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職業技術學院財務處,湖南 益陽 413049)
管理會計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
龔秋元
(益陽職業技術學院財務處,湖南 益陽 413049)
隨著中國走向市場經濟的深入,管理會計越來越在企事業單位發揮作用。作為一種內部報告會計,它通過一系列專門方法,用財務會計提供的資料和其他資料進行專門的加工、整理,形成報告,對各項經濟活動進行規劃控制,它在財務會計的基礎上進一步為經濟組織提供更有價值的會計信息,是內部管理者使用的管理工具,為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高職院校擔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使命。隨著高職院校辦學規模的進一歩擴大,高職院校的財務壓力也相應較大,迫切需要轉變會計理念。因此,管理會計在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中大有可為。
目前,高職院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預算管理不夠規范,表現在預算管理粗放化,主要是定額較粗,難以實現精細化管理的目的。預算編制不科學,流于形式。很多高職院校在編制預算時還是采用傳統的增量預算法,學校各部門年初自行申報當年的收支計劃,學院財務處再按照上年度的數據用“增量”來審定,最后上報學校領導班子會議通過后執行。在實際工作中,增量預算法比較簡便,但由于沒充分論證,因此不夠嚴謹。假如存在預算基數不合理的現象,那繼續增量就不會科學合理,這樣,也談不上戰略性導向,學校從整體層面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也是一句空話。另外,高職院校財務管理缺乏系統的評價指標,加上信息化程度不高,不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財務管理只對財務數據進行了核算而沒有深入地進行財務分析、效益考核、獎懲兌現,使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明顯滯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高職院校的進一步發展。而管理會計的應用,可以提高高職院校資金使用效率,在某種程度上緩解學院資金的壓力,對于學院優化配置資源,促進高職院校健康發展非常有益。
——有利于預算管理。高職院校的財務預算分兩部分: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一般而言,高職院校在年度內在教學科研等領域以及其他活動中取得的非償還性資金的計劃,叫收入預算。包括財政補助的收入、教育事業收入和經營收入,以及附屬單位的上繳收入、捐贈和其他收入等。而學院在年度內在教學科研及其他活動中支出資金的計劃,叫支出預算。它具體包括經營支出、基本建設支出、事業支出和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預算。因此,應用管理會計知識,加強高職院校的預算、控制與管理,對高職院校的預算進行編制,如采用零基預算法,促使管理者審查所有業務元素,分析費用項目和費用數額的合理性,綜合平衡費用預算,調動各部門降低費用,促進高職院校教育事業健康穩定向前發展。總之,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執行預算時要嚴格,而且應充分考慮執行過程中遇到的變化,把使用資金的空間留足,避免資金周轉出現困難。預算管理不是學校財務部門單方面的事,它的前瞻性和系統性都很強,需要全校各院系和各部門共同參與,通力合作。
——有利于投資決策。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加快發展步伐,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對投資的需求越來越旺盛。高職院校怎樣加強財務管理,管理的核心怎樣規避投資風險,降低投資成本,讓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是一門學問。投資決策學告訴我們,投資決策中的兩個要素,一個是貨幣的時間價值,另一是投資的風險價值。過去我們往往忽略了投資的時間價值,不明白同樣的資金在不同的時點上具有不同的價值,所以我們錯過了很多的機遇。現在,我們在計算資金價值時,應考慮貨幣時間因素。把不同時段內的資金按照統一時間進行折算,這樣將貨幣時間價值和投資風險價值運用到管理會計中,充分考慮過程中的風險和報酬,運用概率的方法,權衡和分析兩者的關系。以凈現值、投資回收期、內含報酬率、投資收益率等作為評價投資項目的評價指標,也作為經營業績,這樣的投資決策才會科學,才能優化投資組合,降低投資風險。
——有利于績效考核。績效考核對于高職院校的管理有促進作用。但也存在指標的設置主觀性較強的問題,影響了考評的效果。把管理會計的“平衡記分卡”體系,引入績效考核,可以大大提高考核結果的準確性?!捌胶庥浄挚ā笔且环N系統性的評價方法,它采用多重指標、從多個維度切入考核,全面又科學。它將考核評價指標分為財務效益指標、內部經營管理指標、外部指標、技術創新和學習指標,在設計層面,包含有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將一些關鍵信息注入關鍵指標,過程和結果非常醒目,這樣的業績評價框架,深受企業歡迎。高職院校怎樣將學校的目標具體化,以定量為主,定性為輔,同時充分考慮各院系、各部門、各崗位的實際情況,讓“平衡記分卡”在績效考核中充分發揮作用,確實是一個重大課題,管理會計學能夠提供這么一個科學的范式。
——有利于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是在變動成本計算模式的基礎上,以數字化的會計模型與圖式來揭示成本—業務量—利潤三者之間的內在規律性聯系,是企業進行決策、規劃和控制的重要工具。高職院校就可借鑒此方法運用于學院工作的一些領域。如學院的招生,按照現有師資和教學生活場所和設備,最多能滿足6500人的需要,超過這個招生規模需要額外支付外聘兼課費等相關費用,按40人約12萬元計算,同時需購置教育教學設備費約400萬元。假如學院計劃多招生1000人,可以增加500萬元的學費,則需要多支付約700萬元。這樣虧損就達200萬元。由此可以推定,在學校現有條件下,并非招生“多多益善”。管理會計理論告訴我們,只有對歷年各項支出費用進行分析,把它們分為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兩部分,用本量利計算公式,可以算出現有條件下,學院的最佳招生人數,避免盲目擴招,為學院的辦學效益最大化提供數據方面的支持。
管理會計理論應用于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實踐中,是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改革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符合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管理會計理論用于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工作屬于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不斷地完善,以及不斷地探索和發展。管理會計必定促進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斷增強高職院校自身的發展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