法解答問題。
(二) 教學提問,借助多媒體開展閱讀教學活動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僅是要教授學生知識,更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讓學生感受人文精神的基礎是進行語言積累,在對課文進行分析與理解的過程中夯實學生的人文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多提一些問題,促進學生人文精神培養。同時,教師可以借助于現代的教學技術,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直觀的景象,加深學生對文章人文精神的理解。
例如:在講解《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教學內容時,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充分地自主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尋找文章中能夠串聯起全文的一句話。讓學生思考第一段的“那里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這句話主要起到什么作用。當學生了解了這是個總領全文的句子以后,讓學生去欣賞西沙群島的景象。為進一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了解西沙群島的魅力,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方式,以更加直觀的形式呈現出西沙群島的景象,五光十色的海水、各種各樣的珊瑚以及顏色各異的魚。讓學生融入到這種情境中體會西沙群島的可愛與美麗,感受到偉大祖國的山水魅力。從而增加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滿滿的自豪感。
(三) 結合學生生活經驗激發學生情感共鳴
教學的重要任務是促進學生感情發展,在激發學生的情感的過程中理解課文[3]。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與人生感悟,形成文章與學生之間的共鳴,最終促進學生獨特個性的形成。讓學生形成情感共鳴是人文精神培養的關鍵因素,讓學生在體味閱讀中聯系自身,由此及彼,達到凈化心靈的目的,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形成。
例如:在講解《一個村莊的故事》這篇文章時。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整篇文章,大概地掌握文章的主要意思,然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共同討論造成村莊毀滅的原因。通過學生共同討論會得出結論,因為人們濫砍濫伐造成村莊的消失。為了進一步深化此文,教師要善于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引起學生思考與共鳴。讓學生講述一下自己周圍的環境,如:教師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生活的環境是怎樣的?樹木長得茂盛嗎?水清澈嗎?有哪些學生想要和我們分享一下?”這便充分地激起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有些學生說,樹木被破壞,工廠排放了大量的廢氣,還夾雜著刺鼻的味道。最后,教師總結,出現這樣的情況到底好不好呢?學生肯定回答不好。然后教師接著提問:“所以我們應該怎么做?”并叫班上幾個學生回答。讓學生明白減少濫砍濫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方式比教師直接講出文章主旨更有效,讓學生形成更深刻的保護環境的意識,促進學生人文精神培養。
三、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開展小學閱讀教學時,要重視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時,要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要營造一個民主的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思考與討論的時間與空間。最后,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激起學生情感共鳴,最終達到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教學目的,促進學生語文知識能力提高。
參考文獻:
[1] 陳軍科.人文精神,當代社會發展與人的解放和文化自覺[J].求索,2015,15(03):77-83.
[2] 崔建新.人文素質及其培養[J].北京示范大學學報,2015,12(01):69-76.
[3] 顧小燕.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方法[J].語文教學通訊,2015,89(07):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