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配軒
貴州文化產業的集聚水平的測度研究
◎魏配軒
本文以文化產業產值數據為基礎,通過產業靜態集聚度——區位熵和動態集聚度兩方面測度貴州文化產業集聚水平。測度數據表明雖然貴州文化產業集聚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年均增長速度是全國的1.66倍,具有后發趕超趨勢。
“十三五”時期,貴州省提出了實施大數據、大扶貧、大生態戰略,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的要求。貴州民族文化和紅色文化、生態文化資源豐富多彩,文化即可在精神上助推扶貧,又在物質上提供增收渠道,大文化助推大扶貧。產業集聚是經濟增長的一種普遍現象,同質或互補性企業在地理空間上集聚形成外部經濟。探索文化產業集聚水平評價貴州文化發展狀況,為貴州文化產業發展階段判定提供決策參考具有現實價值。
2011~2016年,貴州文化產業由111.18億元增長到398億元,年增增長29.1%。文化有形產品方面,2015年出版圖書738種,其中新出版564種,總印數9636萬冊;出版雜志90種,總印數1756萬冊;出版報紙42種,總印數33375萬份;廣播電視臺85座,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2.3%。文化服務方面,2015年非國有藝術表演團體機構數5080個,從業人員33351人,營業收27億元;藝術表演機構6個,從業人員72人。
目前測度產業集聚度的方法有行業集中度CRn、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HII、空間基尼系數G、空間聚指數EG、產業集聚指數CIP和區位熵LQ、產業動態集聚指數V。因數據可得性考慮,本文采取區位熵指數、產業動態集聚程度指數來測度貴州文化產業集聚水平。
產業靜態集聚度——區位熵。區位熵可用來反映某一產業的專業化程度,其計算公式為:LQij就是j地區的i產業在全國的區位熵,qij為j地區的i產業的相關指標;qj為j地區所有產業的相關指標;qi指在全國范圍內i產業的相關指標;q為全國所有產業的相關指標。相關指標可以是產值、就業人數或單位數等,本文采用產值來計算。LQ數值越大則文化產業集聚程度越高,反之越小。
產業動態集聚度。產業動態集聚度用來衡量一地區某產業年均增長率與全國該產業年均增長率的比值。

Vijt表示j 地區在 t 時期 i 產業的動態集聚程度;Sijt表示 j 地區在 t 時期 i 產業平均增長速度;Sit表示全國在t時期i產業平均增長速度。V值越大則產業集聚程度超高,反之越低。
數據選取。本文選取2011~2016年貴州和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進行測算,數據來源于2011~2016年《貴州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和2017年統計公報。始于2011年,報告期為2016年,即產業動態集聚度中t=5。
測度結果。從產業靜態集聚指數角度來看,貴州文化產業絕對值每年都在增長,文化產業增加值比重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反映靜態集聚水平的區位熵指數雖然整體水平在增長,其中2014年達到0.86,但是該指數仍小于1,說明貴州文化產業的區域集聚水平較低。
從產業動態集聚度指數角度來看,貴州文化產業該指標為1.66,具有潛在發展優勢。貴州文化產業5年內年均增長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66倍,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從這兩個指標來看,雖然現階段貴州文化產業集聚水平低于全國水平,但是其增長迅速。且植根于貴州特色民族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資源土壤,在文化強省的推動下,貴州文化產業發展必將走上快車道。必將為貴州發展帶來溢出效應。
(作者單位:貴州商學院)

表1 貴州文化產業區位熵LQ和產業動態集聚度V5 單位:億元
貴州商學院校級課題:貴州文化產業集聚的影響因素研究,(2016XJQN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