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政策
2017制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6月30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出席論壇并致辭。馬凱指出,建設制造強國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中國制造2025》是建設制造強國的行動指南。自2015年5月實施以來,工業基礎能力穩步增強,智能制造水平不斷提升,創新體系建設深入推進,高端裝備成果不斷涌現,有力推動了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了新舊動能轉換,促進了質量效益提升。馬凱強調,當前制造強國建設正處于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國內深層次矛盾依然較多,國際競爭更趨激烈,要堅持問題導向,狠抓創新驅動,推動制造強國戰略實施向縱深發展,促進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更大成效。要深入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重大工程,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促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升級。研究制定工業互聯網發展戰略,搭建多層次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全產業鏈要素整合優化和產業生態體系重構。建設國家新材料創新中心,發展一批關鍵基礎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夯實工業基礎能力。提高重大裝備的自主設計水平和系統集成能力,開發一批標志性、帶動性強的重大技術裝備。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充分激發制造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加強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和海外高層次引智,為建設制造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30日聯合發布數據,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7%,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制造業擴張步伐有所加快。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高于臨界點,原材料庫存指數、從業人員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低于臨界點。
6月30日發布的數據還顯示,6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9%,高于上月0.4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上升,非制造業延續穩中有升的擴張態勢。分行業看,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8%,高于上月0.3個百分點,服務業保持增長態勢。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6月29日表示,近日發布的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是中國主動向世界敞開大門、改善中國投資環境的又一重要改革,新《目錄》將更好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對實體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據介紹,2017年版 《目錄》體現出三方面特點:一是進一步縮小了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審批的范圍,除“境內公司、企業或自然人以其在境外合法設立或控制的公司并購與其有關聯關系的境內公司”以外,將不涉及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的外資并購設立企業及變更,包括上市公司引入外國投資者戰略投資,均納入備案管理。商務部還將同步建立配套措施,適時修訂出臺《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備案管理辦法》,明確并購設立企業及變更的備案程序。這將大幅簡化外資并購企業手續,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進一步放寬了服務業、制造業、采礦業的外資準入限制,限制性措施僅保留63條,比2015年版《目錄》93條限制性措施減少了30條。三是進一步擴大了鼓勵類政策范圍。《目錄》鼓勵類條目共348條,與2015年版《目錄》相比,新增6條,修改35條,新增了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設備研發與制造,3D打印設備關鍵零部件研發與制造,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等項目。新增和修改的鼓勵類條目將更好促進引資引技引智相結合,繼續鼓勵外商投資符合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方向的領域,支持外資廣泛參與 “中國制造2025”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調整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目錄和試行簡化審批程序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按照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要求,調整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目錄,簡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和審批程序,強化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有利于放寬市場準入、激發社會投資活力、促進“中國制造”品質升級。《決定》指出,要進一步調整實施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目錄。對能通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保障質量安全的輸水管、泵等19類產品取消事前生產許可;對與大眾消費密切相關、直接涉及人體健康安全的電熱毯、摩托車乘員頭盔等3類產品,實行強制性認證,不再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經上述調整后,繼續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減至38類。同時,對仍需實施生產許可,且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有效的飼料粉碎機械、鋼絲繩等8類產品,將許可權限下放給地方質檢部門。目錄調整后,取消、轉認證、下放幅度達50%,有利于持續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直接為企業松綁、降低企業的時間成本。《決定》要求,對繼續實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由質檢總局組織有關地區和行業試行簡化生產許可證審批程序。一是取消發證前產品檢驗,改由企業提交具有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產品檢驗合格報告。二是后置現場審查,企業提交申請、產品檢驗合格報告并作出保證產品質量安全的承諾后,經形式審查合格的,可以先領取生產許可證,之后接受現場審查。對通過簡化程序取證的企業,在后續的監督檢查中,如發現產品檢驗或生產條件不符合要求的,由發證部門依法撤銷生產許可證。簡化生產許可證審批程序后,部分符合要求的企業甚至可以當場取證,讓企業有更多的時間投入質量管理、技術創新等更重要的生產經營活動當中,為企業爭取更多發展空間,激發市場活力。《決定》強調,各地區、各相關部門要抓緊做好生產許可證管理目錄調整和試行簡化審批程序工作的落實和銜接,加快推進配套法規和制度建設,做好經費保障,完善相關技術標準,穩妥實施相關產品由生產許可證管理轉為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堅持放管結合、并重,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按照“雙隨機、一公開”方式加大抽查力度,增加抽查頻次和品種,對此次取消生產許可管理的產品實現抽查全覆蓋。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確保工業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落實到位。國務院將根據試行簡化審批程序工作情況,適時啟動法定程序,修訂相關行政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