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菊香
摘 要
情與景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兩大要素,也是高考古典詩歌鑒賞題常常涉及的內容。了解古典詩歌中有關情與景的知識,對提高古典詩歌的鑒賞能力大有裨益。中國古典詩歌最講究意境,意境指文藝作品中客觀景物和主觀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藝術境界,一般由情景關系構成。這里的“情”指作者的思想情緒,欲望追求等;“景”指的作者之外的自然景物、事件、活動等。處理好二者關系成為詩歌創造意境的關鍵:情與景能渾然天成,則意境生成;情與景格格不入,則毫無意境。古典詩歌情與景的關系有以下常見的術語。
【關鍵詞】高考;古詩鑒賞;情景關系
1 樂(哀)景哀(樂)情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如《詩經·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一組非常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畫,把一個出門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出門時是春天,楊樹柳樹依依飄揚,而回來時已經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當兒,他經歷了什么已經盡在不言中了。我們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著他。我們可以想象他的戀人在故鄉等著他。即便是一年中受盡苦難,也要等到相見的一天。大雪中有一個人在獨行,遠處有一盞燈在為他亮著。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著的動力。為了楊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滿著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們思維的發達,把人的想象力發揮到極致。依依楊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卻是黯然離別之際;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鄉之時!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樂的效果。
2 觸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1 觸景生情
詩人因為外界特定景物的觸發,本來潛藏于胸的某種思想感情就可能會被喚起而釋放,從而凝成詩篇。觸景生情需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要有能夠喚起情感活動的客觀世界(景),二是創作主體要具備一定的能因客觀世界激發出主觀感情的心理靈敏感,三是創作主體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因此生成的豐富的內心世界。如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首聯突出秋天寥廓凄涼的特征,景中滲情。頷聯視野開闊,寫出夔州山城的地理特點,“觸景”是具體的,又是宏觀概括的。頸聯寫自身所處的境況——“萬里作客”、“百年多病”。尾聯寫由蕭瑟的秋天和蒼莽的山水及自身的境況共同喚起的感情——“艱難苦恨”、“潦倒”。就景而言,萬木搖落的深秋,荒涼僻遠的山城,本來有一種壓抑蒼涼的況味。這種況味和杜甫自身的“老”“病”“艱難”的處境融合擴展,使悲愴情調愈見濃郁。全詩的意境,就是觸景生情生成的意境。
2.2 寓情于景
把情感寄寓在景物中,以景為主,側重在“寓”字上,沒有刻意的“借”,只是在描寫景物中自然地滲透了作者的情感。如柳永的《八聲甘州》:“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詞中的“凄”、“冷”、“殘”三字既是寫景,又深含感情,蕭瑟凄清的景物中可見作者長期漂泊天涯的凄涼之感。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
2.3 情景交融
表面是景語,實際上是情語,即所有景語都是情語。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但是仔細分析后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景物中,一切景語皆情語。情與景水乳交融,不分“彼此”。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在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詩人的喜悅心情。再如王實甫的《西廂記》: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情景交融,將崔鶯鶯痛苦壓抑的離愁別恨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者的共同點是以抒情為中心,抒發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哀樂等主觀情感。前者寫景、抒情都是明寫;后兩者表面寫景,實質寫情。三者程度是由淺到深的。如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里的開頭兩句是“借景抒情”,詩人借故都長安的殘破景象,抒發了無限悲痛的心情。第三四句是“寓情于景”,災難中的春花感于時事,露水化眼淚;被戰亂嚇破膽的春鳥,聞聲而心驚。這里明寫“花”與“鳥”,但是,一個“感”、一個“恨”字,卻道破了作者的情懷。
詩歌情景關系題的設題方法有一下幾種:
(1)請從情景關系的角度分析其獨到之處。
(2)這首詩寫景抒情有什么特點?
(3)請從景和情的角度賞析這首詩。
(4)你認為這首詩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
(5)這兩句詩在藝術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
如《喜外弟盧綸見宿》: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前人認為全詩動人之處在“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兩句,請從情景關系的角度分析其獨到之處。答案是“以悲景寫哀情;不著悲字而悲情自現(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寫情,而將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又如“階下青苔與紅樹, 雨中寥落月中愁” 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是(步驟一)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 (步驟二)詩人借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步驟三)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
又如“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這兩句詩寫景抒情有什么特點?參考答案是運用擬人、對比的修辭手法,描寫清明時節兩種不同的景色,以樂景寫哀情,流露出作者對世事無情的嘆息,抒發了人生無常的感慨。
其實這種題型是有一定的解題步驟的,那就是“三步走”: 第一步,確指出用了情景關系的具體手法。第二步,結合詩句內容解釋怎么用這種手法。第三步,這種手法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高考古詩鑒賞中寫景詩考查得比較多,而寫景是為了抒情,“一切景語皆情語”。情景關系是詩歌理論中的非常重要的詩學范疇,情景交融是我國古典詩歌追求的最高的境界之一。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古典詩詞情與景處理方法上,往往綜合多種方法,特別是較長的作品里面。單純的某種方法,很少能使一首詩或詞有強烈感人的效果。
作者單位
江西省于都中學 江西省贛州市 34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