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血糖、血壓、血脂之后,血液黏稠度也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血液指標。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劉洪智介紹,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各種血細胞、分子顆粒之間以及血液與血管壁之間會產生一定的磨擦力,這種磨擦力就是血液黏度產生的原因。一旦血液黏度升高,血液流動減慢,大量脂質、脫落的細胞等易沉積在血管內膜上,血中纖維蛋白、血小板等趁機在異物上聚集,使血管腔狹窄,甚至形成血栓,更加阻礙血液的正常流動。由此可引起一系列與供血不足相關的癥狀及臨床表現,醫學上稱為高黏稠血癥。
血黏度高主要有以下3個身體信號。一是早晨起床后頭暈,晚上頭腦相對清醒。有的人早晨起床后就感到頭腦不清醒、思維不流暢,可是到了晚飯后,精神卻達到了最好的狀態,這很可能是血黏度高惹的禍。二是午飯后犯困。健康成年人午飯后的困倦感,可以忍耐,但血黏度高的人午飯后犯困,如果不休息一會兒,就會渾身不適,整個下午都無精打采。這是由于血液黏稠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只有小睡片刻,精神狀態才會明顯好轉。三是下蹲困難。血黏度高的人肥胖者居多,這些人很難蹲著做事,或蹲著干活時胸悶氣短。這是因為人下蹲時,回流到心臟的血液會減少,如果血液過于黏稠,就會使肺、腦等重要臟器缺血,導致呼吸困難、憋氣。
大量研究證明,許多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如冠心病、心梗、腦血栓、高血壓病等均與血液黏度升高密切相關。臨床觀察發現,許多常見癥狀,如頭痛、頭脹、聽力下降、耳鳴、記憶力減退、嗜睡等也可能是血液黏度異常在作怪。血液黏稠的人群,日常生活中飲食宜清淡,少吃高脂肪、高糖、高鹽食物,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深海魚類、豆類及豆制品、黑木耳等。必要時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藥物治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