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張曉紅



摘 要
酒店管理專業采取的傳統“2+1”人才培養模式盡管實習時間長,但因為與理論教學存在明顯的割裂,所以實習效果并不理想。文章針對這一問題,創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崗位能力分析的三步曲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以及社會實踐積分管理辦法。通過兩屆畢業生的實踐,對這一模式進行了驗證和進一步改進。
【關鍵詞】社會實踐積分;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由于忽視市場經濟規律和職業教育的特點,長期存在著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盡管高職教育者普遍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且與其他文科專業相比,酒店管理專業少則3個月,多則1年的實習期在時間上通常更長,但這并不意味著實習的效果就最好。目前,較多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采用“2+ 1”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兩年的時間在校內組織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輔之以實踐教學環節,1年的時間在酒店進行頂崗實習。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實踐教學主要集中在最后1年,課程設置與實踐有了比較大的脫節,學生的實踐能力很難得到提高。針對以上問題,對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改革。
1 基于社會實踐積分管理的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1.1 基于崗位能力分析設計的三步曲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行業調研,將酒店管理專業的就業崗位設定為初始崗位和發展崗位。前者包括各類一線部門服務崗位;后者包括各類一線部門的中基層督導崗位及人力資源助理、營銷助理、行政助理、客戶助理等崗位。同時,進一步分析了各類崗位所需要的任職能力。(見圖1)
結合行業調研和崗位能力分析,將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劃分為三個階段,校內校外雙線交替,最終形成“校內模擬、校外積分、產學交替、階梯培養”的人才培養思路。(見圖2)
在教學安排中,具體包括了三步曲:(見圖3)第一步是基本素質和職業技能的培養。主要通過第1、2、3學期的校內學習和第4學期的頂崗實習來完成。這一階段的校內學習和校外實踐均以一線服務崗位培養為目標。第二步是酒店督導能力的培養。通過頂崗實習后返校的督導管理類課程學習。第三步是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通過最后一學期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完成。
各階段的具體課程設置見表1。
1.2 校內實踐依托社會實踐積分制度
為了更好的將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相結合,校內教學過程除了教學做一體化和項目教學等課堂教學改革外,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還提出了社會實踐積分制度。這一制度主要是對大一、大二期間學生自主聯系的短期校外實踐活動管理。部分酒店管理的學生在一二年級會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兼職性質的時間,但這種實踐往往存在自發性和盲目性。因此,有些與專業相關度較低的兼職不僅對專業學習幫助不大,還可能在時間、安全等方面帶來負面影響。
社會實踐積分制就是對這一類性質的校外實踐進行正確引導和科學管理,具體做法如下:
1.2.1 將社會實踐積分納入學分體系,制定詳細的積分標準。
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了4個實踐學分。該學分須通過社會實踐中獲取。作為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必修學分,其保證了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全面性。調查顯示,實施該制度之前酒店管理專業從事社會兼職的比例不足40%,實施后頂崗實習前從事過社會實踐的比例達到了100%。
同時,對明確制定了社會實踐積分的標準。一是規范了社會實踐的具體內容,強調與專業的相關性。要求學生積極從事酒店及相關企業崗位的社會實踐。在行業調研中,發現酒店等企業在周末、節假日向本專業學生提供的兼職崗位主要包括餐飲服務員、客房服務員、茶藝師等。因此社會實踐積分制針對性地制定了這三類實踐崗位的實踐內容。(見表2)
二是以工作小時數統計實踐學分。由于社會實踐是利用學生的業余時間來完成,因此在制定標準時,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實際情況。通過對本專業學生兼職情況的調查,顯示其中從事兼職時長在“24小時以內/學期”的比例最高,因此制定了24個工作時積1學分的標準,原則上在學習的四個學期每學期必須完成1學分。
1.2.2 通過實踐導師和積分手冊雙重指導,規范社會實踐過程。
為了保證對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監控和管理,采取了實踐教師和積分手冊雙指導的的方式。一方面為每位學生分配1名實踐導師,一般有專任教師或合作企業的兼職教師擔任。實踐導師主要負責協助學生做好企業聯絡、突發情況處理、安全監督以及實踐考核等事宜。另一方面編訂了一本簡便易懂的《社會實踐積分手冊》。其中包括了實踐學分的計算標準、過程記錄、工作評價以及常見問題解答等。
1.2.3 將積分制融入多門課程,使課內課外相結合。
為了更好的發揮課堂教學與校外實踐相互間的積極影響,本專業許多教師都將積分制引入自己的專業課。例如不少學生就是在《專業導論》的酒店參觀過程中找到了合適的實踐崗位;《客房綜合實務》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收集客房服務流程的資料;《餐飲綜合實務》則將社會實踐中的客人評價納入課程考核。除此之外,還依據社會實踐積分制創新性地設計了一門《酒店產品體驗課》。具體設計流程如(見圖4)。
2 實施情況總結與評價
本專業自2013年開始實施基于社會實踐積分制的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現已順利培養兩屆畢業生。為了更好的了解教改效果,先后對2013級、2014級兩屆學生,共計135人進行問卷調查,同時對教師和相關企業進行訪談調查。
2.1 學生評價
(1)對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認同度超過80%,并逐年提高。其中2013級學生認同度82%,2014級學生認同度達到87%。
(2)積分管理仍存在較大改進空間。學生反映的問題包括實踐導師的協助力度不夠,社會實踐與第三、四學期的技能考證和自考等時間安排存在沖突。
2.2 教師評價
(1)對課堂理論教學產生積極影響。督導管理類課程以前普遍存在紙上談兵,學生理解能力有限的問題,但現在因為學生是頂崗實習后再返校學習此類課程,其實習經驗對于其理解學習督導管理知識和積極性都有明顯提高。
(2)學生的酒店服務技能操作和行業認知得到明顯提升。由于學生在校期間已積極參與專業實踐,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很容易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實踐經驗與專業理論相結合。鋪床、擺臺等實訓項目也因學生平時的實踐活動得到了較好的訓練。這一點在職業技能競賽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2015年、2016年本專業學生連續兩年榮獲省職業技能競賽中餐宴會設計一等獎,并于2017年代表廣東省參加國賽,榮獲二等獎。
(3)三步曲階梯式更符合學習規律。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安排上既符合由簡單到復雜的學習規律,也符合職業晉升的規律。因此,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職業規劃都非常有益。
2.3 企業評價
訪談的企業包括部分社會實踐單位和頂崗實習的合作企業。
(1)非常歡迎社會實踐積分制,有利于緩解酒店業節假日旺季的人員緊缺問題,希望更大范圍的集體管理。
(2)學生頂崗實習上手快,職業素養較高,對實習生的整體滿意度有明顯提高。調查顯示,企業對2013級、2014級實習生的滿意度均超過95%。這一數據比以前普遍提高了3-5%。
3 存在的問題與改進建議
3.1 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就業對口率下降。在針對2013級和2014級兩屆畢業生的就業調查中發現,雖然實習滿意度基本與以前保持一致,但是在就業對口率上卻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這顯然與人才培養改革的初衷相違背了。通過進一步的學生訪談和分析發現,由于將原有的連續一年期的實習分割為兩段后,使得一些學生喪失了原先連續實習直接晉升領班的機會。同時,一些學生畢業實習自主尋找單位時,找到督導管理類崗位的機會較小,對酒店就業的印象停留在上一階段的較為辛苦的一線服務崗位,因此不愿繼續從事酒店行業。
(2)積分手冊和實踐導師指導均存在不足。積分手冊作為學生從事社會實踐的指導手冊,其評價功能基本實現,但指導功能尚不完全。學生只知道積分手冊需要蓋章簽字,然后兌換學分,但是實踐中遇到問題時較少能根據積分手冊的指引進行學習。另一方面,由于這類分散的校外實踐指導經驗較少,以及缺少配套的工作量計算等,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踐教師的積極性。
(3)校外實踐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實踐教學管理中最重要也最核心的是學生安全問題。但是由于這類校外實踐多屬于分散的,短期兼職活動形式,因此與統一的定崗實習相比,其安全管理在操作過程中更加困難。
3.2 改進建議
(1)加強職業教育,打通合作企業的職業晉升通路。
就業對口率低并非本專業的個案,可以說是國內酒店管理專業就業的突出問題之一。有學校對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顯示,2012-2014年行業內就業率分別59.2%、57.3%和55.7%。這種初次對口就業率還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就業對口率低的根本原因還是學生對酒店行業的認知不足,認可度不高。一方面需要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加強職業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酒店行業,同時掌握科學的職業規劃方法。另一方面,擔任酒店的中基層管理人員既是學生的意愿,也符合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因此通過校企協商,可以將第一階段的頂崗實習表現,作為第三階段崗位晉升的依據,從而激勵學生行業內就業的積極性。甚至對于一些連鎖酒店,可以將這一員工管理辦法在多家酒店推廣,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擇業。
(2)細化積分手冊,量化社會實踐評價標準。
借鑒澳門旅游學院制定的旅游行業基準培訓手冊,針對具體的前廳服務員、調酒師等旅游服務崗位獨立制定一套完整的培訓指南。社會實踐積分手冊也可以針對學生實踐的三類具體崗位進一步細化,使積分手冊具有一定的實踐活動指引功能。同時,在實踐評價方面可以結合酒店服務的標準化要求,制定更加量化的評價指標。
(3)完善配套政策,更好地保障師生權益。
社會實踐積分管理的實施不是單一課程的改革,而是實踐教學的改革,因此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從教師管理、學生管理等更高層面施以配套政策輔助。例如購買學生實踐過程意外保險的經費、教師指導校外實踐的工作量計算和相應課酬等。
參考文獻
[1]凌躍華,沈潔紅.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02):144.
[2]秦炳貞.高職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5):147.
[3]包永宏.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調查與研究[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2):20-21.
作者簡介
白露(1982-),女,河南省洛陽市人。現為江門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區域旅游、服務營銷。
張曉紅(1976-),廣東省江門市人。現為江門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酒店經營管理。
作者單位
江門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省江門市 52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