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聲
7月下旬,我帶領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安師實驗中學的師生們進行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音樂采風活動,參加此次活動的還有全國中小學音樂藝術特色學校聯盟的貴陽市第十二中學等學校的師生。
我們迫不及待地前往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車窗外的景色急速閃過,公路兩旁的白楊樹活像當年立馬橫刀的蒙古大軍,大片大片的玉米和土豆地沿著燕山山脈一字排開,像極了忽必烈沙場點兵的戰場??磻T了長三角高樓林立的水泥城市,看多了云貴山區“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峰回路轉,錫林郭勒廣袤的草原著實給了我們一種全新的體驗。
我與忽必烈有個約會,
我知道那個最遠古的故事,
就像我熟悉馬頭琴那優美的旋律,
蒼狼和白鹿,
蒙古族神圣而永恒的圖騰,
滴著先祖的血脈,
一代代相傳。
正藍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天堂草原錫林郭勒盟的最南端,是離北京最近的典型草原地區。全旗總面積為10182平方公里,總人口8.3萬人,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
正藍旗北部為渾善達克沙地,呈現出沙地草原的自然風光,南部為低山丘陵,展現出草甸草原的美麗景象,這里水資源豐富,有大小河流21條、湖泊147個,野生動植物資源眾多。
正藍旗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這里曾是大元王朝的龍興之地,元世祖忽必烈就是在這里建立了第一座草原都城——元上都,這里還是蒙元文化的發祥地,是察哈爾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我國蒙古語音標準基地,是國家重要的綠色畜產品基地,也是蒙古族現代文學奠基人納·賽音朝克圖的家鄉。
七月,牧草青蔥,
綠草是七月草原的靈魂,
格桑花是七月草原的太陽,
珍珠般的牛羊是七月草原的孩子,
勤勞純樸的牧人啊,
七月草原上空放歌的百靈。
此時,正藍旗上都鎮正在慶祝元上都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五周年。元上都曾是世界歷史上最大帝國元朝的首都,始建于公元1256年,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元上都南臨上都河,北依龍崗山,周圍是廣闊的金蓮川草原,形成了以宮殿遺址為中心,其他建筑呈分層、放射狀分布,即有土木為主的宮殿、廟宇建筑群,又有游牧民族傳統的蒙古包式建筑,體現出一個高度繁榮的草原都城的宏大氣派,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融合的產物,更是草原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融合的杰出典范。1988年,元上都被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6月29日,第36屆世界遺產大會正式宣布將中國元上都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錫林郭勒大草原作為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水草豐美,有“牧草王國”之稱。這里土地肥沃,草勢茂盛,牛羊馬匹成群結對悠閑地吃草漫步,享受著大自然饋贈的豐盛美餐。白色的蒙古包散落在草原上,遠遠望去就像一朵朵漂亮的小花。大朵大片的棉花云飄浮在我們的頭頂,當我伸手妄想觸摸時,它們卻躲開了,飄向遠方。蒙古包里,酥油茶滿屋飄香,馬奶酒醇厚醉人,我們剛認識的蒙古族朋友開始唱歌了。聽,那歌聲里有飛沙走石、萬馬奔騰,真是跌宕起伏、蕩氣回腸;聽,那歌聲唱綠了草原,唱醉了人心……
草原的夜,一只鷹翱翔,
我抬起頭來眺望星空,
這時河漢無聲,鳥翼稀薄,
青草向群星瘋狂地生長,
馬群忘記了飛翔。
草原的夜是靜謐的,躺下來與青草來一次對話,你能聽見露珠的滑落、花朵的綻放……我們采風時正值電視劇《楚喬傳》熱播,而劇中第一集楚喬被狼群追逐場景的拍攝地正是正藍旗桑根達來鎮。這個小鎮位于錫林郭勒盟南部,地處渾善達克沙地腹地,沙丘間分布有大面積的河谷盆地和塔拉草場,自然風景優美。
驕陽如火的夏季正是放牧的好時節,勤勞樸實的牧民們早早出門放牧、擠奶,這片土地就是他們一生的依戀。牧民們皮膚黝黑,身體壯實,說話直爽且熱情好客,他們為我們端上了各式蒙古小吃,純正的酸奶、醇香的馬奶酒,還有噴香的炒米飯,這些都是草原的味道。
烤全羊經過6小時以上的秘法腌制烤炙,外面一層羊肉入口酥脆,再蘸上孜然和辣椒粉,咸辣香脆有筋道,滿嘴流油又不膩,這讓同行正在減肥中的張老師、何老師也忍不住大快朵頤。飯后,再來一場熱鬧非凡的篝火晚會,在蒙古族動感十足的歌舞聲帶動下,大家手拉手圍著熊熊的篝火熱情洋溢地舞動著。
近年來,錫林郭勒草原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推出了滑草、騎馬、射箭、開卡丁車等多種游玩體驗項目,游客們來此既能領略到茫茫草原的大好風光,又能感受到縱馬馳騁、張弓射箭的豪邁風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