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津市經濟發展研究院課題組
天津市2017年第一季度產業形勢分析
◎文/天津市經濟發展研究院課題組
2017年一季度天津產業形勢呈現三個特點:行業發展呈現分化趨勢、動能轉化帶動產業轉型、創新融合催生新型業態,然而從結構來看,天津的產業結構仍然存在長期與短期的系列問題。為此,本文提出了加緊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大力度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等建議。
產業結構;動能轉換;制造業
2017年一季度全市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深入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667.18億元,同比增長8.0%,三次產業平穩增長,增加值分別增長3.0%、7.2%、8.7%,產業結構為0.5∶44.8∶54.7,三二一產業結構體系基本確立。
(一)行業發展呈現分化趨勢
以石化和冶金為主的傳統工業增速逐步減緩,以先進制造業為主的工業和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服務業高速發展。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主要行業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呈負增長,降幅分別為14.4%、1.9%、2.1%;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幅收窄,僅為3.6%,較去年同期下降10.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主要行業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醫療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實現同比增長23%、14.7%、17.6%、11.4%和14.2%,高于工業平均水平;服務業中其他服務業的增加值增速達到12%,高于服務業平均增速3.3個百分點。
(二)動能轉化帶動產業轉型
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服務業的經濟增長主導作用越來越明顯,新興服務業增長迅猛,傳統服務業基本平穩發展。一季度,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92.0%、45.2%、24.8%、16.1%;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3% 、5.8% 、5.9% 、8.7% 、5.1%。從第二產業來看,裝備制造業的主力帶動作用增強,高技術產業的拉動作用逐漸顯現。一季度,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2%,拉動工業增長4.8個百分點,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消費品制造業增長10.7%,拉動工業增長2.5個百分點。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以及生物醫藥四個新興產業占工業增加值的24.3%,拉動工業增長3.4個百分點,正在形成工業穩增長的新動力。
(三)創新融合催生新型業態
在新的科技發展推動下,原有產業之間的界限逐漸變得模糊,產業之間相互交融的現象不斷出現,催生了一批新業態、新模式。網絡化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制造新模式逐步推廣,卓朗科技等一批企業迅速成長,我市重點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業普及率達64%左右,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50%左右,高于全國水平。共享單車、網絡約車、遠程教育、在線醫療等新服務模式不斷涌現,帶動 “互聯網+”相關服務業較快增長。自2016年12月到今年3月,飛鴿公司已為ofo完成了80萬輛功效單車訂單,超過其年產能的三分之一。在共享單車拉動下,3月自行車產量增長41.2%。
(一)制造業升級步伐雖在加快,但新舊迭代基礎仍需穩固
石化、冶金為主的傳統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業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間的支柱產業更迭仍需要一定時間。一季度石化、冶金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高達33.2%,占規模以上優勢產業比重高達35.2%,仍舊面臨產能削減的艱巨任務;而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這六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工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優勢產業比重只有28%,有的行業甚至還出現負增長,如資源循環及環保產業增速為-22.2%。
(二)服務業量質雖有提升,但仍不高不強
一季度我市服務業增加值雖比工業超出459.42億元、高出22%,但并不意味著我市已名副其實的邁入服務經濟時代,服務業發展能級仍需要提高。2016年北京、上海、廣州服務業增加值分別是我市的2.1、2.0和1.4倍,占GDP比重分別比我市高25.7、16.5和14.5個百分點。我市現代服務業特別是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仍顯滯后,且內部結構不均衡。我市融資租賃業在全國雖具明顯優勢,但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仍然較小,2016年北京、上海、深圳的該行業增加值分別為我市的8.9、5.1和4.1倍。同時我市金融、物流等增長后勁不足,一季度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同比下降1.3%,金融業投資同比大幅下滑86%。房地產業對服務業增長貢獻趨于減弱,一季度受宏觀調控政策影響,去年以來的爆發式增長態勢得到遏制,占到商品房銷售面積87.3%的住宅僅增長0.5%。
(三)經濟發展雖長期向好,但短期因素仍不樂觀
一季度我市地區生產總值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但港口貨物吞吐量、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和利用外資等運行指標都不甚理想。一季度港口貨物吞吐量下降1.1%,煤炭和鋼鐵吞吐量大幅下降16.0%、19.9%;一季度貿易出口增速3.4%,但受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及貿易增長放緩影響,外需市場短期內仍舊增長疲軟。我市投資結構仍需進一步優化,盡管工業投資一季度增長7.7%,然而1-2月同比增速僅為-2.7%,為近20多年來首次負增長。制造業利用外資水平出現巨大滑坡,一季度實際直接利用外資和實際利用內資分別為4.32億美元、259.44億元,分別下滑51.9%、26.9%。
(一)加緊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主動吸引北京投資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天津發展的最大機遇,我市應加大依靠北京、配合北京、服務北京的力度,更加主動地承接非首都功能,吸引航空航天、集成電路、高性能服務器、互聯網等北京優勢產業,與北京大院大所共建工程中心、產業轉化基地。加快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等承接平臺建設,依托首都資源培育產業發展新動力。同時要服務于中央設立雄安新區的發展大局,加快我市連接雄安新區的交通網絡建設,促進我市與雄安新區產業融合發展。
(二)加大力度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全面推進“雙萬雙服”活動,優化投資服務和營商環境。加快重大項目建設進度,推動A330交付中心等工業大項目盡早建成投產。以“三去一降一補”為重點,調整我市偏重的產業結構,加大力度處置僵尸企業、壓減鋼鐵石化產能、盤活空置商務樓宇。以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為重點,減輕企業負擔。全力推動海河產業基金進入實質運作,引導傳統產業同“互聯網+”“共享經濟”的結合,加大傳統產業同初創企業、新興領域企業的項目和資金對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立先進制造業產業技術研究院,加快中歐先進制造產業園建設,推進制造業提質增效。
(三)降低通關成本提高港口競爭力
受8·12事故影響,我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去年全年下降12.8%后,一季度繼續下滑,港口貨物運輸限制尚未全面解除,整車進口等物流業務流失到國內其他港口。建議盡快全面恢復港口正常業務,有效應對港口禁止汽運煤炭的政策影響,充分發揮天津自貿試驗區政策創新優勢,優化通關流程,減少港區內貨物轉棧費、轉棧堆存費、倒運費等額外成本,進一步提升天津港口的競爭力、輻射力。
(四)強化產業結構調整的人才支撐
我市去產能過程中從傳統產業轉出的冗余職工,很難短期內適應新興崗位的發展需求并轉移到新興產業,而新業態、新模式、新行業的發展都需要大量人才支撐,高端人才短缺制約著我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步伐。一個領軍型人才會帶起一個產業,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服務雄安新區建設中,我市應搶抓寶貴的人才資源轉移,優化人才服務水平,嚴防高房價抬高人才融入我市的生產、生活、消費和創業成本。
(課題組長:黃鳳羽 課題組執筆:王剛鹿英姿魏泳博李婷)
[1]天津市統計局.一季度我市經濟實現良好開局〔EB/OL〕http://www.stats -tj.gov.cn/Item/ 26777.aspx.2017-4-17.
[2]天津市統計局.天津統計月報,2017(3).
[3]天津市統計局,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天津現代服務業統計信息月刊,2017(2).
[4]天津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天津經濟運行與宏觀經濟研究(2016年).
責任編輯:虞冬青
F275.5
A
1006-1255-(2017)05-0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