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菁
摘 要
一名優秀的舞蹈演員,首先是要具備優美的身體形態、靈活的頭腦、良好的肢體協調性、精湛的專業技能和不懼艱辛的意志,更重要的是需要較高的文化素養。新時代的舞蹈作品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都越加多元化,新時期的舞蹈人才也逐漸從單一型轉變為復合型。因此,舞蹈人必須重視文化培養,舞蹈演員的文化底蘊支撐尤為重要。
【關鍵詞】舞蹈演員;文化底蘊
有人說,學舞蹈的都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也有人說“孩子學習不好,還是送她來學舞蹈吧...”果真是這樣嗎?事實證明這些說法都只是那些外行人對舞蹈演員的粗淺看法,是完全錯誤的。一名優秀的舞蹈演員,首先是要具備優美的身體形態、靈活的頭腦、良好的肢體協調性、精湛的專業技能和不懼艱辛的意志,更重要的是需要較高的文化素養。每一個優秀的舞蹈作品都蘊含著編導賦予它的生命力,同時也傳播著一種文化及思想內涵,這就必然要求展現其作品的舞蹈演員要首先深刻理解作品,才能夠將其展現的淋漓盡致。所謂文化底蘊,就是人類精神成就的廣度和深度,也是人或群體學識的修養和精神的修養。因此,舞蹈演員尤其需要文化底蘊的支撐,應重視文化素質的培養和積淀。
人們都說學舞蹈的人都很有氣質,那么舞蹈人的氣質從何而來呢?不單是優美修長的形體、漂亮光鮮的容貌,更重要的是豐富的知識帶給舞蹈人的自信與沉著。古語有言:“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比喻飽讀詩書,學有所成,氣質才華自然橫溢,高雅光彩。那么,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舞蹈演員,必定要重視文化的培養。
1 重視舞蹈演員文化修養的培育
1.1 加強舞蹈理論知識學習
舞蹈理論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學習舞蹈理論知識,是一個舞蹈演員的必修課。舞蹈理論形同于舞者的根基,只有在根基穩固的前提下,舞者才能夠茁壯成長。在歷年舞蹈類藝考的考試科目中,舞蹈常識是必考科目之一,招考學校不單要考量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還要對學生的理論素質進行考核,從而來綜合評定考生是否具備走進舞蹈專業領域的資格。
1.2 加強相關學科知識的學習
好的舞蹈作品需要多方面元素的力量支撐,其中包括音樂、舞美、燈光等相關學科組合而成。作為舞蹈演員更要運用肢體和情感來解析這些元素,才能清楚的向觀眾展現舞蹈作品形態。例如:芭蕾舞劇《天鵝湖》的音樂像是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詩篇,每一場的音樂都極出色地完成了對場景的抒寫和對戲劇矛盾的推動,具有深刻的交響性。舞劇的序曲一開始,雙簧管吹出了柔和曲調引出故事的線索,這是天鵝主題的變體,它概略地勾畫了被邪術變為天鵝的姑娘那動人而凄慘的圖景......舞蹈演員只有在了解音樂情感變化的前提下,才能夠通過肢體及面目表情有效的展現作品,幫助觀眾解讀作品。
1.3 加強文學知識的積累
文學與舞蹈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史論方面追溯,早在商、周、漢、唐時代就已經有著各式各類的舞蹈形態,伴隨著舞蹈文化的發展與興盛,也誕生出多位古代舞蹈藝人,如:趙飛燕、戚夫人、王昭君、楊玉環、公孫大娘等。許多舞蹈創作都來源和改編于文學巨作,以肢體語言的方式展現了文學作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內涵,以一種更加高級的形式演繹文學,使觀眾讀懂文學。如:《洛神賦》這個舞劇取材于歷史人物曹植,是中國的編舞大師王玫的力作。歷史上茍活了一生的曹植,最終卻心馳神往出了個名傳千古的“洛神賦”,其中的玄機就是茍活。是茍活的過程,供他成長,最終引導他至詩國的天堂,“洛神賦”由此誕生…舞劇中的舞者只有在讀懂文學作品的前提下,才能夠深刻理解劇中人物的關系立場和情感糾葛。舞蹈藝術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文化的體現。舞蹈表演不是簡單的肢體動作,更是包含著文化精神。
2 文化底蘊對舞蹈演員的重要性
文化底蘊是蘊藏于千姿百態的文化載體深處的思想精義,它是人類文明進程中和文化發展史上,經過千錘百煉而凝聚升華的一些最基本的觀念、價值標準和思維方式。對于運用肢體語言表達情感的舞蹈演員而言,想要達到不言而喻、神形兼備,就必然要在專業訓練的同時豐富其知識領域,提高思想內涵。一個舞蹈演員的文化修養,從他扮演的舞蹈角色中就能夠清楚表現出來,一個知識淺薄的舞蹈演員很難詮釋一個有著復雜性格或復雜經歷的作品形象,一個文化欠缺的舞蹈演員甚至可能因讀不懂舞蹈作品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而將作品流于形式化,無法撼動觀眾。因此,提升舞蹈演員的文化修養是我們不可忽略的問題。
近年來的電視舞蹈大賽中,已經把綜合素質作為評分項目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很多優秀的年輕舞蹈演員不單舞蹈技藝精湛,文化素質也明顯提升。但也有些選手在答題環節缺乏文化底氣,只能靠猜測蒙混過關,使得自己在這一環節丟了競爭的機會。從而可以看出文化底蘊不單支撐著舞蹈演員的個人素養和舞臺表現力,一定程度上也決定著機遇和挑戰來臨時所形成的結果。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作為舞蹈演員怎能躲在所謂的“藝術牢籠”中而不與時俱進呢?在網絡中看到一篇文章中寫到:“我是學舞蹈的,我只需要知道跳、轉、翻,無所謂知道風、雅、頌;也只需要知道漢、藏、蒙、維、朝,也無所謂知道唐宗、宋祖、一代天驕;只需要把提、沉、沖、靠練的爐火純青,更無所謂知道卡西莫多與哈姆雷特。”這段文字可能是筆者對某一種現象的總結和比擬,但卻真實反映出了眾多舞蹈演員或舞蹈專業學生對自身專業錯誤的定位,這終將禁錮自身,無法跟隨時代特征發展舞蹈文化,也無益于藝術領域的探索。
舞蹈作品靠舞蹈演員來展現,舞蹈演員靠舞蹈技藝的支撐,舞蹈作品的思想和靈魂靠的則是編導的思維和演員的文化底蘊。簡言之,舞蹈演員不單要有精湛的專業技能,更要有廣闊的知識積累,舞蹈知識與文化知識的高度融合,能夠促進舞蹈演員綜合素質的提升。新時代的舞蹈作品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都越加多元化,新時期的舞蹈人才也逐漸從單一型轉變為復合型,全國各大舞蹈專業院校和專業團體都力爭于將自己的學生和演員培養成為有技術、有文化的優秀人才,努力順應當下中國舞蹈發展趨勢。因此,舞蹈人必須重視文化培養,舞蹈演員的文化底蘊支撐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孫乃反.“論舞蹈演員綜合素質的培養”[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10):116-116.
[2]楊光輝.“論文化修養對舞蹈學生的重要性”[J].武漢市藝術學校論文,2014(10):6.
作者單位
廣東省梅州市藝術學校 廣東省梅州市 51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