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偽君子》是戲劇家莫里哀的代表作。這部戲劇在法蘭西劇院上演了無數次,也是在此地上演場次最多的一部戲劇。《偽君子》不僅在當時轟動一時,在今天依舊有很大的研究價值,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就是因為它能引起人們高度的思想反思以及作者創作它時精湛的藝術技巧。在此劇本中,揭露了教會的欺騙與虛偽,莫里哀創造性的運用了“三一律”以及喜劇、鬧劇手法相結合等手法,極富個性化色彩,在本文我們將一起探討《偽君子》在藝術上的偉大成就。
【關鍵詞】莫里哀;達爾丟夫;藝術特色;三一律;古典主義戲劇
《偽君子》作為莫里哀最優秀的一部五幕喜劇作品,創作形式上基本都符合古典主義該有的要求,思想豐富深刻,藝術技巧成熟。讀過這本戲劇后,我們能從中找到古典主義戲劇原有的特點,但是也不難發現莫里哀對其創作技巧的一些創新。《偽君子》這部劇的完成前后用時達五年之久,當時莫里哀為取得上演的權利,從一出三幕詩體劇成為五幕劇,藝術上也可謂是爐火純青,我們將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1 場景“三一律”的規范
“三一律”是西方戲劇結構理論之一,要求戲劇創作在時間、地點和行動三者之間保持一致性。《偽君子》是一部五幕詩體喜劇,劇中的事件發生時間前后不超過一天,都在二十四小時之內;所有場景的發生都在奧爾貢的家里展開,地點沒有發生改變,沒有超出奧爾貢家之外的地方;劇中所有的故事都有同一個目的,就是要讓主人公達爾丟夫的偽善虛假面貌公之于眾,所有事件都沒有脫離這個中心主題。
從這些可以看出,莫里哀的作品中依然有受到很大的“三一律”影響,但是他在傳統“三一律”的原貌上又有他自己新的探索和突破。整部劇共有五幕,在前兩幕中我們都沒有看到主人公的現身,一般來說,故事主角都應該是最先登場的才對,可是莫里哀設計的這前兩場中,主角卻只是出現在配角的談話中而已,但就算是這樣,也為其登場做了充足的準備,絲毫不會讓觀眾覺得有任何不對的地方。雖然要求戲劇中動作的發生必須在同一個地方,莫里哀做到了這一點,整個故事都是發生在奧爾貢家中的,但是,莫里哀怎么可能墨守成規呢?大密斯在屋內,卻是藏在屋內的套間中的;奧爾貢也依然在其家中,卻是躲在家中的桌子底下,誰說規定了地點就必須出現在觀眾能看到的地方呢?“三一律”的要求莫里哀都遵守了,但是誰又說就不能有創新呢?從這些方面來說,莫里哀確實突破了原來的“三一律”法則,使的劇本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2 富有古典主義戲劇的優點
古典主義戲劇是戲劇流派的一種,它有嚴謹的結構和分明的層次,要求故事情節能打動人的同時也有一定的矛盾沖突。《偽君子》這出劇開門見山,故事開頭主人公達爾丟夫雖然沒出場,卻也是在故事的開始就一直有提及,貫穿著整個故事的始終。之后的劇情中迅速展開戲劇沖突,結尾急又轉直下,使得整個喜劇結構嚴謹規范。《偽君子》一共五幕,幕與幕之間,各場次之間,都是環環相扣,不論少了哪一段都顯得不夠緊湊,缺一不可,而串聯起這一切故事的中心線索便是揭露答爾丟夫的偽善面目。在前兩幕中,中心人物答爾丟夫只出現在其他配角的對話中,作為觀眾的我們就算沒有看到其“真身”,卻是在心中已經有了他的形象,可以說是不見其人,先知其形。所以當他上場時顯現出的那些虛偽行徑就達到了更好的喜劇效果,歌德曾經說過這部劇的開場是他見過的“最偉大最好的開場”。第三幕劇的情節,是劇中矛盾雙方的第一次沖突,即達米斯本想揭露答爾丟夫勾引歐米爾的壞心思。可是狡猾的答爾丟夫以他的詭辯騙過了奧爾貢,使得達爾丟夫的偽善面目并未成功揭露出來。第四幕劇是整個故事的高潮,答爾丟夫的偽善面目被識破,可這時候狡猾的他卻反客為主,他掌握奧爾貢為政治犯匿藏的文件,于是向國王告密,情節第二次又跌落。第五幕便是這部劇的結尾劇了,英明的國王洞察幽微,下令逮捕了騙子,赦免了曾經勤王有功的奧爾貢,至此答爾丟夫徹底失敗,情節第三次跌落。
戲劇的環環相扣,起到了良好的戲劇效果。雖然每場戲都是圍繞揭露主人公答爾丟夫的偽善行為來展開的,可是又有層次分明,絲絲緊扣,層層深入,最終達到該有的目的。作者合理巧妙的安排每段故事的發生時間,一點一點的讓答爾丟夫的偽裝暴露在世人面前,這些突破原始束縛的運用無不體現出作者精妙的寫作手法。
3 喜劇與鬧劇手法密切結合
在故事中,奧爾貢藏在家里桌子底下的那場戲,讓觀眾看了就忍不住的覺得這個行為很可笑;達爾丟夫自以為很真誠的表白之言,卻不知道他說的所有的一切,躲在桌子底下的奧爾貢都知道,看戲的觀眾也心知肚明,只有他還在自顧自的演著虛偽的戲,這些就帶有很明顯的喜劇化色彩。可是在結局之前,一直都是壞人處于有利地位,好像上天總是眷顧著壞人一般,好人卻總是被打壓著,被偽善之人玩弄余鼓掌之中。瑪麗亞娜的婚姻差點因此掉進壞人的圈套,奧爾貢一家也差點是走上悲劇的不歸路。如果結尾處沒有國王的洞察幽微,那么悲劇的結局便是無可挽回的了,也正是因為有作者這獨具匠心的設計,才使得戲劇沖突更緊張、激烈。這部劇中,喜劇手法與鬧劇手法的密切結合,在最后關頭才化悲為喜,使得作者莫里哀的喜劇手法顯得更加豐富,更能看出莫里哀戲劇寫作上藝術手法成就之偉大。
原本的古典主義喜劇有著其固定的要求,一般作者的創作是不能超出它的規范的,而莫里哀的喜劇中卻敢于融入了悲劇元素,不墨守成規,打破束縛,使得喜劇與鬧劇相結合,創造了獨具風格的近代喜劇。
今天,我們再次回過頭來重讀莫里哀的這部悲喜劇—《偽君子》,淺析它在藝術上偉大成就的同時,也可以學習莫里哀對喜劇技巧的運用,學習他敢于創新和探索的精神。我深知,在此文中我所淺析的莫里哀那高超的藝術手法只是表面的一點,需要我們學習和探究的知識還有很多,莫里哀是真的是名副其實的戲劇大師,他的作品值得我們的探討。與此同時,我們更應該在讀了莫里哀作品后學會反思,學習做人,學著真實的生活。
參考文獻
[1]劉玲.嚴肅的悲傷是喜劇的意圖[D].上海:上海戲劇學院,2015.
[2]張靜.淺談偽君子的藝術特色[J].科技信息,2009(25):141-141.
[3]石蕾.拉辛:古典主義悲劇藝術的新高度[J].時代文學(下半月刊),2009(11):239-239.
作者簡介
張敏,女,漢族,重慶市奉節縣人。現為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2014級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學生。
作者單位
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 重慶市 4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