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 曄
(丹陽市人民醫院腫瘤科,江蘇 丹陽 212300)
沙利度胺聯合GP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對血清VEGF、bFGF、TNF-α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臧 曄
(丹陽市人民醫院腫瘤科,江蘇 丹陽 212300)
目的探討沙利度胺(TGP)聯合順鉑和吉西他濱(GP)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療效及對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和腫瘤壞死因子(TNF)-α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擇晚期NSCLC患者80例,按照亂數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均40例。對照組采用GP治療方案,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用TGP治療,兩組均治療42 d。兩組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測定血清VEGF、bFGF和TNF-α水平,并應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EORTC)生活質量量表(QLQ-C30)評定患者的生活質量。結果兩組有效率無顯著差異(Pgt;0.05)。治療后研究組血清VEGF、bFGF和TNF-α水平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顯著低于對照組(Plt;0.05),對照組無明顯變化(Pgt;0.05)。治療后,兩組惡心嘔吐、食欲、便秘評分較治療前顯著升高,氣促評分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lt;0.05),對照組整體生活質量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Plt;0.05)。治療后研究組整體生活質量、食欲、便秘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惡心嘔吐、氣促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lt;0.05)。結論TGP聯合GP方案治療晚期NSCLC的療效與單獨GP方案相當,但患者血清VEGF、bFGF和TNF-α水平下降更明顯,生活質量得到更好的改善。
沙利度胺;非小細胞肺癌;生活質量;血清因子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最常見的肺癌類型,占肺癌的80%以上〔1〕。由于大多數的NSCLC患者在確診時已處于晚期階段,錯過了手術的最佳時期,需進行肺癌化療及綜合治療。但療效仍不夠理想,患者生存時間大約為10個月〔2〕。研究證明血管生成與腫瘤的生長、浸潤和轉移過程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3〕。沙利度胺(TGFP)具有免疫調節和抗血管生成的作用,相關研究表明TGP對于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具有良好的療效,對于臨床治療晚期NSCLC存在較大的治療潛能〔4〕。本研究擬比較分析TGP聯合順鉑+吉西他濱(GP)方案及單獨GP方案治療晚期NSCLC的臨床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丹陽市人民醫院確診的80例晚期NSCLC患者。納入標準:患者均經過病理組織學確診為晚期NSCLC,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ECOG)評分低于2分,預期生存時間gt;3個月,入組前未進行放、化療等抗癌治療。排除標準:伴有其他腫瘤疾病、轉移性腫瘤患者;肺部炎癥患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將所有患者按照亂數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其中研究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28~70〔平均(52.6±4.2)〕歲;病理分型:鱗癌19例、腺癌15例、腺鱗癌6例;病理分期:ⅢB期29例,Ⅳ期11例。對照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29~72〔平均(51.9±4.8)〕歲;病理分型:鱗癌18例、腺癌15例、腺鱗癌7例;病理分期:ⅢB期28例,Ⅳ期12例。兩組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gt;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GP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吉西他濱1 000 mg/m2,第1、8天靜脈滴注;順鉑20 mg/m2,第1~4天靜脈滴注。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應用TGP 200 mg/d,每晚口服。兩組在化療前給予5-羥色胺受體阻斷劑格拉司瓊預防嘔吐,并給予順鉑后適當水化,兩組均以21 d為1個化療周期,所有患者治療2個周期后進行療效評價。
1.3觀察指標
1.3.1臨床療效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實體瘤近期療效評價標準〔5〕進行評定,完全緩解(CR):治療后所有目標病灶消失,任何病理性淋巴結(無論是否為目標病灶)短軸值lt;10 mm;部分緩解(PR):以臨界半徑的總和為參考,所有目標病灶半徑總和減少gt;30%;穩定(SD):以臨界半徑的總和為參考,所有目標病灶半徑總和減少未達到PR的目標值;進展(PD):以臨界半徑的總和為參考,所有目標病灶半徑增加gt;20%,同時半徑增加絕對值gt;5 mm。其中治療有效率(RR)=(CR+PR)/總例數×100%。
1.3.2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和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檢測 分別于治療前1 d、治療42 d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5 ml至抗凝試管,室溫靜置15 min,4℃ 、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80℃冰箱保存待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清VEGF、bFGF和TNF-α水平,試劑盒購自美國GB公司,檢測步驟嚴格依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3.3生活質量評估 使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EORTC)生活質量量表(QLQ-C30)對所有研究對象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量表內容包括軀體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會功能5個功能子量表及癥狀量表,評估時間分別為治療前1 d、治療42 d后,由患者本人進行問卷填寫,若患者本人未能填寫,可由醫生或家屬協助完成,且與患者本人口述情況一致。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進行χ2檢驗、t檢驗。
2.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01,P=0.654),見表1。
2.2兩組血清VEGF、bFGF和TNF-α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清VEGF、bFGF和TNF-α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gt;0.05)。治療后,研究組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顯著低于對照組(Plt;0.05),而對照組無明顯變化(Pgt;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n=40〕

表2 治療前兩組血清VEGF、bFGF和TNF-α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1)Plt;0.05
2.3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前兩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無顯著差異(Pgt;0.05)。治療后,兩組惡心嘔吐、食欲、便秘評分較治療前顯著升高,氣促評分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對照組整體生活質量評分低于治療前(Plt;0.05)。治療后研究組整體生活質量、食欲、便秘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惡心嘔吐、氣促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lt;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分,n=40)
與治療前比較:1)Plt;0.05;與對照組比較:2)Plt;0.05
肺癌是臨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報道顯示,目前我國肺癌年新發肺癌病例400萬例以上,死亡病例280萬例以上,且發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6〕。研究表明,腫瘤的發生發展與血管生成具有十分密切關系,因而抗腫瘤血管生成可以有效抑制腫瘤的生成〔7〕。TGP是谷氨酸衍生物,該藥具體的抗癌機制仍然不是很清楚,最早應用于孕期鎮吐及鎮靜作用,但由于其具有致畸作用而被停用〔8〕。既往研究表明TGP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具有良好的療效,并且在其他腫瘤治療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療效〔9〕。
本研究結果說明TGP可以有效抑制bFGF、VEGF等因子誘導腫瘤血管的生成,并且可抑制TNF-α的釋放,從而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和抗腫瘤作用。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隨著肺癌的發生發展,VEGF的表達含量逐漸上升,并釋放入血液,而升高的VEGF可以反過來刺激肺癌組織血管的生長,并且促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惡性腫瘤的轉移和擴散〔10〕。TGP可能有利于抑制腫瘤細胞VEGF的產生和釋放,從而降低或控制血清中VEGF水平〔11〕。而bFGF是血管新生調控因子,與腫瘤的分化、浸潤、轉移和新血管的形成緊密相關。TNF-α是由單核-巨噬細胞產生的腫瘤細胞因子,對于調節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結果說明,TGP可降低或控制bFGF和TNF-α的表達,從而起到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本研究結果與以往的文獻研究結果一致〔12〕。說明TGP聯合GP方案治療NSCLC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優于GP方案,晚期NSCLC患者容易發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抑郁、失眠、食欲降低等,并且化療的胃腸道反應較為明顯,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而TGP具有催眠、鎮吐鎮靜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惡心嘔吐,增加食欲。
1葉春暉,孟自力.沙利度胺對晚期NSCLC血清VEGF、bFGF和TNF-α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7):44-6,51.
2孟玲楠,石砂硼,林 珊,等.不同放化療模式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29):5658-62.
3劉俊莉,李瑞霞,郭 治,等.欖香烯聯合NP方案綜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實用癌癥雜志,2015;30(2):201-4.
4彭 曄,張旭剛,韓軼超,等.沙利度胺聯合紫杉醇+順鉑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臨床薈萃,2014;29(9):988-91.
5丁 婕,戴 旭,孟憲運,等.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的研究進展〔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2(9):1150-2.
6Li L,Huang XE.Thalidomide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6;17(5):2583-5.
7侯恩存,陳 杰,甘 露,等.康萊特聯合GP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的系統評價〔J〕.現代腫瘤醫學,2015;23(7):960-5.
8Liu Y,He S,Ding Y,etal.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alidomide-based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 meta-analysis〔J〕.Contemp Oncol(Pozn),2014;18(1):39-47.
9劉 芳,唐婷玉,杜堅宗,等.沙利度胺聯合吉非替尼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生存質量及生存期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37(1):185-7.
10羅俊蘭,徐元英,鐘 超,等.NP和GP方案用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臨床對比研究〔J〕.四川醫學,2016;37(10):1123-5.
11杭 猛,陳暑波,孫 清,等.GP方案聯合康萊特注射液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7;32(2):289-91.
12張艷芳,夏 金,杜淑芳,等.沙利度胺聯合TP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刊,2016;43(11):48-50.
〔2017-09-12修回〕
(編輯 袁左鳴/滕欣航)
R73
A
1005-9202(2017)22-5624-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2.063
臧 曄(1984-),女,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腫瘤臨床研究。