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朋
摘 要: 史料研讀是歷史課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導入是一節課的點睛之筆,落實史料研讀到導入中,精選史料,利用史料研讀提高導入的生動性,能吸引學生快速投入到課堂學習。當然,課堂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而利用史料導入,且使導入具有生動性、實效性,是歷史課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 史料研讀;導入;學生興趣
歷史學科,包羅萬象,時間、空間跨度大,有其學科特點。歷史教學也有其學科特點,史料研讀作為探究歷史事實的重要手段,越來越受到一線歷史教師的重視。歷史中的活體已經無法再現,因此,學生學習歷史時,為了更好地了解歷史、認識歷史,就必須依靠史料。在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受到越來越多學者與一線教師的認同。史料研讀服務于歷史教學,有一些基本條件,筆者就史料研讀落實到課堂導入中展開論述,以期拋磚引玉。
導入是一節課的點睛之處,好的導入會吸引學生迅速投入課堂學習。而差勁的導入則在課堂伊始即敗壞了學生的學習胃口。如何衡量導入的好壞?最基礎的著眼點應在于是否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當然,課堂導入的方式有很多種,筆者以自己的教學經驗為例,從史料新奇性抓住學生獵奇心理,強烈對比,學生生疑,與現實緊密聯系,以現實生活入手和史料融入現代元素,學生喜歡的四個方面來粗淺談談落實史料研讀到課堂導入中。
首先,史料導入要有新奇性,抓住學生的獵奇心理。以《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一課為例,這節課導入我嘗試過很多次,最終選擇了以中國第一樁離婚案導入。這個導入迅速吸引了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迫切想要了解中國第一樁離婚案。當我吟誦學生學過的詩《再別康橋》時,學生已經沸騰了,同時學生也猜到了跟徐志摩有關。我把當時徐志摩的離婚登報聲明給學生看,學生開始了解這一事件,引入到這一事件發生的背景上——中國的新文化運動,簡單解釋新文化運動的內涵,學生對本課有了基本的把握。我也嘗試過以胡適的詩《蘭花草》改編的歌曲導入,雖然此歌朗朗上口,清新爽朗,但學生并不感興趣,因此,用來導入新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第二種導入方式是對比強烈,學生生疑進入課堂。以《甲午中日戰爭》一課為例,我采用了央視著名主持人水均益的一段話。“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講它是我們最近的鄰邦?!灰聨@個詞幾乎成了我們形容它時必不可少的詞匯。然而,在地球上現有的國家中,它卻是離我們最遠的一個國家?!弊罱c最遠對比強烈,學生都了解日本在地理位置上離中國最近,而最遠是為什么呢?有學生會回答是八年抗日戰爭,也有預習得比較好的同學知道跟甲午中日戰爭有關,學生帶著“最遠”的疑問開始甲午中日戰爭的學習,這種導入的方式也很好。
第三種導入方式是與現實聯系,從現實入手。上到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一課的時候正是孔子的生日,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正是本課的重點。因此,我以有人主張以孔子生日為教師節,而不再采用西方的9月10日為教師節導入,引導學生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進而引入到孔子的思想,學生對孔子的生日感興趣,所以導入效果也很好。在另外一個班級,我依然使用孔子生日為導入,但用的是孔子生日時在山東曲阜舉行的祭孔大典,讓學生觀看視頻,跟隨祭孔大典一起進入本課的學習。同樣是這節課,在有的班級,我以道家思想來導入,道家思想講事情是相對的,講無為而治,初中的學生就不太能理解,他們的思維還沒有發展到能夠跳過感性思維直接到達理性思維。在道家思想上,我引用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中的史料,以牙齒和舌頭的對比來講。老子認為,事物是相對的,是相互轉化的,就以堅硬和柔軟為例,大家都認為堅硬是厲害的。老子舉例人老了之后,牙齒都掉光了,但是舌頭卻一直都在,通過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東西來講萬事萬物是相對的思想。這樣生動、活潑的史料符合學生思維發展特點,因而能被學生接受吸收,在導入時,加入學生的互動,效果也很好。
第四種導入方式是史料融入現代元素,融入學生喜歡與熟悉的元素,學生感興趣而導入新課。還是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為例,在有些班級,我使用的導入是《話儒》這個視頻,這個視頻以《千里之外》為背景音樂,歌詞替換為思想方面的,如“春秋戰國大動蕩百家如鋒芒,儒道墨法思想家心緒書千行,孔子設想護等級注重仁和禮,老子尚自然無為治邦國,韓非主張法權勢合以建中央,魯國墨翟無差別愛人如愛己……”,學生非常喜歡這首歌的旋律,從關注歌曲到關注歌詞,而這個視頻的歌詞契合本節課的內容,簡單有效地講了本節課的幾個重要思想,導入效果也很好。
導入在一節課中的作用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不斷進行嘗試。比如,在有些課程中,我采用簡單提問的方式,通過設問“你對唐朝的印象可以用哪些詞來概括?”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動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有些課程,我采用直接解析本課題目的方式,通過解析標題,本課的學習內容很清楚地呈現出來,也能吸引學生。就筆者而言,導入是一個基調,是一種好的感受,是一種帶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我在導入上動足腦筋,使課堂在導入時呈現較好的師生互動狀態。在我的嘗試中,這四種以史料為依托的導入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整堂課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江珠瓊.史料教學與高中歷史思維能力培養[J].文理導航,2016,01.
[2] 楊德志.充分發揮材料功能,突出注重學科能力考查——淺談2009年江蘇歷史卷的特點和啟示[J].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